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勐卯三角地边界划定的曲折历史

云南风云梦幻 2025-02-16 01:17:56

关于勐卯三角地勐卯(今瑞丽)三角地区(缅甸称南碗三角地区),面积约222平方公里。

截止1960年,共有村寨五十个,居民主要是傣族、景颇族,人口约五千人。

勐卯三角地区原属我国领土。明朝万历元年(1573),为了加强边地防守,云南巡抚陈用宾在滇西边防的要冲和隘口设置了铁壁关(位陇川县吕良之等练山与垒弄附近,即今缅甸之洋人街境)、铜壁关(位盈江县铜壁关蛮哈山之布岭山顶)、巨石关(位盈江县昔马山顶)、万仞关(位盈江县勐弄之勐弄山顶)、神护关(位盈江县勐夏之勐戛山)、虎踞关(位于陇川县章凤西南缅境之邦抗山)、汉龙关(位今缅境邦久、勐密二山以南)、天马关等八个关口,著名的天马关就设置在勐卯三角地之邦久、勐密二山间,故旧时勐卯三角地又有“天马关”之称。

在清朝,该地区归我国勐卯土司管辖。光绪二十年(1894)一月二十四日,中英两国签订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明确将该地区划归中国。

但在1894年以前,英国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修筑了一条自缅甸八莫起穿过这一地区至南坎的公路。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月四日,英国要挟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缅条约附款暨专条》,对勐卯三角地区作了如下规定:“此段地英国认为中国之地,唯是地乃中国永租与英国管辖,其地之权咸归英国”。以后又议定,英国每年向中国交纳一千卢比的租金。

图源:董嘉瑜,杨伟兵 :《地理认知与边界划定: 清末滇缅边界变迁研究》,《历史地理研究》2020年第4期。在清朝、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政府从未向英国政府提出过关于收回勐卯三角地区的交涉。

1948年缅甸独立后,国民党政府虽停止收受租金,亦没有向缅甸提出收回的要求。1956年中缅举行谈判和以后的边界谈判中,我国政府一再向缅甸政府提出,对勐卯三角地区的“永租”关系必须废除。

但考虑到缅甸的一条主要公路穿过勐卯三角地区,缅方放弃这一地区有实际困难,而在阿佤山区“一九四一年线”不合理地把班洪部落的一部分和班老部落的全部划归缅甸,因此,我方提出了以勐卯三角地同班洪、班老两部落在“一九四一年线”以西的辖区相交换的建议。

后中缅两国政府达成协议。

1961年5月,勐卯三角地正式划归缅甸。

0 阅读:0
云南风云梦幻

云南风云梦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