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浙大研究:爱跑步的人,患心脑梗的概率比不跑步的人高10倍不止”的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健身圈乃至整个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研究结果,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一直以来,我们都坚信跑步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良方,怎么突然就成了心脑梗的 “导火索”?难道那些天天瘫在沙发上刷剧、吃零食的人,反而比坚持跑步的人更健康?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不少跑步爱好者更是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焦虑之中。
心脑梗,即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一个是心脏的“交通要道”被堵塞,一个是大脑的“高速公路” 出了故障,二者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1790万人的生命,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而心脑梗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中国,心脑梗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痛苦。
一旦患上心脑梗,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如胸痛、呼吸困难、偏瘫、失语等,还可能面临严重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多家庭为了给患者治病,倾家荡产,生活陷入困境。所以,预防心脑梗,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
1、心脏的 “隐形杀手”
长时间高强度的跑步,会让心脏承受巨大的压力,迟早会出现故障。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且稳定的,它能有条不紊地为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但当我们过度跑步时,心脏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不得不加快跳动频率,增大收缩力度。
久而久之,心脏肌肉就可能会发生病理性肥厚。心肌变得过于厚实,会使心脏的弹性下降,泵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原本顺畅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受到阻碍,心脏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来完成供血任务,这无疑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过量运动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跑步时,身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释放出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当运动过度时,交感神经的兴奋过度,就可能导致心脏的节律出现紊乱,出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情况。
2、血管的 “慢性危机”
跑步时,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血管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就像一条原本水流平缓的河流,突然变成了汹涌的洪流,对河岸的冲击也会增大。如果持续超负荷运动,血管壁就会受到慢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可能会受损,导致血管的光滑度下降,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
运动过度还可能导致血管内膜破裂。这种微小的破裂肉眼难以察觉,但却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温床。血小板会在破裂处聚集,试图修复破损的血管壁,同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大脑或心脏的血管,就可能导致脑梗或心梗的发生。
3、“10倍风险”的真相
研究中的“10 倍”,并不是指所有跑步者,而是那些完全不顾自身状况、拼命训练的极端跑步爱好者。他们往往追求极致的速度和距离,挑战身体的极限,却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这类人热衷于参加各种马拉松、超级马拉松等长距离赛事,每周的跑步里程数常常超过常人的数倍,甚至在身体已经感到极度疲劳、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高强度训练。
对于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来说,跑步时如果不注意调整运动强度,患病概率更是会大大增加。因为高血压本身就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增加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而高强度的跑步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脑梗。
1、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都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跑步计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跑步时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
如30岁的人,最大心率就是220-30=190次/分钟,跑步时的心率就应该控制在190×60%=114次/分钟到190×80%=152 次/分钟之间。如果在跑步过程中,感觉心跳过快、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症状,就要及时降低运动强度,放慢速度或者停下来休息。
2、要循序渐进
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突然转变为高强度的跑步训练,对身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果你之前很少运动,想要开始跑步,一定要循序渐进,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可以先从快走开始,每天快走30分钟左右,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增加快走的速度和时间。当身体适应了快走的强度后,再慢慢过渡到慢跑,每次慢跑10-1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慢跑的时间和距离。让身体逐渐适应跑步的节奏,就能大大降低受伤和患病的风险。
3、定期体检
很多潜在的疾病可能在平时没有明显症状,但在跑步时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定期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群,或者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人,更要重视体检。
在体检时,要重点检查心脏相关的项目,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如果医生建议你在运动方面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通过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科学跑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4、注意拉伸
拉伸是跑步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帮助我们放松肌肉,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运动后的心血管负担。每次跑步结束后,不要立刻休息,要花10-15分钟进行全身拉伸。
跑步与心脑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爱跑步就会增加患病风险”,而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过度跑步确实可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伤,增加心脑梗的发病几率,但这并不代表跑步本身是有害的。相反,科学合理的跑步,能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
阿理
为了流量什么都敢写
用户34xxx25
运动员普遍寿命短,特别是马拉松选手……
用户10xxx88
胡言乱语啥砖家?你标题写的有过量吗?只能导致人们无所适从!
kuahaidaqiao
很多跑步的人,突然心脑梗,到医院抢救甚至死亡。才会引发这项研究。跑步引发猝死并不少见。
淡雅
非常讨厌标题打问号,让人容易误记和误传。特别是老年人,
蔚蓝的天空
又给懒惰找理由
风车转
反正以前在部队81比武,有的兵跑不动了,被人拖着跑,最后跑死了。
黑风骑士
瞎编的人比不瞎编的人神经错乱高37倍不止。
用户13xxx20
任何事都需要合理
时光斑驳了旧容
不要用普通人和长跑运动员比较,普通锻炼都是快走或慢跑,运动员却是全力以赴。以后写文章准确一点。
天朝top徐明浩
这真是浙江大学研究的结果吗?这不成了摧残吗?看来还是练太极拳好啊。
伊木然
不能如此诋毁浙大!浙大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 南音
这也不仅仅是浙大的研究成果吧,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医生的主流共识就是大容量的跑步造成的血液冲击损害和高血压造成的损害几乎一致,所以不赞成。大运动量的跑步提倡超慢跑,就是这个道理。
小能猫
乌龟就是证明,越不动或者动作慢新陈代谢就慢,人的新陈代谢是有上限的,跑步加速新陈代谢就等于减少器官寿命
理想国
上次专家说放屁污染环境,截止目前,我都憋着,实在受不了,拉大便时顺带放掉,立马按下马桶冲水按键,冲走了[捂脸哭]
和惠
我跑个几百米不至于吧
八月份瑟瑟
心脏就是一只血泵,长期高速运转肯定会提早报废
venomenon帆
适当的运动当然对身体有利,但现在马拉松滥大街了,加上朋友圈的炫耀,很多人己超常规的运动跑步,反而伤身
今天天气很晴朗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可又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各说各有理,该乍办?
有啥不明白来累
跑步与心脑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爱跑步就会增加患病风险”,而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过度跑步确实可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伤,增加心脑梗的发病几率,但这并不代表跑步本身是有害的。相反,科学合理的跑步,能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
流沙印象
跑步利大于弊,但不能超量。至于心梗脑梗那是基因的事,跟跑步基本没关系。
惰性氦气
怎么办??跑还是不跑??[捂脸哭][捂脸哭]
月亮上的桂花兔
搞医的人不提倡人民锻炼,生病人多,多检查多吃药,药厂医院效益好,专家说的不统一,自己掌握运动的强度比专家说的准。
安长雪
这段时间这类长篇反常规标题文章很多,平台审核员还再休假?
Lilly_X
太长距离跑步不能经常🍑行外国一个长跑爱好者每天一百公里四十几就死了
减肥ing
我们镇上有20多位跑步爱好者,以前都有三高大腹便便,经过几年跑步后都变苗条了,经过医院体验心肺功能强于一般不运动的人,都没有三高了,能吃能喝能睡,请问作者你如何解释,懒人都赞同你的观点,一动不动三高就来了,那一天一命乌乎就来了,现在很多年轻都脑梗心梗了,你还觉得运动有害吗?
杨琼琼?
他们说爱奔跑跳跃的动物如狗、羊,狮虎等寿命只有十几年,不爱运动的如乌龟等确实能活上百年
米格风华
按正确方式跑步,即使多跑也不会损害健康。
熏美人﹌
有报道说爰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血管年青二十岁
暴露了
生活在农村。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来跑步,大约二十分钟,一年最大变化舌头底下,那根黑筋消失了
松寒柏
不靠谱,我没信,瞎研究
蝴蝶酥不苏
长期跑步或者过量跑步都会引起心脏内壁肥厚,对健康是有影响的,这就解释了跑马的人很难长寿,但是这不足以减少跑步给健康带来的巨大好处,人的一生有很多未知的疾病和糟糕的烦恼在等你,不能全靠医院的药物和手术来解决,跑步是战胜这些困难的排头兵!为什么跑步有隐,因为亲身跑步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十全十美的事情这个世上可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