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中国劳动力市场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时刻:延迟退休方案正式公布!
方案中有几个关键词:
1、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2、最长延5年。
3、用时15年。
这个方案,是什么时候开始提出来的?
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将产生什么影响?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早在1999年,也就是25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影响有这几个方面:一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供给出现下降,从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二是退休人口增多,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三是家庭养老功能快速弱化,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空巢化等等。
一句话总结,就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经济增长潜力被削弱,社会负担加重。
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口总量约为14.1亿,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97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17亿。
无论以哪个标准来看,我们都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
二、各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举措: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办法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而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采取“延迟退休”的方法。
美国是195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33年后,也就是1983年,美国修订了《社会保障法案》,提出到2025年将职工的正常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的计划。而且,美国早在1935年就开始实施65岁退休年龄。
日本则是在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在2006年开始普及65岁退休。
英国则是在19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计划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8岁,还考虑在2050年前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1岁。
三、中国“延迟退休”方案进程:
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就开始面临老龄化加重带来的各种压力,于是“延迟退休”这个概念就被提出来。
最初,这个概念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提出;
然后在2013年,党的18届三中全会中明确需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21年,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进一步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2024年,党的20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2024年9月13日,延迟退休方案正式公布。
四、延迟退休方案细节与年龄对照表:
延迟退休政策,将对60年代中后期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有这些变化:
1、逐步将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从60周岁延迟至63周岁,女职工则从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其中,50岁女职工延迟到55周岁,是这次延迟退休中最长的时间。
2、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原则。
3、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提20年(每年提高6个月)。如在退休年龄仍未达到相应年限的,可以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
4、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但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不得低于原来男60、女50、55周岁的法定年龄。
5、达到法定年龄后,可以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下面的表格,可以让大家进行详细对照。
下面是最低缴费年限情况表。
五、可能产生的影响:
延迟退休方案,将产生诸多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1、对养老金的收支平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延迟退休增加了职工向国家缴纳养老金的年龄,减少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限,缓解养老金的发放压力,有助于收支平衡。
2、有利于开发老职工人力资源的价值。这些年经常在讨论的就是35岁以后员工的再就业问题,而现在有可能将这个潜在门槛往后推移几年。
3、有利于发挥时间越长经验越足等职业的贡献。比如老师、医生、科研工作者等,延迟退休将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不利的影响则包括:就业压力更大,出生率可能走低,增加健康风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