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维护教育的公平性?一个办法,沿用至今

二楼象女士 2024-12-04 08:47:40

洪武三十年,开春。

一群考生跑到应天府告御状,所告之人是,本届丁丑科殿试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

事情是这样的。

洪武三十年科举,也叫丁丑科,是朱元璋最后一次组织的明朝科举考试。

或许,洪武皇帝隐约感受到,时代留给自己的时间时日不多,想把这一次科举考试办的更加场面一些。亲自指定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担任本届科举殿试的主考官。

刘三吾是洪武时期的大儒,虽是前朝旧臣,但对朱元璋打天下、坐江山立下不少刀笔功劳,朱元璋引以为傲的《大诰》也是由刘三吾执笔作序。

起初,科举进行的一切顺利。

但发榜那天出事了。

<丁丑科总共录取51名考生,全部来自南方,北方考生集体落榜>。

对南方考生来说,这是一场空前的胜利,证明南方的教育水平完全碾压北方。面对皇榜,北方考生先是当场傻眼,缓过神后,内心的震惊变为愤怒。

他们把矛头对准主考官刘三吾,因为刘三吾祖籍是湖南人,考生怀疑丁丑科存在舞弊嫌疑,偏袒南方士人,请朱元璋对本轮考卷进行复核。

一时间,

南京城的道路上跪满喊冤的考生。

紧接着,这场考试迅速蒸发成一个舆论事件。“刘三吾收钱舞弊”“朝廷偏袒南方”“大明王朝搞地域歧视”等等。

朱元璋收到消息后,立刻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即成立调查小组,对每一位落榜的北方考卷重新各阅卷10遍。同时,召集群臣商议增加北方考生录取事宜。

两个月后,

调查结论出来:没有发现舞弊的痕迹,北方考生集体落榜是北方考生水平差的原因。

消息发布后,再次引起轰动。

一开始,闹事的只有北方落榜考生。这一下,连朝中的北方大臣参与进来,为北方士人争取利益,主动上奏折请求皇帝重新选人成立调查小组,重新复核考卷。

舆论压力实在太大,朱元璋也有点扛不住。

最后,朱元璋采取“弃卒保帅”的做法。把主考刘三吾定性为“蓝玉余孽”的反贼,发配西北。调查组组长张信凌迟处死。同时,递补北方考生六十一人。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客观来说,刘三吾和张信是被冤枉的。因为经过层层调查,并没有拿到刘三吾、张信等人的舞弊证据。朱元璋处决他们的理由,用的是“蓝玉余孽”的名义,而不是科举舞弊。

这一点,朱元璋做得不够厚道。

但身为皇帝,

朱元璋有着自己的政治考量,那就是维护整个大明王朝的稳定。为了达成这个考量,面对一些正常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必须得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

刘三吾、张信等人成了这场政治考量的牺牲品。

南北榜案是一场残酷的明朝政治事件,但它催生出一套非常先进的考试制度——分土取士。

即,按照地去分卷分榜进行科举考试。后来的实践证明,朱元璋发明的“分土取士”对教育的公平性有着极大的保护作用。

第一,

解决因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水平不对称的问题。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体现。华夏自汉唐以来,经济中心逐渐南迁,经济上“南强北弱”的局面也造成南方教育水平整体碾压北方。

早在丁丑科以前,朱元璋已经开设六场科举,殿试第一名全部来自南方,南北科举录取比例也一直是一面倒向南方。

同样是寒窗苦读数十载,因为原生家庭起点低、教育资源差、老师水平不够高的问题,导致一生无缘科举入仕,很显然这是对个人努力的漠视。

第二,

维护帝国秩序,笼络南北人心。

历史上没有一次纯正的农民起义会取得胜利,别管能成事的朱元璋,还是后来失败的李自成,都必须有文化人入伙,农民起义只有在读书人谋划策、搞舆论宣传等手段的加持下,才能形成气候。

如果不采取“分土取士”南北分卷的方式,必然导致北方的科举氛围越来越边缘化。

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只有两个,优先考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科举入仕。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只能靠造反扶持一个新政权,依靠“曲线救国”路线,最终还是进入庙堂。

读书人稳定,则天下稳定。只有让他们安心学习科举,不要让他们节外生枝胡思乱想着怨恨世道,推翻朝廷。用科举给他们制造一个梦想,这样天下能安稳一大半。

第三、

拓宽朝廷用人渠道,丰富用人形式。

大学士杨士奇说,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杨士奇的话有点绝对。北方和南方人只是性格上存在南北差异,但成才成器是一样的。只是说,当时的北方经过“蓝玉案”后,科举氛围遭到重创,因为科举资源的匮乏,导致北方考生显得不擅长考试。

不擅长考试,不代表不擅长做事。南方人有南方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北方人有北方的性格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加北方考生的录取数量,能够为朝廷解决难题提供更加丰富的思路和手段。

朱元璋发明“分土取士”南北分卷的科举制度,对历史的贡献,并不亚于“先河者”隋唐两朝。这项制度贯穿明朝、清朝,一直到现在仍在沿用。

明宣宗时,

规定每科100人,南北各占六四。

明代宗时,

进一步细化。同样是每科100人,南方大区55人,包括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

北方大区35人,包括顺天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中部大区10人,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凤阳府、庐州府、滁州、徐州、和州。

清朝时,这套“55:35:10”的科举模式仍然继续使用。

竞争,固然是好事,有竞争才有活力。

但竞争是要建立在相对公平的环境和起点上,才能称得上竞争。如果起点差距太大,那竞争就变成了碾压。

一个社会只论竞争,不顾人文关怀,那也称不上一个温暖的社会,而是丛林法则。那些先天不具备优势的人,出生即出局。

冤杀刘三吾和张信,这是朱元璋的冷酷。

但“分土取士”南北分榜的创新做法,保证了文化教育落后地区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向上晋升的可能,又体现出洪武皇帝的智慧和人文一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