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要是凶日,提醒中老年人:“1抬,2远,3挂,4做”

大麦看文化 2025-02-08 03:12:43

在民间,正月初十被视为 “石头节”。传说这一天是石头神的生日,女娲娘娘在创造万物时,先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到了初十这一天,才创造了人类和石头。

由于石头在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便在这一天祭祀石头神,祈求它保佑庄稼丰收、人畜平安。

还有一种说法,正月初十是老鼠嫁女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熄灯睡觉,以免打扰到老鼠嫁女的喜事。有些地方还会在墙角撒上一些米、盐等食物,为老鼠们准备 “嫁妆”。

看似简单的习俗,实则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讨好老鼠,让它们不要在家里捣乱,破坏粮食和衣物。

既然正月初十有着这么多的传说和讲究,那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 抬”:忌抬石头。

回溯古代,那时的人们多以农耕为生,完全依赖自然条件,土地与石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土地承载着庄稼的生长,而石头不仅可用于建造房屋、打造农具,还在水利设施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因此,石头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象征,石头神也备受敬重。

在正月初十这天,人们深信石头神正享受着属于它的特殊时刻,若随意抬动石头,便是对石头神的大不敬。

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这种不敬之举会触怒神灵,从而招来诸如庄稼欠收、房屋损毁等灾祸,所以人人都小心翼翼,严格遵守着这一禁忌。

时光流转,社会飞速发展,现代生活方式与古代相比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农业生产不再完全依赖人力和简单的工具,科技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然而,“忌抬石头” 这一传统习俗,依旧在一些地方顽强地流传着。

承载着先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期许,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提醒着后人不忘来时的路,铭记传统文化的价值。

“2 远”:远离争吵和疾病。

“2 远” 中的其一,便是远离争吵。

争吵,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瞬间就能打破家庭原本温馨和谐的氛围。一句句激烈的言辞,就像尖锐的利刃,划开家人之间的亲密与信任。而且,在传统观念里,年初的争吵还可能会给一整年的运势蒙上阴影。

当意见不合时,不妨深吸一口气,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以温和的语气沟通,用爱去化解矛盾,让家庭始终洋溢着温暖与和睦。

另一个 “远”,是远离疾病。

新年的开端,大家都满心期许自己与家人能够健健康康,活力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年。身体是生活的基石,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正月初十,乃至整个新年期间,饮食上要避免过度油腻、暴饮暴食,多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为身体补充充足的营养;作息也要规律,早睡早起,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通过这些日常的点滴,筑牢健康防线,远离疾病的侵扰。

“3 挂”:挂花灯、挂红布、挂桃符。

挂花灯是当日必不可少的活动。夜幕降临,一盏盏花灯被高高挂起,照亮了大街小巷。花灯造型各异,有娇艳欲滴的荷花灯,有灵动可爱的玉兔灯,还有威风凛凛的龙灯。

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人们满心虔诚地将花灯挂起,期盼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前途一片光明。一家人围坐,一同制作花灯,老人讲述着花灯的传说,孩子们嬉笑打闹,温馨的氛围在屋内弥漫。

在一些宁静的农村地区,门口挂红布的习俗也在延续。红布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寓意着驱邪避灾。

传统文化里,红色是吉祥的象征,能驱散邪恶力量,为家庭带来平安与好运。人们精心挑选鲜艳的红布,郑重地挂在门口,希望它能护佑全家一整年。

挂桃符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桃符最初用于驱鬼辟邪,后来逐渐演变成春联。

如今,春联虽已成为春节的主要装饰品,但在正月初十,有些地方仍保留挂桃符的传统。

人们将写有吉祥话语的桃符挂在门前,用这古老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桃符能将所有的好运都引入家门 。

“4 做”:做煎饼、做面食、做针线、做善事。

正月初十,不少地方都保留着做煎饼的传统习俗。在厨房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长辈熟练地将面糊舀到烧热的鏊子上,轻轻一转,面糊便均匀地摊开,不多时,一张圆圆的煎饼就新鲜出炉了。煎饼那圆圆的形状,正象征着团圆与圆满。人们精心制作着煎饼,满心期许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团团圆圆,生活也如这煎饼一般,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做面食同样是正月初十常见的习俗。春节期间,馒头、花卷、饺子等面食摆满了家家户户的餐桌。白白胖胖的馒头,寓意着蒸蒸日上;精致的花卷,造型多样,饱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元宝形状的饺子,更是蕴含着招财进宝的寓意。这些面食不仅美味可口,每一口都满是家的味道,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家人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做针线活则是妇女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在过去,操持家务、做针线活是妇女们的主要职责。正月初十,她们会郑重地拿出针线笸箩,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线、大小不一的针和各种布料。她们飞针走线,缝补着衣物上的破损之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家庭的关爱与责任,寓意着新的一年家庭生活有条不紊,一切都能顺顺利利。

做善事也是正月初十不可或缺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心怀善意,积极行动起来。有人会为贫困的家庭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燃眉之急;有人会走进孤寡老人的家中,为他们精心做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陪他们聊天解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却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传递着爱与希望,让社会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美好。

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不必完全拘泥于这些传统习俗,但它们所传达的和谐、美好、善良的价值观,依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那里的正月初十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浓浓的年味和深厚的民俗文化。

0 阅读:0
大麦看文化

大麦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