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求求求文化 2024-05-14 02:58:15

光曜(yào)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

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yǎo)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

光曜问道于无有:“先生,您是存在于世,还是超脱于形?”

光曜得不到回答,便仔细地观察他的形状容貌,一副深渊空虚的样子,整天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

光曜感慨道:“此乃至高无上的境界,凡夫俗子,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自己已经能够理解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但我还没有达到那种超越有无的境界。当我以为自己达到了无的境界时,却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有,这真是太让人困惑了?”

“光曜”和“无有”在这里不仅仅是两个名字,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庄子通过把它们拟人化,光曜和无有就像是两个老朋友,他们在探讨一些非常深奥的话题,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庄子用他的想象力告诉我们,光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太阳、月亮或灯光,它更是一种照亮我们内心世界的力量。而无有,虽然听起来像是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存在”。它不是简单的空无,而是一种超越了我们常规理解的“有”和“无”的状态。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这样“有”和“无”相互交织的。比如,当我们看到风把云吹散,或者水静静地流淌,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有”和“无”的表现。它们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无常便是有常。

光曜的好奇和无有的沉默,都是在向我们展示这种顺其自然的智慧。它们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一定要找到所有的答案,而在于理解和接受这个世界的奥秘。

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个像无有一样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空间,它既是我们涌动情感的源泉,也是孕育智慧的摇篮。

在这里,我们学会了聆听,那些内心深处最真实、最细腻的声音逐渐清晰。我们学会了洞察,开始理解自然界万物的语言,感受它们生长、变化的韵律。我们学会了顺应,随着自然的流动调整自己的呼吸,与宇宙的节奏和谐同步。

同时,这里也是一片充满可能的沃土,每一次的沉思和冥想,都能激发新的灵感和智慧,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大马之捶(chuí)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

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大司马府上有一位年迈的铁匠,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手中的铁锤依旧精准无误,每一次敲打都恰到好处。

大司马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便问老铁匠:“您这是凭借精湛的技艺,还是掌握了某种特殊的道术?”

老铁匠微笑着,平静地回答:“我遵循的是自然之道。自我年轻时就钟爱于锻造工艺,尤其是制作钩子。对于其他事物,我视而不见,心无旁骛。在锻造的世界里,我找到了我的宁静之所。这份专注让我的技艺得以精进,我所打造的钩子也因此经久耐用。对于那些不强求、不造作的事物,宇宙自然会赋予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老铁匠的话语中透露出庄子的智慧:通过专注于一件事情,也就是“心流”状态,可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他的生活哲学与道家的无为相呼应,不是不做,而是不做无谓的行动,顺应自然规律,让万物按照它们应有的方式生长和衰败。

真正的技艺和智慧不在于外在的技巧,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专注。当我们放下杂念,专注于当下,就能与宇宙的节奏同步,从而获得一种超越物质成就的内在满足。

成语:

【不失毫厘】意思是指不差一毫一厘米。

0 阅读:16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1
2024-06-11 20:15

想学哲学,要学会辨认真正的哲学和伪哲学。真正的哲学,比如道家 马克思哲学。伪哲学比如佛家佛教。那真正的哲学是追求真理真相和科学方向是一致的。那伪哲学那纯粹是为了骗人是为了搞宗教迷信的,玩的都是虚无主义

求求求文化

求求求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