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到歼8F具备双2.5的能力,也就是最高速度2.5马赫,最高飞行高度2.5万米。对这个说法有人表示怀疑,说即使机头进气的原版歼8,也只能飞到双2.2;也就是最快速度2.2马赫,最高平飞高度2.2万米。而后来修改为两侧肋部进气,机头为大型雷达罩的所有歼8-2系列,都只能飞双2.1;甚至是双2.0。而歼8F作为歼8-2系列的最后一个改进型,也只能最多飞双2.1而不可能飞到双2.5。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更靠谱呢?从最近F22A现场用导弹袭击布伦的场景看,可知大部分涡扇动力的飞机;包括一贯宣传高空高速性能最好的F22A去对付已经降低高度在1.9万米左右的近乎固定的空中目标都相当不容易,因为明显可见F22A发射AIM9X格斗导弹以后,是急剧掉高度的。直接从1.9万米掉到了1.5万米。等于是十几秒内不由自主的,
俯冲了近5000米才最终改出。这种场景甚至引发了地面拍摄者们的集体惊呼。这说明F22A在1.9万米的高度,打开侧弹舱发射格斗导弹的状态已经非常勉强;在导弹发射完成后可能因为发动机吸入了导弹的尾羽,甚至可能是因为打开弹舱,导致阻力瞬间增大,才出现了升力不足,严重掉高度的现象。而此前当布伦本身的高度还在2.2万米以上时,也只有U2能飞到了他的上方并且拍摄了现场照片。这种场景综合下来,也可以知道相对于当年在2代机刚刚出现的早期,全球都对高空高速相对痴迷的时代;后来的3代机甚至部分5代机的高空高速性能是不升反降的。这很大程度上也与飞机发动机的工作模式以及气动潮流的转换直接有关。所有的涡扇发动机因为风扇直径的增大与外涵道的出现,当飞到1.5万米,
以上,都有风车阻力瞬间增大,而推力指标迅速下降的现象。在高空燃烧喷气推力方面反倒不如只有一个直筒的涡喷发动机。虽然F22A配套的F119涡扇的涵道比已经做的很小。但是仍然是涡扇,在接近到2万米时的表现还是很勉强。倒是米格21这种小飞机却可以轻易的飞到双2.0。而歼8的原版就是放大机体延伸长度之后的大号歼7。原版歼8采用机头进气加双三角翼;外表如此简洁,是当时全世界高空风阻最小的中型机。导致即使早期安装的涡喷发动机的推力不算大,却仍然可以轻易的飞到双2.2。那么歼8还能继续增速爬高吗?其实是可以的,而且在1980年代初也有试飞员实际验证过。飞到双2.2后,继续加速同时爬高跃升,轻易超越了双2.5。那么为何不继续往极限里飞,最终看齐米格25;
曾经创造过的双3的世界纪录?这是因为一旦速度到了高空2.5马赫,所有的涡喷发动机都会产生自冲压现象,不用推油门飞机自己就会越飞越快,最终涡轮本身会被烧穿。外界只知道米格25可以飞双3;当时却不知道米格25一旦飞双3超过30分钟,就必然烧毁发动机。因此在原版歼8飞到过双2.5之后,为了防止出现冲压飞行状态,此后严格限制飞行员只能飞双2.2的极限。因为一旦接近双2.2,稍微不注意就会进入双2.5自冲压状态。虽然歼8后来改为肋部进气后高空飞行阻力确实有所增加,但是同时也换装了推力指标更好的涡喷13B发动机。在不带副油箱等较大外挂,只半埋侦察吊舱的情况下,歼8F如果有必要,仍然是可以飞出双2.5的高指标的,只需注意开加力时间不要超过XX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