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约车行业突然刮起一阵"降价风",多家平台“排队降抽成”一个比一个狠,有18%、17%、14%、13%,甚至还有打出10%超低抽成。
这架势,活像是菜市场里争相甩卖的小贩。但老司机们都懂,天上掉馅饼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地上有没有陷阱。

这些平台为了打消司机顾虑,可谓煞费苦心。有的承诺"17%固定抽佣终生不变",有的保证"经济型订单最低7元以上",还有的推出"每日提现"服务。
这些承诺听着确实诱人,但让人不禁要问:现在网约车司机已经供过于求,为什么平台还要"割肉"抢人?这背后到底唱的是哪出?
不可否认,图片里的那些平台,确实有一部分是真心想做好生意。但在巨头们垄断的市场里,小平台想要分一杯羹,手里又没本钱补贴,除了降低抽成别无选择。就像开在麦当劳旁边的小餐馆,不搞点特价优惠,根本吸引不了顾客。
这些平台打的算盘很清晰,先用低抽成吸引司机入驻,等规模做大了再考虑盈利。这种"先舍后得"的策略在互联网行业并不新鲜,但问题是,现在网约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小平台要复制这种成功难上加难。更多平台玩的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

还记得去年,有一家号称抽成仅3%的"良心平台"吗?口号喊得震天响,同时期,去年还有很多平台宣称抽成16%的,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还有车友反馈,某些平台虽然抽成低,但要求司机必须到指定门店租车,租金高得离谱,有的设置各种隐性罚款,更恶劣的干脆限制提现,让司机提现都困难。他们深谙司机心理,大平台抽成高、规矩多,小平台管理松、门槛低,正好钻这个空子。
众所周知,当下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大中型平台的日子都不好过,小平台的处境更艰难。它们既没有足够的订单支撑,又要应对监管压力,只能通过降低显性抽成来吸引司机,再从其他环节找补回来。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注定难以持久。
所以说,跑网约车尽量选那些全国都有的连锁大平台,对于那些只在一个地方运营的小平台,可就得小心了!
网约车行业正在经历洗牌期,各种新平台层出不穷。但司机朋友们要记住:越是诱惑大的承诺,越要擦亮眼睛。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平台不是慈善机构,最终买单的还是司机和乘客。在这场博弈中,保持清醒头脑比贪图小便宜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