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话“百年难遇元旦春,千年难逢闰腊月”,是啥意思?闰腊月要过两个除夕吗?如果不是,是过前还是过后呢?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单从历法上就能看出来,截止到目前大约有300多种历法,每个历法都有自己的名字。
例如,秦汉魏晋时期的“太初历”,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大明历”“大衍历”“宣明历”以及宋元时期的“授时历”等等。
当然,历法的制定需要经过漫长的测算和修正,要经过上千年,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在没有历法的时候,人们确定某一天是非常难的,人们只能是通过观察一些物候的变化来确定时间和季节,以此来安排农事活动。例如,人们利用候鸟的迁徙、草木的枯荣等现象来确定到了什么时候。比如,人们发现自然界出现“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这些物候现象时就知道到了“立秋”了。
后来,人们发现天上的星象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因此,人们就根据某些星象的出没和在天空中的位置来断定时间。
后来,人们发现天上的星象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因此,人们就根据某些星象的出没和在天空中的位置来断定时间。
比如,每年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农历二月二前后)的时候,二十八星宿中“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我们说“龙抬头”。还有,人们会通过“大火星”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春天“大火星“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夏天向上运行至南方天空,秋天滑落至西方天空并很快隐没于地平线以下。这种运行轨迹使得“大火星”成为先民确定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授时星”。到了立秋时节,人们能够看到红色的“大火星”离开了一年中的最高位向西边流去,璀璨的银河纵贯夜空的南北,明亮的织女星登上了中天。这时候的“授时星”就由“大火星”变成了“织女星”,当人们看到它到了“中天”的时候,就知道秋天来了!再后来,随着天文知识的不断丰富,计算方法以及天文观测仪器的发明,使历法更加准确和完善。例如,古人根据以日、朔、气为基本要素来确定日期,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商代到唐初是使用平气、平朔的时期,唐初到明末是使用平气、定朔的时期,清代以后才进入使用定气、定朔的时期。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大致有三种历法类型,分别是: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阳历也叫太阳历;阴历也叫太阴历、月亮历;阴阳合历,也就是俗称的农历,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
例如,两河流域的“太阴历”就是古代天文学家和历法学家通过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编制的。他们规定7天为1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班,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我们现在使用的星期的制度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另外,在民间也有一些关于历法的民谚。比如,在民间有“百年难遇元旦春,千年难逢闰腊月”的讲法,啥意思也?闰腊月要过两个除夕吗?如果不是,那是过前还是过后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这里说的“元旦春”指的是立春和大年初一在同一天,这和“百年难遇岁朝春”表达的意思相同。“闰腊月”是指是闰十二月,是所有闰月中最罕见的闰月了。
明白上面的内容,我们就能明白这句俗语的意思,大意是说,“元旦春”的年份是很难遇到了,就算是经过100年也不一定能够遇到。“闰腊月”就更难遇到了,即便是上千年也不一定遇到。
“元旦春”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立春和大年初一在同一天,下面主要说一下“闰月”。
“闰月”的出现是为了协调农历(也称汉历或阴历)与太阳年(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异,确保农历与季节变化保持同步,从而维护农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古代的时候,闰月采用19年中设置7个闰月的方法,这种置闰的方法是以不包含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的方法。该法不但较好地调节了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把冬至、大寒、雨水等12个节气与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等月序一一对应起来,形成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方便了生产季节的推算和应用。
后来这种“置闰”方法到了唐代的《麟德历》时给废除了,而是采用了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现行“置闰”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这个月之前月份的名称前加一个“闰”字。
那么,“闰腊月”要过两个除夕吗?我们知道,“闰月”是指农历来说的,有闰月的年,年的长度是384天。这样一来,农历上就会多出一个农历月,那么,会过“双节日”、“双生日”吗?
现在人们不是很在乎这些了,有些人甚至会过“阳历”日期的生日。但是,在旧时是比较重视的,通常是采用“过前不过后”。意思是说,只过正常月份的节日、生日,闰月里的那个不过。当然,这也依个人偏好,不是绝对的。
不过,“闰腊月”是罕见的特殊闰月,当然,这种叫法是现代民间的叫法。在古代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如果一年有两个十二月,那么第一个十二月是“十二月”,第二个十二月是“腊月”。
大家也可以翻阅一下历史书籍,通常史书中都是写“闰十二月”,而不是“闰腊月”。所以,我们不能把“闰十二月”和“腊月”的意思搞混了。
像我们过的农历十二月的节日,比如,腊八、小年、除夕均属于腊月的节日,专指的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里的节日。因此,即便是“闰腊月”,按传统也是过后面这个的,也就说,一年最后一个月里面的最后一天才叫“除夕”!
当然,过生日远在哪个“十二月”还是“闰十二月”,就看个人偏好了,对他人并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没有规定了。
上一次出现“闰腊月”是在1574年,而下一次出现闰腊月就要等到3358年了。因此,说闰腊月千年难逢一点也不为过。
对此,大家怎么看?您认为闰腊月里的除夕是指哪一天呢?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