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战火连天,红军医院里,迎来了一位重伤员。
女护士仔细擦拭着他的伤口,却越看越觉得眼熟,她放下手中的毛巾,心中隐隐浮现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不是我拜了堂的丈夫吗?”
究竟这两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离奇故事?
得从两年前说起,那时,王明佳才刚刚18岁,是湖北孝感一户地主家的小姐。
性格倔强,从小就有自己的主意,家里条件优越,却看不上那些,整日只知道享乐的富家子弟,对外面的革命故事充满兴趣。
她总觉得自己的命运,不该是裹着小脚,躲在深宅大院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堂姐张行玉偷偷告诉她,外面有一支红军部队正在附近活动,还邀请她加入革命。
张行忠是红军的一名连长,身材瘦削,面容刚毅,年纪比王明佳大了8岁。
与张行玉是亲兄妹,也因此成了王明佳的“革命引路人”。
两人初次见面时,王明佳对这个沉默寡言的军人,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他身上,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可靠劲儿。
张行忠,对眼前这个外表娇弱,却眼神坚定的姑娘,有些刮目相看。
时间不多,部队行动频繁,出于某些政治考虑,红军需要与当地,有威望的人家联姻,以获得支持。
恰好,张行忠和王明佳的这段关系,成了一个可操作的“好选择”。
婚礼非常简单,就在张行玉家里的厅堂里进行,没有鞭炮,也没有宾客,只有几位革命同志在一旁为他们见证。
那一天晚上,王明佳穿着自己改过的旧衣服,拜了堂。
可堂还没拜完,张行忠就接到了紧急任务,匆匆叮嘱了几句,还没来得及和她说上几句贴心话,就赶去布置队伍了。
新婚第一晚,王明佳独自守在空荡荡的屋子里。
她一点都不抱怨,在这样的时代,个人的幸福和爱情,根本不值一提。
第二天一早,部队出发,她也随堂姐一同转移,从那之后,两人就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见过面。
拜过堂后,王明佳跟着堂姐加入了红军医护队,成了一名护士。
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学会了包扎、止血和处理枪伤。
这些技术,让她能够在枪林弹雨中救人,心里隐约感到一种充实,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战场上的日子极为艰苦,王明佳时常跟着部队,在深山老林里穿行,条件非常简陋。
夜里,敌军的搜索灯扫过,和战友们只能蜷缩在杂草堆里,一动也不敢动。
有时刚刚搭好的医疗点,会因为敌军的炮火被迫转移。
王明佳见过无数血肉模糊的伤员,也送走了许多年轻的生命,她的心,从最初的慌乱,渐渐变得坚定。
张行忠那边,同样经历着血与火的洗礼。
所在的部队,几乎天天和敌军对抗,他白天带着部队冲锋陷阵,夜里写作战计划,睡觉成了一种奢侈。
和王明佳分开后,他从未有机会写信,也没时间去思考两人未来的可能。
把所有的情感都埋在心底,只想着先打赢眼前的这场仗。
某个夜晚,他的战友曾调侃他:“行忠啊,你都娶了媳妇,怎么还整天跟单身汉似的?”
张行忠听了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
在这样的环境里,说感情是奢侈的,张行忠的心中有一份责任,那就是保卫革命、保护身边的战友,还有那个远在后方的“妻子”。
两人虽然分开,心里始终挂念着彼此,在那些无数个黑夜里,王明佳偶尔会想起,那个只见过几面的“丈夫”,想象着他此刻是否安好。
始终记得那双沉稳的眼睛,也许正是那样的目光,才让她在战场上,无数次从恐惧中走出来。
张行忠呢?每当他看到部队中,那些为革命奋斗的年轻姑娘,就会想起那个勇敢的新娘。
心里明白,自己欠她一个完整的婚礼,更欠她一句承诺。
可是战火无情,他们能否再次相见?这段早早缔结的婚姻,是否还有机会延续下去?
1931年秋天,孝感地区的一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红军与敌军短兵相接,伤亡惨重。
战场上硝烟弥漫,到处都是倒下的战士。
张行忠所在的部队,被敌人重重包围,他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子弹从他的肩膀贯穿,血流不止。
战友们紧急将他抬回后方的红军医院,张行忠全身染满了鲜血,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
医院里的医护人员,立刻忙碌起来,王明佳听到通知后,匆匆赶来帮忙。
一边帮医生清理伤口,一边仔细打量这个男人,他虽虚弱,却目光坚定,嘴唇紧闭,一句话都没有多说。
王明佳越看越觉得熟悉,心中似乎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几个小时后,张行忠的伤势,暂时稳定了下来,被送进病房休养。
作为护理人员,王明佳需要负责他的伤口护理,和日常照料,起初,她只是觉得对这个人似曾相识,日复一日的接触,开始将他与记忆中的那个人重叠起来。
那双沉稳的眼睛,那微微低哑的声音,不就是那个匆匆拜堂后离开的丈夫吗?
王明佳坐在病床旁,心里五味杂陈,想直接开口问,又怕弄错,尴尬至极。
终于有一天,她壮着胆子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认识张行玉?”张行忠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她是我妹妹,你怎么知道?”
话音刚落,王明佳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低声说道:“我是你拜了堂的妻子啊!”这句话让张行忠瞬间呆住,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牵挂了这么久的妻子,居然就在眼前。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总算有了时间,把当年的事情好好说清楚。
王明佳告诉他,拜堂后她随堂姐参加了红军,学习医护知识,四处转战。
原以为,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到他了,张行忠把这些年在前线的经历,娓娓道来。
两人终于有了几天时间相伴。
王明佳会在工作间隙给张行忠送饭,帮他换药,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每到夜晚,医院里安静下来,他们会趁机聊上一会儿天,聊彼此的过去,也聊未来的希望。
这段时间虽短,却成了他们生命中温暖的记忆。
幸福从来不会长久,张行忠的伤势恢复得很快,很快就接到了部队的召唤,不得不再次启程,返回前线。
临别前,王明佳给他缝制了一双布鞋,还在鞋底绣了“平安”两个字。
张行忠握着她的手,语气郑重地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给你补办一个真正的婚礼。”
那一天,两人默默地告别,没有过多的言语,战火再一次将他们分开,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别是否还有重逢的机会。
张行忠回到前线后,战斗变得更加激烈。
带领的部队多次执行突袭任务,每一次都出生入死,在他心里,那个在医院里,与自己短暂相聚的妻子,成了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着如果能熬过这些血与火的日子,也许有一天真的能实现,那个“补办婚礼”的承诺。
可命运并没有让这对夫妻再次相见,战争的残酷让许多人失散,也让许多信念难以兑现。
张行忠与王明佳,各自奔波于自己的革命岗位,再没有机会见到对方。
王明佳也就在二人未能相见的日子里,去世了。
张行忠并不知道这些,依然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把对未来的所有希望,寄托在革命的胜利上,他时常在营地的灯下,拿出那双布鞋发呆。
那些日子,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革命胜利后,回去找她。
直到几年后,张行忠才从战友的口中,听说了妻子的遭遇,那一刻,像被雷击中一般,沉默了很久,什么都没说。
张行忠把那双布鞋装进了一个小铁盒,放在随身的行囊里,陪着他度过了无数个战场的日夜,从未再提过她的名字,那些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
新中国成立后,张行忠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一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领。
一生光辉灿烂,心底深处,却始终藏着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很多年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一直没有再婚,他只是摇头:“我的妻子早就没了。”
每当有人提到“牺牲”这个词,张行忠总是会久久沉默,眼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哀伤。
这段尘封的往事,直到很多年后才被慢慢揭开。
人们才知道,那个血与火的年代,这对革命夫妻,曾经历过怎样的相识、相别与重逢,他们的爱情简单却深沉,没有誓言,也没有浪漫,但却让人感到无比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