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个卫星星座计划共同构成中国星链体系。其中,“GW星座”计划由中国星网以“GW”为代号申报了两个低轨卫星星座,共计12992颗卫星,分布在距地面590公里至1145公里的低轨轨道,频段为37.5GHz—42.5GHz及47.2GHz—51.4GHz。“千帆星座”(G60星链)计划到2030年底发射1.5万颗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太空网络,提供手机直连等多业务融合服务。此外,还有“鸿鹄-3”星座计划等,根据长远规划,未来将发射1万颗卫星。根据我国的规划,远期规划的卫星数量合计超3.8万颗。
以千帆星座为例,2024年计划发射108颗卫星;2025年底,实现648颗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底,648颗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2030年底,实现15000颗星提供手机直连多业务融合服务。
中国具备了先进的一箭多星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火箭运载能力,降低卫星发射成本。目前中国的最高记录是一箭41星,即2023年成功发射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虽然与SpaceX公司一箭60星的最高水平还有差距,但中国在这方面发展快速。
在卫星通信容量方面,银河航天02批卫星重量做到了190千克,通信容量则超过40Gbps,相比之下,SpaceX研发的Starlink一代卫星重量接近200千克,通信容量为20Gbps。中国卫星在降低重量、提高通信容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有助于提升星链整体性能。
在火箭回收技术上,中国已经开始试验“全部回收”,并在飞行试验中取得了成功,而SpaceX采用的是部分回收技术。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降低发射成本的有效方法,为星链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更经济的保障。
卫星互联网和5G通信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全球仍有超过70%的地理空间、涉及30亿人口未能实现互联网覆盖,传统的陆地移动通信服务仅覆盖了不足6%的地表面积。中国星链的低轨卫星星座可实现全球覆盖,为偏远区域、海洋等提供网络补充,与5G通信协同,实现通信服务对城乡、海洋、山区等区域的全面覆盖。
“国产星链”积极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展开广泛合作,为航运、航空、矿业、农业等行业提供定制化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例如在航运领域为远洋船舶提供稳定可靠的海上通信服务;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助力实现宽带网络覆盖,推动数字教育、远程医疗等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国产星链”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通信标准的制定,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助于在全球卫星通信领域争取更多的主导权和发展空间。
中国可以通过卫星互联网向更多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扩大全球影响力。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通信网络设施相对落后,覆盖率较低,对卫星互联网潜在需求巨大。例如,时空道宇所研制的“未来出行星座”,2024年6月在中东阿曼完成了首次海外通信商用部署测试,并计划于2025年在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以及北非地区推动星座商业化服务的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