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万元起,配高阶智驾+8295芯片,续航600km,零跑B10正式上市

子希车视界 2025-04-11 22:36:40

如今,智驾、大空间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旋律”,为了更好地加强智能化服务的效果,一些新系列开始从硬件方面入手,以激光雷达传感器优化车载系统的感知能力,但市场“内卷”还未停歇,2025年4月10日进入市场的零跑B10系列,9.98万-12.98万元指导价已经足够令人惊喜,其中11.98万元的中高配款式就已经出现了激光雷达硬件,性价比提升效果可见一斑,毕竟市面上带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功能的车型价格大多都在15万元以上,能以不到12万的价格就能买到高阶智驾还是非常少见的。下面就新款内容为素材讲解,来看看它的实力全貌。

零跑B10的曦露紫外观选色设计,色调应用放弃了深度暗化处理,从选色方面提升了个性化展示,针对年轻受众群体的喜好深入迎合,并且车身结构还有明显的拓宽处理,即使家用领域更为流行的成熟沉稳风格也有兼容,在满足广泛受众的喜好方面,新款零跑B10的处理工作还是挺到位的。细节优化凭借电驱款式的封闭前脸设计为基础,加深立体元素的变化幅度,即使框架、面板注重沉稳,但展示多元效果依旧拥有不俗的时尚度。

作为一款紧凑型SUV,零跑B10的轴距为2735mm,并且有着4515x1885x1655mm的长宽高。从数据上来看,车辆的宽度提升颇多,车长相应收缩,整体尺寸控制保持平衡,保留了座舱空间的适用能力,得房率达到了87.4%,并削弱车身驾驭难度,对新手更为友好。而且车重更容易控制,即使款式设计为纯电能源,电池组增重较多,入门款的1670kg整备质量还是能够看出不错的控制效果,满载质量2045kg还有不错的装载能力提升,并不会因为电池负重降低正常车用装载能力。零跑B10的尾门设计还有内容优化,从次低配款式起,加装电控开合、位置记忆两项标配,原本多见于中端层次应用的设计,如今已经成为普通功能搭载,方便生活使用的同时,还是挺让人感叹的。

零跑B10的内饰布局面板也跟随车体结构变化而改变,手扶箱、挡杆控制区,还有中控台面,都能明显感受到加宽加厚的迹象,得益于车身宽度的较多提升,分化至车内面板设计,尺寸分布细节改动可能不大,但视觉营造效果确实显得厚重了不少。此外,皮质多功能方向盘与电子式怀挡融合,掌握转向控制的同时,又延伸了换挡功能使用,双手无需偏离方向盘,可辅助驾驶员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路面观察之上。8.8英寸全液晶仪表、14.6英寸中控屏,前后分布落差设计,主为凸显中部大屏的提升。车机内置高通骁龙8155芯片,中高配更换为高通骁龙8295芯片,标配卫星导航系统、HUAWEI HiCar手车互联、连续性语音识别等功能。

关于配置方面,零跑B10标配全速自适应巡航、L2级辅助驾驶,9.98万元的入门款式甚至还应用了自动泊车入位,车用灵活性提升颇多,更为关键的是新品继续加深了车辆智能化应用对低档款式的覆盖程度,切实优化着基础车用需求。高配车型享有激光雷达的标配增益,辅助能力提升更为明显,自动变道、高速路段导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的标配还只能算作比较容易接受的范畴,而城市路段导航辅助驾驶、自动代客泊车等标配设计,现阶段甚至不少高端车型也只是提供选配,比如同级别的吉利银河E5仅有两款高配车型才支持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其他车型需要再加2500元选配才能应用。

零跑B10的舱内座椅采用了2+3的常规五座布局模式,这种设计虽然常见,但并不会限制车内的使用体验。得益于SUV两厢的设计,座舱和尾厢的空间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使得纵向空间得到了有效地拓展,这种设计在市场中是比较常见的,它利用有限的车长来增加轴距,从而在处理上也相对简单。此外,车辆的宽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高顶设计为乘客提供了充足的头部空间。即使车内有体型较大的乘员,零跑B10凭借其头部、纵向和横向的伸展优势,依然能够提供良好的乘坐体验。

零跑B10的细节搭载内容部分回归常规范畴,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便在其中,即使车身存有指向性发展,但底盘容纳空间始终受限,还需要为大体积的电池组多做让步。麦弗逊式设计沉淀时间更加久远,至今仍为市场常见应用,而且不少提升独立悬挂类型也是以此为基础改良,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可想而知,还能利用简化特性制约造价与空间需要,还能辅助优化车重控制工作,虽为常规组件设计,但使用效果依旧不俗。

动力分化180Ps、218Ps马力设计,仅有入门单款动力稍低,其余车型设计均有加强,不过以电驱快速动力响应支持,即使入门单款设计也不会出现“肉”的感觉。零跑B10的次低配以上款式还能完成零百加速6.8s的不错成绩,电动车单速变速器的能量损耗降低扶持也起到了不小作用,满足个人、家用需要都挺显余力。续航方面,配备的是56.2千瓦时和67.1千瓦时的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10km和600km。

笔者观点:

总的来看,零跑B10新品设计定位的优化还是挺明显的,从基础需求入手,利用智能化深度、传感器的品质跟进提升,不论是产品力、性价比,还是整体的适用性,都在深度迎合着大多数消费者的喜好与实际需要。

0 阅读:0
子希车视界

子希车视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