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得知王盛荣是只副处长,亲自下令:直接升为副省级

折扇轻摇品茶香 2024-12-17 14:06:46

1957年9月5日,湖北武汉。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已经过去,新中国正沐浴在建设的朝阳中。一位老革命家的身影,却引起了毛主席的特别关注。

当毛主席得知王盛荣同志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副处长时,勃然大怒:"一定要找到他,享受副省级待遇!"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王盛荣究竟有着怎样的非凡经历,能让毛主席念兹在兹?

勇救毛主席

1932年的冬天,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身材瘦削、神情专注的中年人正伏案疾书。他就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毛泽东同志。由于遭到党内另一领导人王明的排挤,毛主席被调到赣南这个偏僻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一天深夜,毛主席正在撰写调查报告。突然,他心中一凛,放下笔朝门外望去。借着微弱的灯光,他看到警卫员正警惕地环顾四周。毛主席快步走到门口,低声吩咐:"小刘,快带人离开这里。我怕有敌情。"多年的革命生涯,磨砺了他对危险的敏锐嗅觉。

刘警卫员一听,连忙组织战士掩护毛主席撤离。他们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向村口移动。可走出不过几十米,枪声骤然响起。一支民团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朝着他们疯狂扫射。

毛主席一边指挥战士们还击,一边往后撤退。然而更多的敌人已从村子另一头包抄过来。顷刻间,子弹呼啸而至,白刃相接。毛主席身边的卫士一个接一个倒下,鲜血染红了他们的军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高大的身影冲了出来。只见他单手端枪,朝着毛主席身后的敌人就是一通扫射。待到近前,这人大喊一声:"主席,快跟我走!"毛主席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老部下王盛荣。

王盛荣只是笑了笑,说:"主席,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要多保重,革命事业还指望您来领导呢。"说完,他便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了。

英勇无畏展英姿

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苏区后,留守上海的中央局在开展革命工作过程中,面临着日益紧张的经费问题。为了确保革命事业的顺利推进,周恩来总理多次派遣人员前往上海输送资金,力保革命活动的持续进行。

正当中央局陷入困境之际,红军成功攻克福建漳州,并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缴获了3.5万美元的款项。这一意外之财为中央局的经费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面对上海中央局不断的资金需求,周恩来决定再次派遣人员输送资金,这一次,他选中了王盛荣。

王盛荣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与危险,前往上海可谓是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然而,他毫不犹豫,毅然答应了这一任务,并在出发前郑重其事地发下誓言:“人在,钱在;钱失,人亡。”

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王盛荣携带由邓颖超亲自准备的藤箱,率领十三人组成的小队,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艰难旅程。箱内装载着周恩来四处筹集的6万余美元的活动经费,这笔资金对于革命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当时,从苏区到上海的道路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严密控制,沿途设有无数的哨卡和检查站。为了躲避敌人的监视,王盛荣和他的队伍采用了化装前进、昼伏夜行的方式,每晚仅能行进不到30里,极大地考验着他们的毅力和智慧。

按照事先的计划,王盛荣选择了先经香港,再途径汕头、梅县,最终转道上海。经过长时间的跋涉,队员们的衣物早已破烂不堪,但他们却带着一个完好无损的箱子,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警察的怀疑。

警察严厉质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打开!检查!”随行的战士们脸上露出慌张之色,王盛荣则迅速走到前面,镇定自若地回答:“老总,箱子里放的是大少爷的书,钥匙在他那里。我们是他的家丁,途中遇到强盗,侥幸逃脱,才会变成这样。少爷就在后面,请允许我们先进入城中,提前安排好落脚的地方。”

在解释的同时,王盛荣暗中递给警察一些钱财。警察见他满脸真诚,便放行了他们。进入城后,王盛荣为了防止下次敌人强行打开箱子夺取经费,特意在藤箱外再罩上一个新的箱子,以增加隐蔽性。

近三个月过去了,上海中央局的同志们始终未能找到这笔活动经费,他们以为王盛荣和前两次派遣的人一样,在途中卷款跑路,内心充满了焦急与担忧。

就在他们准备向中央苏区发出报告时,衣衫褴褛的王盛荣风尘仆仆地赶回上海,准确无误地将6万余美元的资金交到了中央局同志的手中。完成任务后,王盛荣没有任何停留,马不停蹄地返回苏区,继续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革命事业中。

甘做副处扎根一线

王盛荣在长征期间,他毅然投身其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盛荣奉命前往江南,在敌后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成为新四军五师的创始成员之一。在中共七大召开之际,因酷爱学习的他,也出席了这一重要会议,进一步为党的事业贡献智慧。

1946年,王盛荣在一次演讲会上,呼吁各界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正当他激情澎湃地发表讲话时,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原本热烈的气氛。王盛荣应声倒地,鲜血直流,警卫战士迅速将他抬往最近的医院。

保卫部门随即展开调查,最初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经过调查是保卫连一名战士在擦枪时不慎走火,子弹穿透天花板,射入王盛荣的脚心,击中小腿肚。尽管医生及时抢救,王盛荣侥幸保住了性命,却因伤口感染,不得不截去了左腿。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鉴于他在军工领域的丰富经验,先后任命他为国家重工业部副部长和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尽管拖着一条腿,王盛荣夜以继日地工作,曾带领团队完成周总理交代的一年生产一万吨乌砂的艰巨任务。

长期的过度劳累最终让他病倒,不得不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湖北武汉老家休养。康复后,因主动隐瞒过去的功绩,当地政府委任他为中南建筑工程局副处长。

淡泊名利清廉一生

担任副处长后,王盛荣有了更多深入工厂一线考察的机会。经过多次参观轧钢厂的生产线,他发现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国内尚未自主生产铁钉和铁丝,所有需求均依赖进口。

怀揣着强烈的进取心,王盛荣决心自力更生,开展生产。他经过深思熟虑,给远在上海的汪道涵写了一封信,恳请提供技术和设备援助。汪道涵对他的想法给予了高度肯定,不久,一支由专业人才组成的技术团队携带设备来到武汉,支持他的项目。

不仅如此,王盛荣始终铭记毛主席在革命年代总结的宝贵战斗经验,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他在工作中注重因地制宜,以实际生产力为标准,科学指导生产和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王盛荣过着简朴而艰苦的生活,妻子赵明珍深谙他的志向,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两人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甘之如饴。

毛主席了解到王盛荣家庭生活的艰辛后,深受感动,考虑到他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杰出贡献以及对自己的恩情,立即对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说:“把王盛荣安排到省冶金工业厅任厅长,享受副省级待遇。”

退休后,王盛荣开始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虽然仅剩一条腿,但他热爱户外运动,每天坚持外出散步,直至90岁时因病情加重不得不停止。

0 阅读:7
折扇轻摇品茶香

折扇轻摇品茶香

折扇轻摇品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