为什么这些保暖内衣总是在打促销?揭露贴牌电商收割产业链

围炉话今朝 2025-02-08 09:50:25

最近冷空气频繁来袭,冻得人瑟瑟发抖,不少人都在网上疯狂购置保暖内衣。

但你是否想过,购物车里那些打着疯狂折扣的北极猴、南极绒、俞兆林等经典老品牌,可能正在悄悄收割你的钱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贴牌大厂的收割套路。

01

曾几何时,北极猴是保暖内衣界的扛把子,广告铺天盖地,明星代言一个接一个。那时候,每次看到电视里模特穿着亮闪闪的保暖内衣,心里满是期待。

可等自己买回家,却发现完全是两回事,到手的内衣黑漆漆一片,毫无广告里的华丽感。多年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广告里是内衣反穿,这“小心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谁能料到,如今的北极猴早已“改头换面”,走上跨界的道路。从保暖内衣这个老本行,一头扎进了五花八门的领域。狼牙棒、电动牙刷、保温杯、电饭煲、纸尿裤,甚至连军训专用卫生巾鞋垫都有它的身影。

这跨度之大,让人不禁怀疑。一个内衣品牌,涉足这么多不相干的行业,就好比让厨师去开飞机,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就像立白出矿泉水、蓝月亮出口服液,满满的违和感。

北极猴的品牌拥有者北极电商,野心勃勃,旗下汇聚了卡帝乐鳄鱼、经典泰迪等一众国际大牌。早在10年前,北极猴就果断砍掉生产线,转型做品牌运营,玩起了“空手道”。

2018年年报显示,总营业收入33.53亿,同比增长240.12%,这赚钱速度,堪称“印钞机”。短短几年间,北极猴就从一个传统内衣品牌,摇身一变成为商业帝国,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商业运作的手段。

02

为了一探究竟,我伪装成商家,在北极猴官网提交了申请。原来,想要开一家北极猴专卖店,主要有两块费用:品牌授权费和吊牌费。品牌授权费按年收取,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取决于你想要的授权级别和店铺规模。

而吊牌费则是按量收费,保暖内衣的吊牌一套四块多,但起订量是5000套。也就是说,你至少得先掏出2万块买吊牌。有趣的是,品类越冷门,吊牌越便宜,男装吊牌只要1.5块。

整个申请流程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不需要繁琐的资质审核,也不用提供样品,更没有严格的质检环节。只要你把资料凑齐,邮寄过去,3-5天授权书就能到手。这门槛低得就像没有门槛,只要你有钱,就能成为北极猴的“合作伙伴”。

在南通叠石桥市场,这样的贴牌操作屡见不鲜。经销商们从各处采购无标白牌商品,然后花几块钱挂上北极猴的吊牌,普通的衣物瞬间就变成了“老牌国货”。接着,他们再加上几十甚至上百元的溢价,通过授权专卖店,卖给那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这种模式下,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从总局通报的违规通告来看,北极猴、俞兆林、南极绒、羊羊羊这“四大家族”经常上榜。毕竟,商家花了大价钱买授权,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回本赚钱,哪还有心思去维护品牌形象和保证产品质量。

有位经销商透露,他曾经花了5万元拿到北极猴的授权,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他不得不进大量的货,然后抬高价格销售。结果,消费者买回去后发现质量问题,纷纷要求退货,可他却无力承担售后,只能选择关店跑路。这样的案例在这个行业里数不胜数,受害的最终还是消费者。

03

回顾整个过程,北极猴这类品牌的扩张和运营模式,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游戏。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制造出暴富的幻觉,吸引众多商家入局,自己则稳赚不赔。这就好比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真正发财的不是那些在金矿里拼命挖掘的人,而是卖淘金工具、牛仔裤和水的人。

在电商这个“淘金场”,北极猴们就是卖“梯子”的人,他们为那些渴望在电商领域赚钱的商家提供所谓的“机会”,自己则在背后数钱。

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被这些看似大牌的“李鬼”迷惑。曾经有一位消费者,在网上看到北极猴的羽绒服打折,价格十分诱人,便毫不犹豫地下单了。可收到货后却发现,衣服的填充物根本不是宣传的鸭绒,而是劣质的化纤棉,保暖效果极差。当他想要退货时,却遭遇了商家的百般推诿,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大家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购物车,看看是不是也有这些贴牌产品。别让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白白进了别人的口袋。在这个充满套路的商业世界里,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我们才能避免被割韭菜,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文章来源:牛顿顿顿

0 阅读:9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