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武大帝拓跋珪:一边吃着寒食散,一边为接班人清场子

抗抗说历史 2024-12-09 20:42:38

衣赐履按:本单元的大标题是《道武大帝》,我们既然是以道武大帝拓跋珪开的局,那就也让他来收场吧。

拓跋珪这个人,睿智,勇武,果敢,冷血,凶残,疯狂,极端早熟,审时度势,几无底线,等等,他不是那种能用几个词就盖得住的角色,他太复杂,太颠覆,总让我想不明白。

我坐在电脑旁,一边就着啤酒,一边揪着胡子,一边一筹莫展。

吴国名士梅次仁推窗而入,带着一副甚为同情和幸灾乐祸各占一半的表情。

我大喜道,梅先生,你可算来了!

梅次仁说,拓跋珪写不动了吧?

我说:

是啊是啊,又憋住了。怎么说呢,这个人,从某些方面看,绝对是一代雄主;但从另一些方面看,他就是一标准的亡国之君。他没心肝,没底线,喜怒无常,动辄杀戮,谁对他有恩,他对谁动刀……这些品质,照理说都是亡国之君的标配诶,然而,恰恰是他,为中国进入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讲真,十六国中很多君主,前赵的刘渊,后赵的石勒,前秦的苻坚,后燕的慕容垂,感觉都比拓跋珪更有明君范儿,然而,他们的政权,要么一世斩,要么二世斩,撑得过三世的,都得烧高香。只有拓跋珪的北魏,所有皇上都是少年即位,所有皇上寿数都不高,上三十就算命够硬,拓跋珪和拓跋焘,北魏最雄的两位雄主,还都是被自己人弄死的,宫廷政变,跟哪个朝代相比都不落下风,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政权的延续。子贵母死制度,明摆着“不可持续”,然而,竟然被落实了一百多年!

梅次仁说,上酒啊,等什么呢?

我一愣,这才发现光顾着自嗨了,连最基本的饮料都没端上来。我赶紧打开一罐儿冰镇啤酒递过去,说,梅先生,最近码字越来越辛苦,但点击量越来越少,有点小上火,就靠怂人乐败火了,您对付着来点儿吧。

梅先生咕嘟咕嘟灌了一气儿,长袖一甩,抹去了下巴上和胡须上的啤酒沫儿,打了个嗝儿,说:

怂人乐,爽啊!我还有事儿,我得走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离开。

我连忙说,您别走啊,我该怎么办,您还没说呢!

梅先生说:

咳,真笨!一整个儿大象看不清,那就先画鼻子,再画耳朵,再画肚子,再画大腿,再画尾巴,最后攒起来不就得了!真来不及了,我走了先!

言罢,梅次仁一道烟去了。

什么是拓跋珪的象鼻子呢?望着梅先生跳动的背影,突然之间,灵光一闪,我七窍通了六窍——真笨!我写什么,什么就是他的象鼻子嘛!

这一回,就从拓跋珪求仙嗑药写起。

【吴国名士梅次仁】

有一阵子,北魏太史多次奏报,说是天象整个儿乱套了。拓跋珪亲自查阅占卜类的书籍,大都说这是帝王变更、改朝换代的征兆。于是,拓跋珪下诏,告诫臣下,你们都给朕放老实点儿,帝王继承大统,都是老天定的,凡夫俗子要是胡猜乱想、妄加干预,是要倒大霉滴!拓跋珪又数次改变官职的名称,妄图把灾异“厌”住(欲以厌塞灾异。厌读如鸭)。

衣赐履说:这一段儿,《通鉴》记在公元400年。大约可以认为,从这一时期前后开始,拓跋珪对天象、灾异之类的神秘领域,越来越上心了。

拓跋珪特别喜欢老子的书,从早到晚,诵咏不倦。

衣赐履说:有一种说法,拓跋部相对于苻氐、姚羌、慕容鲜卑而言,汉化程度偏低,拓跋珪对中原文化感兴趣,是全方位的,倒未必限于老子一家,比如,他对韩非子的兴趣,一点儿不比老子来得弱。

天兴(公元398年—公元404年)年间,仪曹郎董谧献上一部《服饵仙经》(一说服食仙经数十篇)。拓跋珪看了“仙经”之后,大为兴奋,专门创制了一个职位——仙人博士,又建立仙坊,煮炼药物,整个儿西山全部封禁,山上的木材,不得用做他途,只能当煮炼药物的劈柴。

拓跋珪下令,那些个判了死刑的家伙,都给朕留着,不许杀,等仙人博士的药炼成之后,用这帮死刑犯试吃。咱不知道仙人博士炼的是啥药,但想来即使不能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延个年益个寿应该问题不大吧?结果呢,试吃员们一拨儿一拨儿竖着进来,又一拨儿一拨儿横着出去,一个也没能活下来,基本上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死刑,把枪决改成注射了。

公元409年,四月,雷电击中了天安殿的东厢房。拓跋珪特别忌讳这个事儿,下令左校用冲车(攻城时的重型装具),把东厢房、西厢房全部撞毁。

史称,拓跋珪虽然没能吃上长生药,但一直坚持服用寒食散。以前咱们讲过,魏晋时士大夫流行这玩意儿,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就是此道高手。寒食散又名五石散,主要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五种矿石合制,又杂以人参、白术、桔梗、防风等草药。其药性甚为剧烈,毒性不小,服用后一旦调节不当,便会引发多种疾病。因而,服过寒食散,必须通过活动,散发药力。魏晋人最常见的散发药力的活动是散步,又称“行散”。

【行散图】

显然,服用寒食散,是个技术活儿,没懂行的人指导,会出问题的。

史称,自从太医令阴羌去世之后,拓跋珪数次药性发作,到了此时,越发厉害。而各种天灾变异屡屡发生,拓跋珪忧懑烦躁,有时候好几天不吃饭,有时候整宿不睡觉,不管哪里出了问题,都要找臣下来背锅。拓跋珪看着百官和左右亲信,觉得哪个都像反贼,担心如占卜所言,祸乱生于肘腋之间,于是更加喜怒无常。有时,他追思自己既往的成败得失,日夜不停地说话,不是自言自语那种,而是好像身边有鬼怪之类的东西在跟他对话。

朝臣前来拜见,拓跋珪就以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和罪行为由,直接处死。其他人看到这个情况,或者脸色变了,或者喘粗气了,或者步履不稳,或者舌头抽筋儿,拓跋珪认为都是他们心中恶念的外在表现,于是亲自殴打痛击,打死了就摆放在天安殿前。于是乎,人人自危,苟且偷安,公务员不干活儿,工匠们往家顺东西,盗贼公然出没,老百姓不敢出门,京师的大街小巷,空空荡荡。

拓跋珪也知道这种情况,说:

这不过是朕故意放纵他们罢了,灾年过后,朕再来修理他们。

这一时期,大臣们都害怕惹祸上身,能躲多远躲多远,只有著作郎崔浩依然恭谨勤勉,加班加点,时常顾不上回家。崔浩是吏部尚书崔宏的儿子。崔宏从不曾冒犯拓跋珪,也从不谄媚阿谀,因此,只有崔宏父子二人,没有受到拓跋珪的谴责。

衣赐履说:崔氏父子,出自清河崔氏,汉人修史,总想给汉人士大夫脸上贴点金。实际上,只要没有当面硬扛拓跋珪,以崔氏父子对政权的影响能力,根本不值得拓跋珪动刀。

不少学者认为,拓跋珪由于长期服食寒食散而出现精神疾病,导致其晚年行为极为乖谬,暴虐嗜杀。

《魏书·拓跋纥罗传》载:

襄城公拓跋题跟随拓跋珪征讨中山(后燕首都,河北省定州市),因功进爵为王。之后进攻后燕赵王慕容麟时,中流箭而死。拓跋珪特别喜欢拓跋题,就以为拓跋题治疗没有尽力为由,把太医令阴光给杀了。

整本《魏书》,有名字的太医令一共四位:周澹、阴光、阴羌、李修。《北魏政治史》作者张金龙认为,羌、光形近,必有一误,阴羌和阴光应为同一人。

如果张金龙先生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拓跋珪因服用寒食散而出现精神疾病,恐怕持续了有十年以上。我们就来看看,在这段时间内,拓跋珪有多乖谬,有多暴虐,诛杀了哪些王公重臣。

第一位,公元403年,毗陵王拓跋顺

拓跋顺是拓跋珪的堂兄弟,性格凶暴。拓跋珪征讨中山时,留拓跋顺守卫京师。

公元397年,北魏与后燕发生柏肆之役(详见拙文《》),北魏军一度大败,有败兵逃回京师,说是大军已经溃败,魏王拓跋珪不知去向。拓跋顺听说后,大为激动,立即要接过魏王的位子。手下干部莫题对他说:

这事儿太大了,万一出了差错,可就大祸临头了!

拓跋顺这才作罢。

公元403年,七月,拓跋珪觉得自己研究黄老,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召集一帮王爷和朝臣,专门给大家授了一回课。参加学习的人,无不严肃认真,只有拓跋顺一个,一会儿伸个懒腰,一会儿打个哈欠,突然,又飙出一口浓痰(不顾而唾)。拓跋珪这个气啊,撤了拓跋顺镇西大将军、司隶校尉的职务,以王爵死于家中(太祖怒,废之。以王薨于家)。

衣赐履说:拓跋顺的举动,委实有些古怪,倒像是磕药的是他而不是拓跋珪。

第二位,公元403年,日南公和跋

和家世代为部落首领,为拓跋部臣属。和跋才略过人,拓跋珪任命其为外朝大人,参与军国大事。跟着拓跋珪南征北战,因功封日南公。

拓跋珪对和跋极为宠爱,其他将领都没法儿比。当时,群臣都崇尚恭谨俭朴,只有和跋喜好虚名,到处嘚瑟,奢侈淫逸。拓跋珪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但和跋并未改过。后来(应该在公元403年的七月前后),拓跋珪到豺山打猎,收捕和跋,直接在路边上诛杀,其妻刘氏自杀殉夫。

第三位,公元407年,常山王拓跋遵

拓跋遵也是拓跋珪的堂兄弟,史称其少而壮勇,不拘小节,跟着拓跋珪四处征讨,因功封常山王。拓跋遵喜欢喝酒,喝过之后喜欢撒酒疯。

公元407年,五月,拓跋遵又喝大了,对太原公主无礼,被赐死,以平民之礼下葬。

第四位,公元407年,司空庾岳

庾岳,拓跋部同族,本名庾业延,后赐名为岳。庾家为部落首领,世代畜牧,家中巨富,在前代国时期为拓跋联盟中一支强大的势力。庾岳恭慎修谨,拓跋珪对他非常喜欢,任命为外朝大人。

庾岳打仗是一把好手,很有谋略,经常以少胜多,名冠诸将。后来,拓跋珪以庾岳所统六郡设置相州,命庾岳为刺史。

庾岳打仗虽然很猛,但为人相当谨慎。州府果园中的果子熟了,手下干部呈送,庾岳不接受,说:

果子尚未给皇上进贡,我怎么能先吃呢!

其谨慎、低调,一至于斯。

公元402年,拓跋珪升任庾岳为司空。

庾岳老哥的儿子庾子路犯罪,父子兄弟都被诛杀,只有庾岳父子得到特赦。

公元407年,拓跋珪将南宫的一片地赐给庾岳,庾岳派家人去打理。

八月,有探子(候官)奏报庾岳衣服鲜丽,行止风采,有似人君。

【三眼乌鸦就是一种候官】

拓跋珪当时身体有恙,看谁都不爽,下令诛杀。史称,所有人都知道,庾岳是冤枉的。

衣赐履说:庾岳这么小心谨慎的干部,怎么可能“有似人君”?所谓的“候官”,当然也是拓跋珪派去的,就是找个理由让庾岳死罢了。

第五位,公元408年,高邑公莫题

莫题也是拓跋部人,有智谋,很能干。先是做幢将,领禁兵。上面我们刚介绍过,拓跋顺想称魏王,就是被这位爷给摁住的。

早在公元386年,拓跋珪的叔父拓跋窟咄在匈奴首领刘显等人的支持下,跟拓跋珪争夺代国老大的位子(详见拙文《》)。当时,莫题有了二心,送给拓跋窟咄一支箭,说,三岁犊岂胜重载?意思是拓跋窟咄年长,而拓跋珪年幼,不能承担重任。这个事儿,拓跋珪知道之后,一直没说,但记住了。

公元408年,有人举报,莫题倨傲,行为举止,有如人主。于是,拓跋珪让人把那支箭拿给莫题看,对他说,三岁犊,能胜重载不?

莫题接到诏书,整个儿崩溃了,跟儿子两个相对流泪,次日清晨,走上刑场。

衣赐履说:拓跋珪把这句话埋在心里二十多年,为的就是有一天让你死得心服口服。

第六位,公元409年,卫王拓跋仪

拓跋仪应该是拓跋珪同母异父的兄弟(母亲贺氏,父亲为拓跋寔的老弟拓跋翰)。从史书记录来看,拓跋仪也是文武双全的那种。拓跋仪做平原公时,张衮、许谦等学博今古的汉人名士,前往拜见。拓跋仪对他们都很尊重,论及当世事务,指画山河,划分城邑,各处的成败要害,当当当说得清楚明白。张衮、许谦这些人无不叹服,相互说:

平原公真是大才,我们应当追随他啊!

拓跋珪对拓跋仪十分器重,多次到他家里欢聚,用的都是家人之礼。

史称,拓跋仪功劳大,又受到拓跋珪的宠爱,就跟太尉、宜都公穆崇联手谋反,安排武士刺杀拓跋珪。穆崇的儿子穆遂留跟武士一道埋伏,恰巧拓跋珪召见穆遂留,有所差遣。穆遂留得知皇上召见,恐怕事情败露,于是,翻墙向拓跋珪报告了情况。据说,拓跋珪惋惜穆崇、拓跋仪的赫赫战功,把这个事儿给压下来了,没有追查。

公元409年,天象多变,占卜师说,当有逆臣伏尸流血。于是,拓跋珪颇杀了一些公卿大臣,想“厌”住天灾。

八月,拓跋仪内心恐惧,单骑逃亡。拓跋珪派人将其追获,赐死,以平民之礼下葬。

太尉穆崇,是北魏一代最有影响的勋臣八姓的首席家族丘穆陵氏的代表人物,他对拓跋珪有过救命之恩(详见拙文《》)。在北魏初年异姓大臣中,穆崇是对拓跋珪及北魏建国事业贡献最大的一个,他及其家族在北魏王朝也就有着特殊的政治影响力。

穆崇死于公元406年的七月。

衣赐履说:咱对拓跋珪太熟悉了,如果拓跋仪和穆崇曾经打算刺杀他,他会放过他们吗?当然不会。这场刺杀,是拓跋珪炮制出来的,一方面诛杀对皇权威胁很大的拓跋仪,另一方面,顺带手把穆氏家族狠狠修理一番,将其家族影响力压缩到可控范围之内。

好,上面我们一共列了六个事儿、七个人。

王爷三位:毗陵王拓跋顺、常山王拓跋遵、卫王拓跋仪。

重臣四位:和跋、庾岳、莫题、穆崇。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功劳大、实力强,换句话说,就是对皇权威胁大。王爷们,完全可以直接抢皇位;而重臣们都是拓跋部的老班底,是自带部曲的那种,他们都有架空新君的强劲实力。

这些人被诛杀,我们可以给出两种原因:

原因一,拓跋珪磕药磕得昏头昏脑,神经错乱,所以滥杀无辜。

原因二,拓跋珪发现身体越来越差,随时可能挂掉,而长子拓跋嗣生于公元392年,拓跋珪去世时他才虚岁十八,拓跋珪为了皇权能够顺利交接,给继承人清场子,把那些有可能对皇权产生威胁的,全部干掉。

读者朋友们,大家觉得哪种原因更为合理?

总之,经过拓跋珪一通清理,能够跟他这一枝儿一较长短的宗室,没有了(当然不是杀光了,而是剩下的造反指数不高);本部落元老重臣的实力也大为削弱。也即是说,这些人都必须死,而且基本上都是被冤杀的,所以诛杀他们的理由大都不太充分,甚至有些滑稽。

实际上,本年(公元409年)十月,拓跋珪就去世了。而在本年七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被安置在首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居住的慕容氏百余家,集体逃亡,事情泄露,全部诛杀,死者三百余人。

衣赐履说:前秦是怎么灭亡的?苻坚淝水战败后,慕容垂振臂一呼,偌大一个前秦帝国,应声坍塌。

这个事儿,拓跋珪记着呢。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0
抗抗说历史

抗抗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