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香烟分赃视频曝光:小权力为何总爱“玩花样”?

风铃说社会 2024-11-21 04:48:12

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一社区干部疑似瓜分企业捐赠香烟的视频近日在网络发酵,引发舆论热议。

公众的疑问只有一个:这烟是怎么来的?

一段香烟的“旅程”:企业捐赠还是被索要?

11月18日,一段在办公室内分香烟的视频刷爆了社交媒体。

据网友爆料,这起事件发生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大井峪社区,视频中的香烟并非普通烟,而是名贵香烟。

画面显示,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及其他几名干部正在分发这些香烟。

据说,这些香烟来自辖区某地产商的捐赠,用于慰问一线执勤人员。

这样的解释并未让舆论平息,反而激起了更多质疑。

最引人关注的是“香烟来源”这一关键点。

是地产商主动捐赠,还是社区干部开口索要?如果是前者,企业为何要“自觉”捐烟?如果是后者,这种行为是否涉嫌违纪甚至违法?社区党委书记称,烟是“企业捐给社区的”,但社区主任却表示,烟是“书记争取回来的”。

这一字之差,意味深长。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香烟背后的潜台词

俗话说:“拿了别人的手软,吃了别人的嘴短。”

这句话在这个事件中尤为刺耳。

无论香烟是捐赠还是索要,都难以逃脱权力与金钱间微妙的关系。

地产商为何要送20条名贵香烟?如果是“自愿捐赠”,是捐给社区,还是捐给具体的个人?如果是捐给执勤人员,为何直接分配时,没有透明、公正的程序?

这些问题背后,透露的是基层干部与辖区企业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

一些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习惯性地利用职务便利“索取”资源,甚至将“协助企业”与“索要回报”挂钩。

表面看,这不过是几条香烟,但深层次分析,它可能是一种“礼尚往来”的潜规则,是一种“送礼办事”的风气,更可能是一种权力寻租的缩影。

基层治理,岂能沾染“烟味”?

基层干部作为连接群众和政府的桥梁,理应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

现实中,却时常曝出“蝇贪”现象——小官大贪、吃拿卡要。

这些行为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极易破坏基层治理的公信力。

社区干部收受地产商的捐赠,表面上是为了支持执勤人员,背后却可能是“礼”的名头、“利”的实质。

居民委员会虽不属于政府部门,但它依然承载着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

这样的行为不仅容易让企业心生“绑架感”,还会引发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明的质疑。

这次风波中,纪委的迅速介入值得肯定。

只有彻查事实,厘清香烟的来龙去脉,才能还原事件的真相。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次事件,反思基层干部的廉政教育是否到位,监督机制是否完善。

一根香烟的警示:治理需要“烟雨无痕”

这个事件给了我们一次深刻的警示。

基层治理的风气必须清正无染,权力与责任不能沾上烟火气,更不能被利益蒙蔽了初心。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手握公权,心中更应有明镜高悬。

俗话说得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任何权力的不当使用,终究会损害群众利益。

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社区干部与辖区企业之间不能保持“亲清关系”,这种不健康的利益往来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公平?你怎么看这种“送礼文化”对基层治理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风铃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