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江苏太仓“东港佳苑”楼盘施工时,发现了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因为墓葬规制不高,墓主人一个只留腐朽衣冠,一个尸朽骨消,但墓中一块大青石,却令人先是大吃一惊,后是敬佩不已。
这大青石,就是墓志铭。在考古过程中,任何遗址发现文字都令人兴奋,毕竟,文字是最好的信息载体。这对于考古解谜来说至关重要。而古墓中找到墓志铭,相当于直接找到了墓主人的“身份证”。
本来,这新楼盘里的“潦草”古墓,因为并没有出土什么珍贵的文物,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专家们对墓志铭进行解读后,这墓主人却得到了后世的钦佩。
墓主名叫陈贤,父亲名叫陈福,是一名百户。而陈贤的官职,正是从父亲处袭得的。陈贤幼年就失去了父母,虽命运多舛但仍旧在苦楚里脱身,成长为一名知理、勇敢的汉子。陈贤一度做官到百户,是昭信校尉。这就能解释为何这墓葬规制不高,毕竟,所谓百户只是小军官,手下管理百十号人,而昭信校尉也不过是六品武官的职衔。
但正是这样一位“小人物”,却见证了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事件”——郑和下西洋。
在墓志铭中有这样的明确记录:“会中官奉使将航海通西域选壮士江南时,行伍士卒百方避,君不避,遂从在麾下,最见亲信不舍,数岁间三往,涉万里外,来返无恙。”
这位奉旨航海“通西域”的“中宫”,无疑就是三宝太监郑和!
从明朝永乐年间启幕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尽皆知的壮举,七次下西洋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这不仅开启了中国大航海时代,还开拓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贸易,为中国古代海洋发展和对外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海上实力,也证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作为一名历史人物,郑和的影响力历久而弥新。美国《地理》杂志曾在1998年做过一次评选,评选的标准是千年来对全世界影响、贡献最大的一百位人物,中国只有六人入选,排在最前面的正是航海家郑和——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2年、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达•伽马到达印度卡里库特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
那陈贤小小的一名百户小官,是如何成为最伟大船队的一员呢?
墓志铭同样给出了答案——自荐!陈贤16岁时,承袭父职,并由福州中卫调任到太仓卫。彼时,正逢“中官奉使,将航海通西域”。太仓是郑和船队集结出发的地点,这次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在太仓卫所就近挑选人员一同出海,也算是遵循了惯例。但遇到了选拔,军士们都胆怯不已。
军士们这个态度也是有原因的。后世记录郑和下西洋时,往往措辞计较积极,写郑和的船队向世界传播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让天下“共享太平之福”,强调郑和船队首脑与随行凭借智慧、毅力、勇气,甚至“神佛保佑”战胜危难,最终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但实际上,海上之旅不仅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还会遭遇水土不服、疾疫肆虐乃至与各种敌对势力的兵我相见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明朝人严从简在《殊域周咨录》记录了明朝名将刘大夏和兵部尚书项忠说的话,“三宝下西洋……军民死者万计”。
但和其他人的胆怯不同,陈贤毛遂自荐,顺利到了郑和的麾下,并三次下西洋!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船队的武职人员中有百户103人,由此推测,陈贤正是其中一位。
陈贤的勇敢也得到了回报,陈贤深受信任,并在三次出海远航间“来返无恙”,甚至在下西洋的间隔期,娶妻董氏,并生下了儿子陈胜。
立于潮头,跃跃海上。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与“星辰大海”的大事记相联,本应“困于一地”的陈贤看到了更多风景,平淡的一生也有了波澜壮阔。但在凶险的海上虽然“来返无恙”,但陈贤却仍旧亡于他乡。
完成第六次下西洋的任务后,陈贤奉调安南(今越南)。不要奇怪为何陈贤到国外驻守。安南从秦汉开始,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属地,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交趾人吴权在白藤江之战中击败了南汉,此后越南就开始一直反抗中原王朝的统治,前后长达400多年,正是朱棣多次出兵,将安南重新纳入明朝的版图,此后越南被永乐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统治了20年,越南的史书称,此为越南的“第四次北属时期”。
宣德二年(1427年)一次夜袭行动中,31岁的陈贤力战阵亡为国捐躯,埋尸异乡。而太仓故乡,只有陈贤的衣冠冢。
陈贤死后,本来就与丈夫聚少离多的妻子董氏靠着辛勤纺织,独自一人艰辛地将9岁的儿子抚养成人。但令人欣慰的是,儿子陈胜“读书敏学,博览强记”,长大成人后娶了百户李瑄之女为妻,开枝散叶。而忠贞和坚韧董氏得以享天年至81岁高寿。
与轰轰烈烈的下西洋壮举相比,陈贤的过往,就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淹没在漫漫岁月中。陈贤,这位正史无录的底层小官,却散发着勇敢、正直的光。31年人生虽短,但青春热血与国家的兴旺相连,足以闪闪发光。而作为军属,董氏与丈夫聚少离多,并最终遭遇了痛失爱人的变故,但即便如此,她仍旧以柔柔弱之躯撑起了整个家,这样坚韧的女子,同样令人敬佩。
大江万里,大海万邦。海潮涌起,兴衰澎湃。明代作为一个伟大的王朝,他的兴盛,正是陈贤和董氏这样千千万万普通却伟大的家庭支持撑起来。他们不仅是伟大壮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他们是先驱,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