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吴将朱然于夷陵之战中追击刘备,被前来接应的赵云一回合不到刺于马下。演义当不得历史,事实上,真实的朱然,在夷陵之战后才开始扬威,甚至“名震于敌国”。
电视剧《三国》朱然剧照
一、继嗣改姓朱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朱然其实本名叫施然,他是孙吴元老朱治姐姐的儿子。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已经三十九岁的吴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都尉朱治仍没有子嗣,他就请求怀义校尉孙策,把时年十三岁的外甥施然收为嗣子(参见朱治篇)。孙策答应,命时为丹杨(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太守的吴景(孙策舅舅),以羊酒之礼,召来施然。
施然到吴郡后,孙策以厚礼相待。施然于是改名朱然,成为朱治之子。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跃马江东,开疆拓土(参见孙策篇),其弟孙权随行。江东平定后,朱然曾和同岁的孙权一起读书学习,并结下深厚友谊。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十九岁的孙权继领江东。他以朱然为馀姚(今浙江余姚)长,后升为山阴(今浙江绍兴)令。秦汉县级主官,小县为长,大县为令,而且山阴县是会稽郡治所在地,所以朱然这算小升。
朱然与孙权同年同岁兼同学
而且,孙权还加老同学朱然为折冲校尉,让他督领五县军兵。朱然在此任上,可能是参与了江东治理的必备科目——讨山越,让孙权很是欣赏他的才干,于是孙权从丹杨郡析置临川郡(郡治未详),以朱然为临川太守,并授其兵两千。
需要说明的是,此临川郡很快罢省。吴少帝太平二年(257年),又从豫章郡析置临川郡(治临汝,即今江西抚州),此二郡同名而非一地。
当时临川境内山越四起,朱然出讨,一月之内全部平定。
二、东征西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率军南下,发动第二次濡须之战。朱然被拜为偏将军,守御大坞(濡须坞)及三关屯(即《水经注》所指东关三城)。此战以孙权退走、派使请降,曹操以西线刘备攻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之故答应请降结束。
战后,孙权以平虏将军周泰接替被升为右护军的蒋钦,为第二任濡须督。当时驻于濡须附近的朱然及中郎将徐盛因此都要受周泰调遣,二人心有不服。孙权就大会众将,让周泰当众解衣,指其身上伤疤询问出处,周泰一一作答,朱然、徐盛等于是心服(参见周泰篇)。
周泰被任时濡须督,朱然、徐盛不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阳、樊城(均为今湖北襄阳)之机,背刺盟友,袭得荆州(参见关羽篇)。朱然于此时随左护军、虎威将军吕蒙出兵,与偏将军潘璋率别军至临沮(今湖北南漳)截击关羽,最终擒获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参见吕蒙篇)。他因功升为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当然,这个西安不是今天陕西省会那个西安,而是孙策从海昬县(今江西永修)析置出来的。
同年,吕蒙发病,并且病势沉重。孙权问吕蒙:“如果你病重不起,谁能接替你?”吕蒙说:“朱然胆略、操守过人,愚以为他可以继任。”这样,吕蒙去世后,朱然获假节,镇守江陵(今湖北江陵)。
得荆州后的孙权,为防刘备报复,即向曹操靠近,曹操表奏孙权为骠骑将军。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并于同年篡汉称帝,改元黄初。孙权再上书称藩,被曹丕封为大魏吴王(参见孙权篇)。
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东征,攻宜都(今湖北宜都),是谓夷陵之战。朱然督领五千人,与镇西将军陆逊、偏将军韩当共同抵御。战中,朱然率军破刘备前锋,并断其后路,刘备退守白帝(今重庆奉节)。
演义于此时,朱然被前来救驾的赵云一枪刺于马下。但真实的历史上,朱然不但没被挑刺,反而于战后被拜为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历史上朱然不仅没在夷陵之战被赵云挑刺,而且还升了职
而且,徐盛、潘璋、宋谦此时上书孙权,说继续前进,必可擒获刘备,但朱然和陆逊、建忠中郎将骆统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是助我讨伐刘备,实则包藏祸心,因此应迅速撤军,以策万全,孙权于是下令停止追击(参见徐盛篇)。
后来,魏国果然出兵,证明了朱然的战略眼光。接下来,属于朱然的高光时刻,就要到来了。
三、名震敌国黄武元年(222年),曹丕以孙权非真心归附,兵分三路南犯:以曹休督张辽、臧霸、贾逵、王凌等二十余军出洞口(在今安徽和县),以曹仁攻濡须坞,以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攻朱然所在的江陵,是为第三次濡须之战。
孙权方面,以前将军吕范督领五军,率建武将军徐盛、偏将军全琮、扬武将军孙韶等水师拒曹休;以第三任濡须督朱桓敌曹仁;以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往救江陵。
当时魏军连建数个军营围江陵城,曹丕甚至还亲到宛县(今河南南阳)以为声援。孙权先派将军孙盛督率万人屯于江中小洲,并在此设围坞,作为朱然的外援。张郃率军渡江攻孙盛,孙盛不敌,即时退却,张郃即占领洲上围坞,朱然内外联系一时断绝。
这时诸葛瑾、潘璋、杨粲等救兵又到,但又被夏侯尚击退,江陵之围依然难解。
当时江陵城中守兵多患浮肿病,尚有战力的只有五千人。曹真等人筑土山、开地道、立楼橹逼近城池,一时箭如雨下,城中守兵都惊恐失色。朱然却安之若素,毫无惧意,并激励吏士,趁敌守备松懈连破其两座军营。
朱然在江陵抗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半年之久
如此魏军围江陵六月之久,仍不退军。江陵令姚泰领军守北门,他看到城外兵盛,城中兵少而且粮草将尽,于是暗中与曹军联系,妄图作为内应投敌。但他刚要行动,就被朱然发觉,朱然当即处斩姚泰,率军坚守如故。
此时传来消息,魏中路军曹仁被朱桓大败,夏侯尚等也因久攻江陵不下,魏军于是全线退军。
朱然因此战“名震于敌国”,被改封当阳侯。
黄武三年(224年),朱然嗣父朱治去世。因朱治此时已有子朱才,并且朱才已袭朱治毗陵侯爵,为朱治治丧完毕,朱然向孙权提出,改回施姓,但孙权不同意。
黄武六年(227年),孙权趁曹丕去世,亲率大军攻江夏(治石阳,即今湖北武汉),但被魏将文聘以空城计吓退(参见文聘篇)。退军时潘璋断后,夜里敌军来袭,潘璋军混乱不能抵挡。朱然当即回军助潘璋拒敌,待到前军船队退得足够远,他们才徐徐撤军。
黄武七年(228年),鄱阳(从豫章析置,治鄱阳,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诈称开罪孙权,要举郡降魏。魏将曹休中计,派军向皖县(今安徽潜山)。朱然在长江上游牵制曹休,最终曹休于石亭(在今安徽桐城)被陆逊等大败,是为石亭之战。曹休回军后,痈发背而亡(参见曹休篇)。
石亭之战产生的另一影响是,蜀相诸葛亮听闻魏军东下,关中空虚,遂发动第二次北伐,可惜在陈仓(今陕西宝鸡)被魏将郝昭阻碍,无功而返(参见诸葛亮篇)。
四、累有战功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以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遥领兖州牧。同年,蜀使陈震入贺,吴蜀交分天下,就是提前对吴蜀同盟攻灭曹魏后,对其土地进行协议瓜分(参见陈震篇)。按此协议,兖州“属于”蜀国,故朱然兖州牧职被解除。
吴蜀交分天下图
大帝嘉禾三年(234年),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他同时遣使与孙权约定共起兵。孙权认为司马懿在西抽不出身,遂派上大将军陆逊、大将军诸葛瑾攻襄阳,镇北将军孙韶、奋威将军张承攻淮阴(今江苏淮安),自己率大军,以朱然、全琮各受斧钺,分为左右督,围合肥(今安徽合肥)新城,是为第五次合肥之战。
魏明帝曹叡一方面派兵支援司马懿,一方面带兵抗吴。但曹叡还未到,孙权号称的十万大军又被合肥守将满宠数十人所破。适兵士多患疾病,于是吴全线退军(参见满宠篇)。
嘉禾六年(237年),朱然又率两万人围江夏,但被魏将胡质击退。大帝赤乌四年(241年),朱然率军五万围樊城,又被司马懿击退。
赤乌五年(242年),朱然征柤中(在今湖北南漳),时魏将蒲中、胡质各率兵数千,蒲忠控制险要,企图断绝朱然后路,胡质则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所部兵将都四处出战,听到这个消息来不及收拢,朱然就率帐中现有的八百人迎战。蒲忠与战不利,胡质也退走。
赤乌七年(244年),司马懿再犯舒县(今安徽庐江),但旋即退走。骠骑将军步骘听闻蜀大司马蒋琬不仅没有趁机攻魏以援吴,反而大造舟船,认为蜀要背盟攻吴,于是与朱然一起上疏要吴作好准备。不过孙权认为蜀国不可能有此打算,事后证明确是步骘神经过敏(参见步骘篇)。
朱然曾与步骘一起上疏说蜀要背盟,后证明为神经过敏
赤乌九年(246年),朱然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听闻朱然深入,就率军六千,断朱然后路。朱然趁夜出击,得胜而还。
此前一年,魏降将马茂,与兼符节令朱贞、无难督虞钦、牙门将朱志等合谋刺杀孙权降魏。事情泄露,马茂等都被夷三族,但孙权仍不解恨。此次朱然出征柤中,临行前上表:“马茂小人,有负国恩。臣今奉天威,定然克捷,有所斩获,威镇远近,战船满江,以解我君臣之恨。请陛下记臣此言,以观后效。”
孙权当时压住此表,未向众臣公布。朱然奏捷后,群众上贺,孙权举酒作乐,宴中拿出朱然的表文说:“此人前有奏表,孤以为他难以做到。如今果然凯旋,可谓明于见事矣。”于是他升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五、子胤称名赤乌十年(247年),诸葛瑾、步骘等孙权时代重臣都已去世,诸葛瑾之子诸葛融、步骘之子步协分别继领父亲职务,孙权特意任命朱然为大都督,总领军国事务。此时陆逊也已故去,孙吴功勋名将在世的就只有朱然一人了,因此孙权对他特别恩遇,他人莫比。但从此年开始,朱然也渐染疾卧病。
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势日渐沉重,孙权日间为之减食,夜里为之难寐,派去给朱然送医药、食物的人不绝于道。朱然每次派人上报病情,孙权都亲自召见,询问轻重,这些人来时赐酒食,去时送布帛。自创业以来功臣有病,孙权所最关心者,吕蒙、凌统为最,其次就是朱然。
功臣病重,孙权所钟,吕蒙、凌统最重,朱然次之
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去世,年六十八岁。孙权素服举哀,为之伤痛。
朱然身高不足七尺(一米六多),但待人是非分明,品行涵养纯美,其才华在军事方面完美表现,其他方面则质朴无华。他终日恭谨,常身在战场,临危淡定,胆气绝人。即使没有战事,他也击鼓操演不断,以此迷惑敌人,使其不知虚实,因此他每出战几乎都有收获。
朱然去世后,其子朱绩袭爵。
朱绩,字公绪,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入为郎官,后拜建忠都尉。后来朱绩的叔叔,也即朱治的亲生子朱才去世,朱绩又统领其兵,随太常潘璿到荆州讨五溪蛮。战中,他因胆略、勇力为人赞誉,升为偏将军、营下督,兼管捕盗事宜。在此任上,他执法公正严明而不偏私,再受称道。
孙权晚年,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几乎同时以四子孙霸为鲁王,但不分二人品制,由此造成太子、鲁王之间的二宫之争(参见孙权篇)。孙霸曾想交好朱绩,他亲到朱绩公署,靠近朱绩而座,以示友好。朱绩却急忙站起,辞谢不敢当。后朱绩与丞相陆逊、太常顾谭、左将军朱据、威北将军诸葛恪、会稽太守滕胤、尚书丁固等宗事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步骘、卫将军全琮、镇南将军吕岱、越骑校尉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依附孙霸,孙吴举国中分,闹得不可开交。
孙吴二宫之争朝臣为分两派
朱绩后为平魏将军、乐乡侯。
赤乌十三年(250年),魏将王昶趁孙吴朝局不稳,率军攻江陵,魏另派州泰攻巫县(今重庆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王基攻夷陵。王昶到江陵后,吴军退至长江南岸,又分七路回击,但被王昶军弓弩射退,朱绩趁机进入江陵城。
王昶无法攻下江陵,就佯作退却。朱绩见魏军退,就与奋威将军诸葛融约定,他破敌在前,诸葛融继之以后,率军追王昶于距江陵三十里的纪南(在今湖北江陵北)。但诸葛融并未出兵,因此朱绩先胜而后败,吴将钟离茂、许旻被斩,铠甲、旗鼓、珍宝、武器丢失无数(参见王昶篇)。
战后,孙权嘉奖朱绩的表现,而痛斥诸葛融失职。因为诸葛融的哥哥诸葛恪位高权重,诸葛融才没被废。朱绩与诸葛兄弟关系本就不睦,此事后双方就构怨更深。
大帝太元二年(252年),孙权去世,孙权七子孙亮继位,改元建兴,是为吴少帝。朱然此时被拜为镇东将军。
建兴二年(253年),太傅诸葛恪率军北上,发动第六次合肥之战。他要求朱绩与他协力进军,却将朱绩留在半州(今江西九江),而让诸葛融代行其职。
此战失利后,诸葛恪为掩盖过失,更为独断专行,以致民怨沸腾。武卫将军孙峻遂联合孙亮,在席间将诸葛恪诛杀,诸葛融及诸葛恪之子诸葛竦、诸葛建一同被诛(参见孙亮篇)。朱绩再次回到乐乡(今湖北松滋),并获假节。
诸葛恪讳败被诛
少帝五凤年间(254—256年),朱绩上表,改回施姓,从此成为施绩。
少帝太平二年(257年),施绩被拜为骠骑将军。当时大将军孙綝把持朝政,众朝臣各生异心。施绩担心国内生乱,魏乘机进犯,于是秘密写信与蜀汉结交,以共同进退。蜀汉方面派右将军阎宇带兵五千,增守白帝,以随时支援施绩。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联合姐姐孙鲁班,及他的老岳父太常全尚等谋诛孙綝,事泄,孙亮被废,孙鲁班被流放而后不知所终,全尚流放途中被追杀。孙綝再迎孙权六子孙休为帝,改元永安,是为吴景帝。
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孙休联合左将军丁奉、辅义将军张布,诛杀孙綝,并夷其三族(参见孙休篇)。施绩升为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范围从巴丘(今湖南岳阳)直至西陵(今湖北宜都)。
永安六年(263年),魏大举伐蜀,刘禅向吴告急。孙休以大将军丁奉出兵寿春(今安徽寿县),以分魏兵力;以将军留平到江陵,与在此驻守的施绩商议救蜀方案;以将军丁封、孙异前赴沔中(汉水中游),策应救援。但吴军未到,刘禅已出城投降,吴方即停止行动撤军(参见刘禅篇)。
孙皓继位,施绩、丁奉分为左、右大司马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朝臣迎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即位,改元元兴,是为吴末帝。施绩、丁奉分别被拜为左、右大司马。
末帝宝鼎三年(268年),孙皓命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结果均被魏击败而退。
末帝建衡二年(270年),施绩去世,其辖区由镇军大将军陆抗接管。十年后,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被攻破,三国终归一统。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