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出生于一个在隋朝极为显赫的家族,他的父亲宇文述,是隋朝的大将,为隋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赫赫战功,曾任右卫大将军,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 ,备受皇帝信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宇文化及自幼便享受着荣华富贵,养成了骄纵任性的性格,他为人凶残阴险,依仗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不遵法度,经常带领家丁,骑高头大马,挟弓持弹,狂奔急驰于长安道上,被长安人称为 “轻薄公子” 。
不过,宇文化及并非只是一个只会玩乐的纨绔子弟。他凭借家族的庇荫,很早就进入官场,担任杨广属下的千牛备身,负责皇帝的贴身护卫。在这个位置上,他有了更多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尽管他为人贪婪,言语刻薄,经常欺凌大臣,还多次因贪污被免职,但由于深受杨广的宠爱,每次免职后不久又能官复原职。
杨广还是太子时,宇文化及就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有着出入杨广寝室的权利,此后一路升迁到太子仆的职务。杨广即位后,宇文化及更是被授予太仆少卿的职务,负责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这一职位不仅显示了隋炀帝对他的信任,也让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他的弟弟宇文士及还迎娶了南阳公主,这使得宇文化及在朝中更加骄横无礼,与朝堂公卿相处时,常常出言不逊,肆意欺凌大臣。 只要是他看上的美女、名犬、名马或其他珍宝,必定会想尽办法弄到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甚至不顾身份,常与屠夫和商贩来往,谋求金钱利益。
大业初年,隋炀帝巡游到榆林,意外发现宇文化及和他的弟弟宇文智及违反法律,竟与突厥人做起了生意。在当时,与突厥私自贸易是严重违反禁令的行为,这让隋炀帝勃然大怒,宇文化及被囚禁起来。隋炀帝返回青门城外时,甚至打算诛杀宇文兄弟后再进城。后来,幸得南阳公主出面求情,隋炀帝才放过他们,将二人贬为宇文述的奴隶。 大业十二年(616 年)十月,宇文述逝世,隋炀帝念起与宇文化及的旧情,便将宇文化及提拔为右屯卫将军,掌管禁卫军,宇文智及也被提拔为将作少监 。至此,宇文化及凭借家族背景和自身能力,在隋朝官场中崭露头角,成为了隋炀帝身边的亲信,他的命运也与隋朝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与隋炀帝亦师亦友的关系,为他日后的种种行为埋下了伏笔,也成为了他人生轨迹中的关键因素。
权力诱惑,野心渐生随着隋炀帝对宇文化及的宠信日益加深,宇文化及手中的权力也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这种巨大的权力如同催化剂,迅速膨胀了他的欲望,让他变得愈发贪婪和专横。在朝堂之上,他凭借着隋炀帝的偏袒,肆意妄为,完全不把朝廷的律法和其他大臣放在眼里。他多次收受贿赂,只要有人能满足他对财富的渴望,他便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其谋取利益,全然不顾这样的行为会对国家的政治生态造成怎样的破坏。在他看来,权力就是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而他则是这工具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它。
宇文化及的违法乱纪行为屡屡发生,却因为隋炀帝的袒护,一次次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这种有恃无恐的处境,让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行为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公然违反朝廷的规定,与突厥人进行走私贸易,全然不顾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当时,与突厥的贸易往来受到严格的管控,私自通商不仅违反国法,还可能对国家的安全和经济造成威胁。但宇文化及却为了一己私利,将这些规定抛诸脑后,他认为凭借自己与隋炀帝的关系,即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重罚。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当他的走私行为被揭露后,隋炀帝虽然勃然大怒,将他囚禁起来,但在南阳公主的求情下,最终还是选择了赦免他。
这次事件虽然让宇文化及受到了短暂的惩罚,但也让他对隋炀帝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他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认为是隋炀帝的惩罚让他失去了尊严和地位。这种怨恨在他心中悄然滋生,逐渐生根发芽,成为他日后背叛隋炀帝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那以后,宇文化及表面上对隋炀帝依然恭敬,但内心却充满了不满和算计,他开始暗中谋划,寻找机会来实现自己更大的野心。
随着隋朝末年局势的动荡,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宇文化及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的野心也在这个时候彻底显露出来。他看到了隋炀帝的统治已经陷入困境,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他深知,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只有掌握更大的权力,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甚至实现自己称帝的梦想。于是,他开始与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勾结在一起,密谋策划一场能够改变局势的行动。他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拉拢了一批对隋炀帝不满的官员和将领,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给隋炀帝致命一击。
江都兵变,改写历史大业十二年(616 年),隋炀帝第三次巡游江都,此时的隋朝,早已是风雨飘摇。各地农民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隋炀帝却依旧沉迷于享乐,对局势的恶化视而不见,他在江都宫中设百余间房舍,间间铺陈华丽,每房居一美人,轮流作东道主,自己则带着萧后和众姬妾东游西宴,天天酒杯不离口,日夜常醉 。
然而,随炀帝南来的禁卫骁果军大多是关中人,长期在外,思念故乡。见隋炀帝没有回长安的意思,又听闻江都粮食即将耗尽,他们大都策划逃回乡。郎将窦贤带头带领部下西逃,隋炀帝虽派骑兵追赶并杀了他,却无法阻止士兵们逃跑的决心,逃亡现象仍不断发生 。
虎贲郎将司马德戡一向受炀帝信任,被派统领骁果,驻扎在东城。他见骁果人人想逃,心中十分忧虑,与虎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商量对策。他们担心如实报告,会被隋炀帝杀头;若隐瞒不报,事情一旦败露,又恐遭族灭。最终,他们决定和骁果一起逃跑 。
为了壮大力量,司马德戡等人开始联络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等众多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商议逃跑之事。赵行枢与宇文智及关系要好,杨士览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他们将计划告知了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却提出,出逃并非良策,隋炀帝手握大权,一旦派兵围剿,他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如趁着天下大乱,杀掉隋炀帝,另立朝廷 。
司马德戡等人觉得宇文智及的建议很有道理,便同意了他的想法。赵行枢、薛世良要求由宇文智及的兄长宇文化及为首领,众人协商一致后,才告知宇文化及。起初,宇文化及胆小犹豫,但在巨大权力的诱惑下,最终还是听从了安排 。
为了煽动骁果军的情绪,司马德戡让许弘仁、张恺去备身府,散布谣言称:“陛下听说骁果想反叛,酿了很多毒酒,准备利用宴会,把骁果都毒死,只和南方人留在江都。” 骁果军听闻后,惊恐万分,互相转告,更加速了反叛计划的实施 。
大业十四年(618 年)三月十日夜间,司马德戡召集全体骁果军吏,宣布了兵变计划。当天,大风刮得天昏地暗,黄昏时分,司马德戡偷出御厩马,暗地磨快了武器。傍晚,元礼、裴虔通在下值班,专门负责大殿内;唐奉义负责关闭城门,他与裴虔通等商量好,各门都不上锁。到三更时分,司马德戡在东城集合数万人,点起火与城外相呼应,随后领兵从玄武门进入宫城 。
隋炀帝听到兵变的消息,匆忙换了衣服逃到西阁。裴虔通和元礼进兵推撞左门,隋炀帝信任的司宫魏氏开了门,校尉令狐行达拔刀冲上去,抓住了隋炀帝。天明后,孟秉派武装骑兵迎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到宫城门前,司马德戡迎接他入朝堂。隋炀帝被叛军带回寝殿审讯,裴虔通、司马德戡等拔出兵刃站在边上。炀帝的爱子赵王杨杲才十二岁,看到场面非常害怕,在炀帝身边不停地嚎啕大哭,裴虔通残忍地杀了赵王,随后令狐行达将隋炀帝缢杀 。
宇文化及随后又将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杀之,唯独炀帝侄秦王杨浩,因平时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以不死,并被立为帝。而宇文化及自任大丞相,总揽朝政大权,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准备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 。
江都兵变是隋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隋朝统治的彻底崩溃。隋炀帝的死,让隋朝失去了核心,各地的割据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自己的势力。曾经辉煌一时的隋朝,在这场兵变后迅速走向灭亡,而宇文化及则在这场兵变中走向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了隋朝末年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但他的野心和欲望,也将他推向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等待他的将是更加残酷的命运考验 。
称帝之路,昙花一现江都兵变后,宇文化及拥立杨浩为帝,自己则以大丞相的身份掌控着朝政大权。他自认为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开始变得更加骄横跋扈。他将隋炀帝的后宫佳丽全部纳入自己的囊中,每日沉迷于酒色之中,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他还仿照隋炀帝的仪仗,乘坐华丽的龙舟,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关中进发,妄图回到自己的老巢,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然而,宇文化及的行为引起了各方的不满和反抗。他的统治残暴无道,对百姓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他的军队纪律松散,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崩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他的篡位行为也遭到了许多隋朝旧臣和贵族的反对,他们纷纷组织力量,试图推翻宇文化及的统治,恢复隋朝的正统。
在宇文化及的军队北上途中,他们遭遇了李密率领的瓦岗军的顽强抵抗。李密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领袖之一,他领导的瓦岗军势力强大,占据了河南的大片地区。李密深知宇文化及的野心和威胁,他不愿意看到宇文化及回到关中,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他率领瓦岗军在黎阳一带与宇文化及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李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多次击败了宇文化及的进攻。宇文化及的军队则因为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加上内部矛盾重重,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经过多次激战,宇文化及的军队损失惨重,被迫向东逃窜。
与此同时,宇文化及的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的弟弟宇文智及对他的统治不满,两人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冲突。宇文智及认为宇文化及没有能力领导他们,想要取代他的位置。而宇文化及则对宇文智及的野心有所察觉,对他也产生了猜忌和防范。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内部的分裂。
除了内部矛盾,宇文化及还面临着其他势力的威胁。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在河北地区势力强大,他们对宇文化及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窦建德是一位有抱负、有才能的起义军领袖,他深知宇文化及的残暴和无道,决心推翻他的统治,为百姓谋福祉。于是,他率领河北起义军向宇文化及的军队发起了进攻。
在窦建德的进攻下,宇文化及的军队节节败退,地盘逐渐缩小。他被迫率领残部逃到了魏县,企图在这里苟延残喘。然而,魏县的条件十分艰苦,粮食短缺,士兵们饥寒交迫,士气低落。宇文化及看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宇文化及的野心却依然没有熄灭。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他想要在临死之前过一把皇帝瘾。于是,他在魏县宣布称帝,国号为许,改元天寿。他封自己的弟弟宇文智及为齐王,任命了一批官员,建立起了自己的朝廷。然而,他的称帝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认,他的朝廷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
宇文化及的称帝行为引起了各方的嘲笑和鄙视。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不量力的小丑,他的称帝只是在自取灭亡。在他称帝后不久,窦建德的军队就包围了魏县。宇文化及的军队在窦建德的进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宇文化及和他的儿子们被窦建德俘虏,随后被押送到河间处决。至此,宇文化及的皇帝梦彻底破灭,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落幕时刻,后世评说武德二年(公元 619 年),窦建德率领着他的起义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宇文化及盘踞的聊城发起了总攻。窦建德的军队士气高昂,他们怀着对宇文化及的满腔仇恨,以及为天下百姓除害的决心,奋勇向前。在窦建德的指挥下,起义军采用了巧妙的战术,他们利用抛石车等攻城器械,对聊城的城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一时间,巨石纷飞,尘土飞扬,聊城的城墙在起义军的攻击下摇摇欲坠。
面对窦建德的进攻,宇文化及的军队早已失去了斗志。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遭受了重创,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再加上宇文化及的统治不得人心,士兵们对他也失去了信任和忠诚。因此,在窦建德的进攻下,宇文化及的军队很快就土崩瓦解。起义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宇文化及试图组织抵抗,但已经无力回天。他被窦建德的士兵团团围住,最终束手就擒。
窦建德在抓住宇文化及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审判。他历数宇文化及的种种罪行,包括弑君篡位、残害百姓、荒淫无道等。宇文化及面对这些指控,无言以对。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了公愤,他的命运已经注定。最终,窦建德下令将宇文化及及其儿子们押送到河间处决。宇文化及的首级被砍下,送往突厥义成公主处。义成公主是隋炀帝的堂妹,她对隋朝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她得知宇文化及弑君篡位的消息后,对他恨之入骨。因此,当她收到宇文化及的首级时,心中的仇恨才得以平息。
宇文化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出身名门的公子,逐渐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最终却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后世对宇文化及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唐朝宰相魏征评价宇文化及是庸才,认为他辜负隋朝的恩德,犯下弑君的罪行。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宇文化及这些人,深受隋朝厚恩,却包藏祸心,在江都做出弑逆的事情,罪行百倍于阎乐、赵高。
宇文化及的行为,不仅给隋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权力的诱惑和人性的弱点。在权力的面前,很多人都会失去自我,变得贪婪、残忍和自私。宇文化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惜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君主,最终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同时,宇文化及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仅仅从单一的角度去看待,而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