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伴随着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在香港的土地上冉冉升起。这一天,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就在回归前夕,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被公之于众:英国竟密谋用48枚核弹攻击中国,险些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阴谋的幕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盟友"——美国。中国又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呢?
百年国耻
19世纪初,大英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为了开拓新的市场,英国殖民者将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严格管控。英国人灵机一动,竟然将鸦片作为突破口,大肆走私,荼毒中国百姓。
1839年,清政府下令严禁鸦片贸易,并派钦差大臣林则徐率领队前往广州销烟。林则徐的果断行动触怒了英国殖民者的利益。1840年6月,英国派出军舰发动侵略战争,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节节败退,火炮与刀剑的差距令人绝望。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沦为殖民地。此后,英国又陆续占领了九龙半岛和新界,香港完全成为了"大英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的主权被肆意践踏,中华民族的尊严遭受了巨大伤害。
自香港被割让之日起,收回失地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夙愿。然而,历经数次战乱与动荡,中国一直难以实现这一目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之后的民国政府软弱无能,对收回香港也无能为力。
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一度被日本占领。然而,二战结束后,英国又重新占领了香港,并变本加厉地实施殖民统治。香港被视为英国的海外领地,港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歧视和剥削。这种屈辱的境遇,令无数仁人志士愤慨不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点燃了香港同胞回归祖国的希望。许多香港青年秘密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为收回香港、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
英方欲用核武恐吓中国
随着中英就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日趋激烈,英国方面愈发感到焦虑不安。他们担心,如果谈判破裂,中国会采取武力手段收回香港。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英国决策者开始计划用核武器来威胁中国。
1958年,英国在新加坡的丁加建造了一个核武器基地,并计划在那里部署48枚原子弹。这些核弹,就是英国准备用来对付中国的"杀手锏"。他们妄图通过核威慑,迫使中国在香港问题上让步,从而继续保住这块殖民地。
单凭英国一己之力,尚不足以对中国构成足够的威胁。毕竟,中国幅员辽阔,即便遭受核打击,也未必会屈服。更何况,英国的核武器运载能力有限,很难直接攻击中国内陆。为了让这个阴谋更具威慑力,英国决定拉拢美国。
1961年3月,时任英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蒙巴顿勋爵,秘密飞抵夏威夷。在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他会见了美军上将费尔特。蒙巴顿向费尔特透露了英国的核打击计划,试图说服美方加入。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英国不可能单靠常规武器保住香港。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核武器来对付中国。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共同应对这个威胁。"蒙巴顿劝说道。
费尔特对英国的提议颇为感兴趣。于是,他立即向华盛顿请示。不出所料,美国政府欣然应允,决定与英国合作,一旦中国试图武力收回香港,就发动核打击。
两个庞然大物联手,这场针对中国的核阴谋,顿时变得更加险恶了。英美两国摩拳擦掌,妄图用核武器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中国头上,逼迫中国就范。他们甚至计划在日本、韩国建立前沿基地,以扩大核打击的范围和威力。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刻,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原子弹,宣告了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重大突破。
英国人却陷入了困惑与焦虑之中,不知所措。英国人深知,一旦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英美对中国的核攻击将不再是单方面的“降维打击”,而是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威胁。
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布局和国际关系。为了避免全球局势进一步恶化,英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本的核打击计划。
直到2006年,英国解密了一批政府档案。其中一份标题为"对华核打击计划"的机密文件,详细记录了英美合谋核威胁中国的过程。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再次传来捷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氢弹的威力,足以摧毁方圆数十公里内的一切目标。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跻身于世界核大国之列。
"两弹"的成功研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那些妄图用核武器讹诈中国的图谋,从此破产。中国人民不再惧怕任何核威胁,因为我们有能力进行核反击。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帝国主义胆敢对我们使用核武器,我们就坚决用核武器反击,把战争打到他们的国土上去。"
谈判桌上,邓公巧布谋略
随着中国核力量的不断增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谈判筹码也变得越来越少。他们终于意识到,若不尽快达成协议,只会对英国越来越不利。因此,英国态度开始软化,表示愿意与中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认真谈判。
1982年9月,邓公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阐明了中国的基本立场。他以三个"坚持"概括了谈判的原则:坚持收回香港主权、坚持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香港保持繁荣稳定。这三个原则,成为谈判的基础和底线。
这次会谈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双方都表示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香港问题。这为此后的中英谈判开了个好头。在邓公的策略指引下,中方代表团在谈判桌上表现得游刃有余,步步为营。
为了打消港人的疑虑,邓公提出了"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他在会见香港工商界人士时表示:"我们对香港的政策,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些都不会变。再加一条,就是五十年不变。"
"五十年不变"的承诺,极大地安抚了香港民众的情绪。他们看到,中国政府是真心实意地为香港的未来着想,而不是简单地收回主权了事。这一承诺,为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石。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1984年达成了共识。在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中英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还确认,中国政府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对香港实行基本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冉冉升起。汪洋恣肆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香江两岸。香港同胞无不热泪盈眶,激动万分。这一刻,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屈辱后,终于扬眉吐气,香港主权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