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春去秋来,立夏冬至,四季轮换本是常事,但因为人们赋予了四季与节气意义,节气自然也变得重要了起来,要知道冬至是冬季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眼下冬至已悄然而至,那么,冬至之后是什么节气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之后是什么节气
冬至之后的节气是小寒,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而小寒节气是天气寒凉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小寒节气的主要特点就是寒冷,但又没有达到极寒的情况,一般在每年公历1月5-7日之间。
冬至和小寒哪个冷
小寒更冷,小寒期间,需得到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也就是地表层贮存热量最少。所以,小寒节气天气最冷。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时左右的原因。小寒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乃我国冬季最冷时期,所以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冬至和小寒的区别
区别一:时间不同
冬至交节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冬至,又称为冬节,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
区别二:习俗不同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腊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间,随着小寒节气到来,也意味着快要过年了。腊八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区别三:天气特点不同
从天气特点上来说,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而小寒节气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这时寒冷程度进一步加深,气温持续偏低,寒冷的天气覆盖了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