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单位联合推出《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青少年该如何分辨真假》特别节目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被迫宅在家里用手机和网络等工具浏览网络信息打发时光。青少年作为网络信息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由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无疑是最容易受到网络信息传播影响的群体。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疫情期间正确分辨来自网络的海量信息,从中汲取正能量,克服疫情带来的恐慌恐惧等不适情绪,从而达到调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目的,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由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河北承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奇观》联合出品了《悦课堂》系列节目之《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青少年该如何分辨真假》特别节目。
该节目建议,面对网络上林林总总的各类疫情信息,首先应重点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和科学防控的相关信息。
其次要学会科学有效分辨。用已有常识和经验,有意识地辨别信息真伪,不盲目轻信。
第三是展开有效讨论。将自己看到的新闻、信息,多和父母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我看法的同时听取父母的意见,学习父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第四是审慎核实。对于有些一时难以分辨真假的信息,不随意传播,尽量通过有效渠道向专业、权威部门求证,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第五是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疫情期间,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要借此次网络学习的机会,周密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有序地安排好学习和生活时间,充实的学习生活可以大大降低疫情带来的恐慌程度。
据悉,《悦课堂》防控疫情系列节目的相关内容将集结出版发行。
以下为节目正文: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青少年该如何分辨真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是来势汹汹,相信很多家长和孩子整天宅在家里,就是抱着手机刷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看得自己是心惊胆战。
如今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渠道十分丰富和发达的时代,所以学会筛选和识别信息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同学们来讲。
那么面对网上这些真真假假的疫情信息,青少年的同学们该如何去分辨呢?
在这里,我们给出这样几个建议:
首先:关注权威。也就是说重点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和科学防控的信息。通过了解实情,做出有效应对,以此来增加内心的确定感和安全感,降低恐慌。很多没有考证的信息就不要过多的去关注和了解,更不要让自己被淹没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浪潮之中。
第二:学会分辨。大家应当学会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辨别信息的真伪,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信息,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有效讨论。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新闻、信息,多和父母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呢,也可以倾听父母的意见,学习父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第四:学会核实。如果有的信息还是难以分辨真假,这时候,一定不要随意传播,而是要向专业权威部门求证,不要盲目相信,以免让自己陷入恐慌,或者是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干扰。我们在发布信息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不造谣,不传谣,避免自己被一些有不当目的的违法分子所利用。
第五: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做好计划,写作业、读书、锻炼、游戏、整理房间,把这些事情有序地安排好,充实的学习生活可以大大降低恐慌的程度。
那么最后,我们来讲一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度关注以至于引起恐慌的状况?
其实,不停的刷消息、不分真伪的过分担心,实际上这些是应激状态下恐慌情绪的外在表现。
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是恐慌的心理根源。我们现在处在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疫情期间,真真假假的信息无可计数,而这些虚假的信息会增强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让人们误以为情况已经陷入了失控状态,引发大众的恐慌心理。但如果能够及时地辨别信息的真伪,就不会被其所干扰。
青少年同学们由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尚不完善,因此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增强自己的分辨能力。
积极行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是增强确定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学会辨别真与假,适度关注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