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小品》(五九):衣钵相传

闲读与苦读 2024-09-11 15:26:45

广东佛山有个叫惠能的人,父亲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家境贫寒,每日以打柴为生。

一天,惠能在卖柴时,偶而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顿时开悟。他问那人由哪里而来,那人告诉他:在湖北黄梅县东禅寺,有个弘忍大师传扬佛教,他是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其门徒有一千多人,自已就是在那里听到弘忍法师宣讲这部《金刚经》的。惠能听了,决心去东禅寺谒见弘忍大师,请教禅学。

惠能安置好老母亲,便辞母北行,直奔黄梅县。见到五祖弘忍,五祖问:“你是哪里人,到我这儿想获得什么东西?”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远道而来,投到大师门下,只想成佛,不想获得其他什么东西。”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未开化的蛮夷,怎么能成佛呢?”惠能回答:“人虽有南北之差别,佛性却不分南北。我这个蛮夷之人虽然身体与大师有所不同,但是我们的佛性又有什么不同?”听了这番话,五祖还想和惠能继续交谈下去,但是看到众多弟子围在左右,就让惠能和大家一起去劳动。

惠能说:“惠能还要禀告大师,弟子内心时常萌发智慧的念头,认为不离开自我本性就是福田。不知道大师还要让我干什么活?”五祖说;“你这个蛮夷想不到还天资甚高!你不要再多说了,到后院马栅里干活去吧。”惠能依言退出来,走到后院。有一位行者分派惠能去劈柴、踏碓舂米。就这样,惠能一连劳动了八个月。

这一天,五祖召集起所有的弟子,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世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你们每天却只是一心持戒修善追求福报,不去追求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如果你们不认识自己的本性,做功德善事又怎么能拯救你们脱离生死苦海?你们都回去,凭借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先天具有的才智,每人作一首偈颂,拿来给我看。如果发现谁能领会佛法的大意,我就传给他衣钵教法,让他成为第六代祖师。”

大家听了五祖的吩咐,回来后相互议论:“我们这些人根本用不着花费心思作偈呈送大师,这是徒劳无益的。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父,不用说,一定是他获得第六代祖师之位。我们这些人凑热闹轻率冒昧地作一首偈,不过是枉费心思。”其他人听到这种议论,都打消了作偈一试的念头。大家都说:“我们以后反正要仰仗神秀师父,何必自找麻烦作偈呢?”

神秀心中暗想:大家都不作偈呈交大师,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父,所以我必须作一首偈呈交五祖。如果我不作偈呈交,五祖大师怎么知道我的见解深刻还是浅薄呢?我作偈呈交五祖,如果是为了获得佛法,那动机就是好的,如果是为了取得第六代祖师的位置,那就是动机不纯,与世间凡夫俗子要夺取皇帝宝座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不作偈呈交五祖,那将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佛法。此事真是太难、太难了。

五祖大师的讲经堂前有三间走廊。神秀作好偈以后,几次想呈交五祖,但是每当他走到经堂前时,总是精神恍惚,紧张得遍身流汗,没有勇气把偈颂呈交给五祖。就这样前后经过四天,反复了十三次,神秀始终没有把偈颂呈交上去。

神秀心里又想,不如把偈文写在讲经堂前走廊的墙壁上,由他五祖自己去看,如果五祖看过之后,称赞说这个偈好,我就出来行礼,声明这首偈是我神秀所作;如果五祖说这个偈不行,那我算白在这山中多年,枉受大家尊敬,还修什么道呢?主意打定,就在这天晚上三更时分,神秀悄悄地把偈颂写在南廊墙壁上,表达自己心中的见解。他的偈文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写完偈之后,又悄悄回到自己的卧房,全寺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神秀的所作所为。天亮之后,五祖看到墙壁上的偈文,就命令徒弟们对着这首偈燃香,恭敬行礼,诵读这首偈。于是弟子们都念诵这首偈,称赞这首偈写得好。

夜晚三更时分,五祖叫神秀来到讲经堂,问道:“那首偈是你作的吗?”神秀回答:“的确是我作的。我之所以作此偈,不敢奢望获得第六代祖师的位置,只希望师父以慈悲为怀,审查衡量弟子是否还有一点智慧。”五祖说:“从你作的这首偈来看你还没有认识自己的本性,你还是个门外汉,还没有真正入门,凭你这样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想获得至高无上的觉悟,那是不可能的。你先回去,仔细思考一两天,重新作一首偈,拿来让我看看。如果你新作的偈能反映你认识了本性,我就把衣钵和教法传给你。”神秀向五祖行礼之后退了出来。又过了几天,神秀不能作出新偈,精神恍惚,心中忐忑不安,老像处于梦境一般,或行或坐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又过了两天,有一位童子嘴里念诵着神秀所作的偈,从破坊旁边走过。惠能一听,就知道作这首偈的人还没有认识本性。于是,惠能就问童子:“你念诵的是什么偈?”童子说:“你这个蛮夷之人,怎么还不知道,五祖大师曾说,世人沉沦生死轮回是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五祖他想要传衣付法,所以让弟子们各作偈颂呈交上去。如果谁能理解真正佛法的基本思想,就把衣和法传给他,让他成为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作了首《无相喝偈》,写在南廊墙壁上。五祖大师让大家都念诵这首偈,如果依据这首偈讲的修行,就可以避免转生到极坏的轮回场所,如果按照这首偈讲的修行,就会大有收益。”惠能说:“上人,我在这里踏碓舂米八个多月了,从来没到讲经堂前去过。请上人带我到那首偈前,行礼致敬。”

童子把惠能领到偈前,行礼致敬。惠能说,“我不认识字,请上人给我念一遍。”这时,江州别驾张日用就为惠能高声朗读偈文。惠能听过之后,对张日用说:“我也作了一首偈,请别驾为我写出来。”别驾说:“你居然也能作偈,真是件稀罕事。”惠能对别驾说:“想要学习至高无上的觉悟之道,就不应该轻视初学者。地位低的人会有超常的智慧,高贵的人也会异常愚蠢。如果轻蔑别人,那罪过就大得无法计算。”别驾说:“只要你念出偈来,我就替你写上。如果你真的获得佛法正传,一定要先把我从生死苦海中拯救出来,千万不要忘记了这句话。”

惠能的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张日用把这首偈写在南廊墙壁上之后,众多弟子们看了惊诧不已,纷纷发出感叹,相互议论:“真是希奇的事,的确人不可貌相,他初来乍到,投到五祖门下没有多长时间,就成了肉身菩萨。”五祖见大家看过偈以后都十分震惊,唯恐会有人伤害惠能,就脱下鞋来,用鞋底把偈文擦掉,并对弟子们说:“这首偈也不怎么样,也没有认识本性。”大家都相信了五祖的话。

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坊,看到惠能腰间拴着一块石头,费力地舂米,便对惠能说:“按照佛教的教诲修行的人,为了佛法而甘愿献身,应该如此啊!”于是,五祖问道:“米舂好了没有?”惠能回答:“米早已舂好了,不过还需要筛一下。”五祖听后没吭声,用柱杖敲击石碓三下,随即离去。

惠能立刻明白了五祖的用意,等到晚上三更时分,悄悄走进方丈室谒见五祖。五祖用袈裟遮住灯光,不让别人看见,然后给惠能讲解《金刚经》。在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惠能马上明白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离不开人的自我本性”的道理,于是,惠能票告五祖:“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先天纯真洁净,想不到自我的本性没有生成和毁灭的各种变化,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先天就蕴含一切而没有缺损,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来不起任何波动而永恒宁静,想不到自我的本性中能够产生出一切事物和现象。”

听了这番话,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彻底认识了本性,就对惠能说:“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即使学习佛法也不会有什么益处。如果认识了自我的本心或本性,就可以被称为大丈夫被称为天神和世人的导师,被称为佛。”于是五祖又把顿教教义以及本宗的衣钵传给惠能,并说:“你已经成为第六代祖师,应该竭诚维护教法衣钵,广泛拯救一切有情众生,使本门的教法永远流传下去,不要使它中断失传。请听我的偈颂: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于是,惠能成为禅宗在中国的第六代祖师。

【原文】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通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所务。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悲;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天明,忽见其偈,令门人:灶香礼敬,尽诵此偈。门人诵喝,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喝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选自(唐)惠能《坛经》。

【注释】

1.南海:今广东佛山一带。

2.蕲州黄梅县东禅寺: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又名莲华寺

3.五祖弘忍大师:“佛教的禅宗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历经达摩、慧可、僧璨、道信,至弘忍大师时传承了五代。弘忍(601至674 年),俗姓周,湖北黄梅人,七岁出家,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对禅宗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4.獦獠:当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

5.福田:佛教名词。指人们做善事就能得到福报,如同在田地中下种就能生长庄稼一样。

6.偈:梵文意译,是佛经体裁之一。中国僧人的偈与诗类似,常念有预言或哲理。

7.衣法:“衣”,指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传下来的僧衣。“法”指禅宗以心传心的教义。

8.神秀(606至706 年),禅宗高僧,禅宗北宗的创始人。

9.菩提树:佛教的圣树,相传释迦牟尼曾在这种树下悟道。

10.上人:对出家僧人的尊称。

11.别驾:官名,为刺史的佐吏。

12.腰石舂米:舂米时在腰间绑一块石头,以增加重量,便于踏动舂米的石碓。

13.衣钵:衣指袈裟,钵是僧人接受施舍时所用的器具。这里的“衣钵”,指禅宗始祖传下的器物,作为正宗传人的凭证。

【简评】

这是禅宗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故事,是六祖惠能自己讲给他的门人听的。衣钵相传,是各宗教教派中世代交替的一件大事。《坛经》中记载的这个故事,情节既曲折有趣,又饱含深刻的哲理,是禅宗的经典作品。

未完待续……

本系列是从浩繁的文献中精心选编出来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