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背疯娘千里上大学,15年后再次得到央视关注,他还好吗?

英叡谈历史 2024-03-14 09:28:47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贵州第一孝子

2008年,刘秀祥背着疯娘上大学,15年之后,他再次引起了央视关注。

当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20岁的刘秀祥身上时,他别无选择,只能背着母亲远赴千里,走进大学校园。如今15年过去,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榜样的意义。

刘秀祥当年到底经历过哪些困难?现在的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对于少年时代的刘秀祥来说,命运似乎很不公平,所有的痛苦和磨难都堆积到了他的生活中。哪怕他拼尽全力挣扎,也尝不到一点甜味。

1988年,他生在贵州望谟县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4岁那年,父亲被疾病夺去了生命,母亲也因为过分伤心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原本该被父母庇护在羽翼之下的孩子,学会了成为母亲的依靠。

原本在他之上,还有能够负担他和母亲的哥哥姐姐们,可是他们也会累,也会选择逃避。所以6年之后,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就只剩下了他和母亲两个人。

年仅10岁的刘秀祥,在成长的道路上负重前行。他需要兼顾学习和生活,兼顾自己的成长和母亲的照顾,不得不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使用。

早晨起床,他会先给母亲做好早饭,再背着书包,一步三回头,踏着晨光走进学校。下午放学,他来不及先回家做作业,而是到周围捡废品,打零工,为母子俩赚取基本的生活费。

在正应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时,他却像个大人一样,把两个人的命运扛在了自己肩上。

打零工赚到的钱始终有限,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他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部分支付学费。所以,灰心丧气的他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非常欣赏他的老师自掏腰包,为他垫付了学费。老师说:“不用管那么多,你来读书就好,读书才有出路。”

这句话,刘秀祥记了一辈子,在学生时代激励着他克服困难,在长大成人之后又为他指明了人生的道路。

他很听话,接受了老师的帮助,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到了县里的中学。

母亲的生活无法自理,所以他不可能把病人独自扔在家中。他用稻草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座简易的棚子,以此为家,和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三年的中学时光。

好不容易初中毕业,他考入县里的一中,学费又成了大问题。

拜托父老乡亲帮忙,安顿好母亲后,还未成年的刘秀祥背起行囊,跟着大人一起到贵州遵义的水电站打工。

那里工作强度很大,体力劳动的负荷量,他一个未成年人很难吃得消。但人在困境之中,总是会爆发无穷无尽的力量,休息对他来说成了奢侈,他会抓紧每一分钟干活挣钱。

只有拿到钱,才能给母亲做一顿好菜。只要拿到钱,他才能堂堂正正的走进高中校园。

遗憾的是,如此刻苦努力的他却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高考时以六分之差落榜,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他有些迷茫无措,不知未来的路该走向何方。只是,他没有时间感伤,因为他还得忙着挣钱,照顾生病的母亲。

在洗浴中心打工时,巨大的落差始终萦绕在他的心间。他不想一辈子浑浑噩噩的活着,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他也希望能靠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尤其是听着那些来搓澡的客人聊天,他可以明显感觉到知识分子和底层劳动者之间的差距。只有读书,只有更进一步,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高考落榜也没关系,他还有复读的机会。只要能找到一所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他就有勇气从头再来。

这个想法虽然很好,可他真得能得到再来一次的机会吗?

坚持不懈

2008年,贵州孝子背着母亲千里上大学,15年过去,他再次引起关注。

一心读书的刘秀祥最终顺利进入大学校园了吗?

复读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光是寻找合适的学校,对他来说就是个难关。

他没有富足的经济条件,没有足够亮眼的成绩,所以接连找了四五所高中,他都被负责人拒之门外。

眼看着连最后一点希望都要被掐灭,他不甘心,只好发挥缠人的功夫,接连拜访一位校长五次,每一次都足够诚恳,让校长看到了自己的决心。

终于,高中校园的大门再次为他敞开。

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刘秀祥直言意义重大。他说:“如果校长当时没有点头答应,我可能会带着仇恨离开,从此觉得人间冰冷,失去希望。但事实上,人间确实有温情。”

在几乎快要掉下悬崖时,这位校长伸手拉了他一把,给了他希望。而他的班主任老师,以及善良的同学们,也给黑暗之中踽踽独行的他点亮了一盏明灯。

老师了解到他特殊的家庭情况,便带头行动,组织同学为他捐款。就算每个人只能捧出小水滴,但集体的力量也可以让水滴汇聚成温暖的泉水,紧紧把刘秀祥包裹。

他不再为钱的事情担心,一心一意地扑在了学习上,在第二次高考时,成功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校长给他的机会,他紧紧抓在了手里。老师和同学们的善意,他也没有辜负。一纸录取通知书,就是他短时间内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

和当初从村子里去县里上中学一样,这一次,他跨越千里去山东上学,也会把生病的母亲带在身边。

这一生,他都不可能抛下给予自己生命的那个可怜又伟大的女人。

利用暑假,他拼命赚钱,凑够了路费和第一年开学的学费。临近报道时,他背着母亲北上,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病人。

对他来说,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唯一有变化的是,关注他的目光变多了。

“贵州学子背着疯娘跨越千里上大学”,类似这样的标题,在媒体报道出来后,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

可这样的情况却不是他本人愿意看到的,他花了几百块,把学校附近报刊亭中所有与他有关的报纸全都买走,一份儿也没留下。

不要误会,他这可不是自卑的表现。用他的话来说,自己人生的苦难不应该由别人来同情。一个人应当做到让人可亲可敬,而不是让人可怜。

强大的精神力和自尊心,让他不愿向别人索取帮助,也锻造出了他迎接困难的钢筋铁骨。

大学四年,他做过很多工作,洗碗、发传单、做家教,什么能挣钱就做什么。每个月的收入,他会分为三个部分。

一部分用来支付自己和母亲的日常开销,一部分承担母亲入院治疗费用,最后一部分则被他邮寄回老家,资助他以前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

明明自己还在淋雨,他却顽强地为其他孩子撑开了一把大伞。

在校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一个大学生能做到这一步,个中辛酸可想而知。

大学毕业之后,因为个人能力突出,品行出众,不少公司都对他伸出了橄榄枝,有的企业开出的报酬甚至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他也想安安稳稳的留在公司赚钱,给母亲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一通电话,却彻底改变了他对未来的规划。

由他资助上学的妹妹主动打来电话,倾诉自己的情况。妹妹说:“哥,你以后别给我寄钱了,我不想读书了。”

听到这话,刘秀祥皱起了眉头。他是过来人,最了解读书的意义,也最能明白学习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用自己的经历举例,劝解妹妹,作用却并不大。

他还了解到,其实在穷苦的老家,在许多山村,和妹妹抱着同样想法的孩子还有许多。他们大多没读完初中就会辍学,一辈子困在山里,重复着长辈的生活轨迹,麻木的过完一生。

他为这些孩子而心痛,一个想法也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那么,他会做什么呢?

一盏明灯

2008年,贵州学子远赴山东,背着疯娘上大学,15年后,他的事迹再次得到报道。

妹妹打来的那通电话,成了刘秀祥人生的转折点,他意识到,除了考虑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之外,他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牵引孩子们继续行走在读书的道路上。

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原本一片光明的前程,带着母亲返回老家,穿梭于望谟县的各个乡镇,发起劝学行动。

一开始,他通过了基层教师招岗考试,成为了当地中学的一名历史教师,后来又被调到民族中学任教。总之他的工作,一直与教书育人紧密相连。

除了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之外,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他也有太多事情需要忙碌。

积蓄不多的刘秀祥买了一辆摩托车,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录在喇叭里,走街串巷,随时播放,人在哪里,故事就在哪里,启蒙就在哪里。

当孩子们自己产生辍学想法时,他会以平等的姿态与大家交流,把外面世界丰富多彩的模样讲给大家听。

当家长不支持孩子上学时,他会了解家庭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量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对他来说,除了母亲之外,孩子们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能够让更多人走进校园,走出大山,他这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淘汰了好几辆摩托车,但也有1800多名学生因为他而重新开始读书学习。想到这个数字,自豪感就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这15年,他挣到的每一分钱,除了基本生活所需之外,大部分都用到了资助学生上学的伟大事业中。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社交网络,把大山外的资源引进山区,给不少学生争取到了一对一帮扶的机会。

山东临沂大学、上海大学和一些公司,都在积极响应和支持他的行动,给山区带去更多温暖与光亮。

望谟县的高三学子王代分,是刘秀祥慈善事业的受益者之一,也是他的学生。

上学时,刘老师就一直是王代分的榜样,是她最信任的人。

她说:“和刘老师交流,我能获得许多正能量。将来我也会向刘老师学习,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回馈家乡。”

教育的意义就是这样,火炬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上传递,传承不息,生命不止。

2020年,刘秀祥拥有了一家工作室,主要负责励志演讲,教师培训,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还有对贫困学生的持续资助和帮扶。

工作室为他提供了一个坚强的后盾,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站在一起。在伟大的事业之路上,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三年多以来,他的工作室累计资助了4000多名贫困学生,资助总金额超过1000万元。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他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因为他走进大山,反哺故乡。

15年前,那个看似无依无靠的少年,背着母亲走到千里之外。可实际上,他的身后有无数双手,大家都在推着他前进。

15年后,少年成长为了模范教师,成长为了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蜕变为了推动其他人前进的力量。

人的社会价值或许就是这样体现的,除了自己的幸福之外,更多人的幸福,群体的生活,同样值得关注。

在成为贵州的人大代表之后,刘秀祥便有机会从政策层面,思考山村教育转变的途径。

精准引进帮扶资源,为贫困学子建档立卡,支持高等教育进山区,像这样的工作,他都希望政府能从制度上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现在,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基层义务教育也普及到了全国的每个角落。学生们迎来了更多的机会,社会建设也将迎来更多有生力量。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浩然史观”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45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