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改朝换代?走马灯似的皇帝?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还是我

写乎 2019-08-12 20:47:46

作者:陈二虎

一、五朝元老

这个人是历史上的奇葩,是官场上迎刃有余的不倒翁,历仕五个王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侍奉过十一位帝王:后唐的庄宗李存勗、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的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契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的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后周太祖郭威与世宗柴荣,位极宰相,在乱世王朝更替中屹立不倒几十年,几乎每一任皇帝都很欣赏他。

试想:在五代乱世,“枪杆子出政权”,视人命如草芥,能够存活下来都很不容易,何况冯道还创造了奇迹,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也让他留下千古骂名。

宋代的欧阳修与司马光修《新五代史》时痛骂冯道是“无廉耻立人之大节”,是造成“国家危亡致乱之祸根”,是一个“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何足称乎”的无耻之徒,奸诈小人,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世世代代遭人唾骂。

骂他的人无非是骂他缺少气节,很不“君子”,“圣人门徒”们个个说起冯道都义愤填膺,骂他位极人臣而国亡苟活,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更是把冯道的“罪恶”上升到“冯道之恶浮于商纣王,其祸烈于盗跖矣!”

然而,思量世间谦谦君子们,在骂别人的时候,自己又做了多少真君子的事情?

二、冯道与辽太宗的“交锋”

这冯道真的君子过,不是苟活,在痛苦中思考,在险恶中挣扎,现实许多无奈,并不悲欢也不绝望,体现了内在精神的鸢飞鱼跃,远胜那些注重外在的炫人耳目作秀者。也许他也曾博取声誉,投机取巧,尚惜小命,但君子与小人到底该有怎样的界线?就是被后人骂他屈身契丹的事,看看他做了怎样“好个奴才的奴才”的事?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石敬瑭为了纂夺后唐江山,认比他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需要派一个人出使契丹,选中了冯道,冯道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按常理(所谓的常理成全了一批伪君子),冯道应该拒绝,但他没有,被认为不知羞耻,放弃尊严,而让他背上千古骂名。但谁又知道当时冯道内心的真实想法,箭在弦上,由不得冯道来作主呀!

让我们认真看一下他后来与耶律德光的“交锋”,就能深层回味一些事情的初衷。

当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占领开封,时任外官的冯道主动进京觐见,似乎这冯道小人到一定程度。

这耶律德光小觑中原所有的人物,对冯道更是有点不屑一顾。单刀直入问他:你为什么来见我?(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当初冯道出使契丹,耶律德光想留下他,冯道这个老油条以退为进,着实戏弄了耶律德光一把)

冯道不动声色地回答:无兵无城,怎敢不来?(这话暗藏锋芒)

耶律德光很得意,几近骂人地对他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家伙(你是何等老子)?

冯道不由地笑了:无才无德,痴顽老子。(痴顽,是指有底线,这老子是真老子)

耶律德光被他的妙对逗乐了,便止住笑声,开始问点正事:你看这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其实耶律德光的意思是说如何治理中原百姓。

冯道盯着耶律德光认真的回答:佛都救不了,只有皇帝救得了呀!

冯道巧妙地告诉耶律德光,善待老百姓,百姓才会拥戴你这个皇帝!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呀!人本才是立国之本。

从这冯道与耶律德光的对话中,看出冯道很仁慈很君子,迂回劝说,心系苍生。

三、冯道的灵魂谁能懂?

在强权面前,冯道不是一个唯唯诺诺,随波逐流的人,能够立身乱世,周旋于人主间,尽心去做些有益的事情,深得不同的皇帝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大学问大智慧。留意冯道的一些事迹,其修养与行为不折不扣地是真君子所为,让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笔伐口诛的伪君子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真小人无论怎样打扮自己的清廉气节,总会不经意间露出小来,攀高枝、扯虎皮、装清高、灵魂深处一颗肮脏的心与粉墨的媚骨,招摇过市,急功近利,整日在演戏,但自古以来演戏终会有演砸的一天,露出本来面目。

冯道当年跟后唐李存勗出征与后梁争天下,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住草舍茅屋,把自己的工资与随从、仆人们共同消费;将士给他送来抢劫来的美女,坚辞不要,实在推不掉就另找房子养起来,想法设法让她们回到家人身边;当老百姓遭受饥荒,颗粒无收,冯道便倾其所有赈灾济民,并且亲自下田种地,凡此种种,这不是装出来的君子所为,试问那些“君子们”都发自肺腑地做了什么?

公元954年,冯道死了,活了七十三岁,多少人骂他该死,每一次改朝换代他就应该死,可惜他一次次没有死,而他终归死了,死得太晚,而骂他的人都以怎样的姿态活着?

君子与小人,谁又能说得清,叩问良心,在语言之外,都做了些什么?立身修己吧。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阅读:6
写乎

写乎

历史原创平台,普及历史知识,研究历史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