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芯股份IPO:利润大幅下降却大手笔分红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存瑕疵

核心价值发现者 2024-11-01 16:38:31

IPO前净利润大幅下滑却分红5亿,毛利率下滑的同时,新芯股份还存在过度依赖前五大客户风险,此外关联交易披露存疑。

时隔3个月,上交所终于受理了今年第二家科创板IPO企业。9月末,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芯股份)于上交所科创板的上市申请获受理,国泰君安、华源证券为联席保荐机构。

本次IPO,新芯股份计划募资48亿元,其中43亿元将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三期项目,5亿元用于特色技术迭代及研发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310亿元。

作为半导体行业企业,新芯股份募资48亿引发关注,但是,业绩来看,该公司业绩波动剧烈,尤其是2023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业绩下滑的背后,该公司过度依赖前五大客户风险体现,而在关联交易方面,新芯股份也披露不详。发展机遇与困难挑战似乎并肩而行,新芯股份上市之路能否顺利?

针对经营业绩、毛利率、关联交易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新芯股份发送采访调研函,截至发稿前,新芯股份未就相关问题给予合理解释。

公司无实控人,多位高管来自中芯国际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芯股份主要从事晶圆代工等业务,早期曾由中芯国际代管运营,是国内第二条建设和量产的12英寸晶圆制造产线,现拥有两座12英寸晶圆厂。

2006年4月,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国企湖北科投出资设立新芯股份前身——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芯有限),注册资本16亿元。这也意味着,新芯股份在诞生之时就是一家国企。

2011年5月,中芯国际宣布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正式签订合资合同,计划对新芯有限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实施合资经营。2013年3月,新芯有限在官网表态,推出全新的企业品牌和标识——XMC,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2016年7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科投、紫光集团等出资,在武汉新芯的基础上设立了长江存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芯股份独立运营的前夕,多位有中芯国际背景的高管入职该公司。据招股书显示,YANG SIMON SHI-NING(杨士宁,美国籍)曾在2010年至2011年任职于中芯国际,担任首席运营官。2013年1月,他加入新芯有限出任首席执行官,2022年12月至今担任董事长一职。

据不完全统计,新芯股份公司董事兼总裁孙鹏,副总经理周俊、王宁,制造中心负责人王森均曾任职于中芯国际。其中,孙鹏、周俊、王森均曾在中芯国际工作6年以上,在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之间加入新芯股份,如今都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关于公司与中芯国际的这段往事,新芯股份在招股书中却只字未提,中芯国际基本上是以“同行”的身份出现在招股书中。那么,新芯股份是否已经与中芯国际“渐行渐远”?合作是否还继续存在?

此外,股权结构显示,新芯股份成立以来股权就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招股书显示,2023年1月,新芯有限第一次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57.8亿元,新增注册资本由原股东长江存储认缴。长江存储为新芯股份的全资股东,2023年5月,长江存储将所持新芯股份100%股权以零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长控集团。

(股权结构图:招股说明书)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长控集团对新芯股份的持股比例为68.19%,为公司控股股东,长控集团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新芯股份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其余股东中,光创芯智和光谷半导体同受湖北科投控制,两者合计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88%,武汉芯盛持股3.52%,武创星辉持股2.65%,长投基金持股2.22%,交银投资、建信投资、工融基金、中网投均分别持股1.23%。

净利润和毛利率大降却大手笔分红

招股书显示,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新芯股份聚焦于特色存储、数模混合和三维集成等业务领域,可提供基于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各类半导体产品晶圆代工。

业绩方面,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一季度,新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1.38亿元、35.07亿元、38.15亿元和9.13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39亿元、7.17亿元、3.94亿元以及1486.64万元。

整体来看,新芯股份呈现了增收不增利态势,尤其2023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严重,此外公司毛利率也出现了大幅下滑趋势。招股书显示,2021-2024年一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2.11%、36.51%、22.69%和16.64%,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26.71%、36.05%、25.93%、22.39%。新芯股份综合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逐渐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新芯股份在2023年度的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却大手笔现金分红5亿元,远超同期的净利润。在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还进行巨额分红,不仅引发投资者疑虑,也让监管机构对分红的合理性存有质疑。

大客户依存度较高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存瑕疵

业绩变脸的背后,该公司大客户依赖风险较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当期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4.50%、61.06%、60.33%和57.93%。这也意味着,每年有超一半的销售额都来自前五大客户。

不仅如此,新芯股份在关联交易方面信息披露也存在疑问。招股书显示,公司向关联方公司一、芯盟科技、三维创新、紫光国芯、UNIIC ADVANCED TECHNOLOGY LIMITED提供晶圆代工及其他配套业务,累计销售金额分别为1.43亿元、2.32亿元、1.29亿元及6169.60万元。在2021年至2023年,新芯股份每年对关联方的销售金额都上亿。

(关联交易信息:新芯股份招股说明书)

此外,新芯股份与一家名为“公司三”的关联方之间更不简单。2021年9月,新芯股份向“公司三”借入资金7亿元,借款年利率1.75%。2021年至2024年3月,新芯股份每年向“公司三”支付利息分别为291.38万元、1213.23万元、1013.90万元和221.72万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尚未偿还的借款本金余额为4.3亿元。

公司一边向“公司三”借款,一边又向“公司三”购入设备。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耗资21.43亿元向“公司三”采购设备。与此同时,还从“公司三”购买商品、接受劳务。2021年至2024年3月,交易金额分别为2659.50万元、1306.58万元、573.40万元、2.11万元。

招股书中,关联交易部分披露的“公司一”“公司三”等代称究竟是哪些企业?为何大量模糊化处理这些客户、关联方信息?为何一边向“公司三”借款一边耗巨资购买设备?

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历来激烈,而研发能力又至关重要。招股书中,公司也表示,近年来,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一季度,新芯股份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16%、6.65%、6.86%、7.52%,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10.8%、8.71%、11.93%、13.03%。虽然研发费用及费用率不断提升,但该公司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周子章)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