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始皇帝后,我国历史上诞生了数个伟大的王朝,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其中有歌舞升平、霓裳羽衣,惊魂万卷、诗句珠玑的大唐;有繁荣富庶、附庸风雅,纸飞墨香、词赋空绝的绍宋;也有无和亲,无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强明。
可为何我神州百姓对外却是自称汉人汉民,不是始初的秦;不是繁荣的唐;不是富庶的宋;也不是强硬的明呢?
而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全国大一统与民族大融合的影响力。虽然秦始皇威震宇内,统一六国,首先完成了全国大一统,但其继任人没有他的能力与气度。以致强大的秦帝国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六国的土地与人口就迅速的崩塌,二世而亡也成了遗憾的另一种写法......
可紧随其后的汉朝,虽在初期的百废待兴之时遭遇了不少的屈辱,但从汉高祖刘邦击败霸王项羽;吕后与民生息;文景之治国泰民安,奋七十余年先烈的努力,却也有了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东定诸瓯,西通西域的武帝盛世。
在那时,汉朝依旧全面吸收了秦朝的政治遗产,不但将春秋战国时的诸国百姓与土地全部吸收,还承制了秦朝的大部分制度,一个强盛的帝国就此冉冉升起。
而盛世恰逢雄主,无疑是一个帝国最好的时代。此时的大汉横扫六夷,疯狂的对外输出着本国的文化与各类产品,同时也引进外邦的各种先进技术,使得万国来朝,让曾经自视甚高的匈奴可汗面对汉武帝也得高称一声汉武大帝。
也是在这个时期,养成了华夏民族的自信,彼时的全国上下以汉为荣。民间更是流传着一句俚语“一汉当五胡”,在外经商的商人们更是喜欢在对外交易时昂首宣称自己的国度与民族。汉武帝也因此成为了千古一帝,他的名字与他的事迹被载于史书之上,供无数后人瞻仰。“汉”这一字也成了文明华夏民族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汉”更是成为了我们的族名。
那么汉武帝这位“千古一帝”又做出过什么事情?他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又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从汉高祖刘邦不忍匈奴骚扰,率大军远征匈奴却落得大败而归以致遭遇白登之围开始,新生的大汉就与匈奴成为了死敌。而从小在匈奴的骚扰和皇室姑姐的和亲中成长起来的汉武帝心中自然是秉承了先祖们的遗志,击败匈奴也成了汉武帝一生的事业。
当汉武帝成长起来后,他在军中的改制也逐渐发挥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汉军与匈奴的作战从输多胜少逐渐转变为胜负各半。可对汉武帝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他要洗刷在祖辈身上的耻辱,他要“壮志饥餐胡虏肉”,他要“笑谈渴饮匈奴血”!
于是汉武帝重用了卫青与霍去病等名将,频繁的主动出击,试图踏破匈奴王帐。可此时的匈奴也正值巅峰时期,草原上水草丰茂,崇尚野性的匈奴人经常通过搏斗来释放多余的精力,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汉王朝的精锐时竟也没有处于明显的下风。
但这一切的一切却都随着汉武帝一个天才的想法而改变了,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一个好的领导确实能改变一个团队的精神风貌。而汉武帝自然也是无愧于明主二字,当其发现几次秋后与匈奴的战争都未取得优势时,他便开始思考起来。正所谓“敏者善于思”,汉武帝在经过一番思考和与大臣们的研究后发现,匈奴在春季时会格外脆弱。
游牧民族的特性决定了匈奴人在寒冷的冬季内只能待在帐篷里,而无所事事的冬季也自然因此成为了匈奴繁衍人口的重要季节。而经过一个冬天的耕耘,来年的开春时分就成了匈奴女子们怀孕的高峰期,等到了金秋九月,第一批怀孕的匈奴女子就已经可以顺利生产了。
在此一番对比之下,汉武帝大手一挥改变了原定的作战策略,选择在新的一年的春季出兵。毫无准备的匈奴人被汉武帝的这波的变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惊慌之下的逃窜使得无数的匈奴女子与牲畜流产,给彼时的匈奴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要知道合格的战士和战马的培育周期都是十分漫长的,经此一役,匈奴与大汉的攻守形势彻底易转。
长乐未央
春季打仗汉军胜率最高,秋季是匈奴胜率最高
思青旗 回复 07-18 15:30
汉武帝时期是主动出击打匈奴,你说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在匈奴的实控区,但汉军龟缩在长城内的时候,你说的情况就不会出现[大笑]
一根稻草
人口下降了一大半,
彼岸花开
春季出兵。一是匈奴正处在储备粮草即将耗尽,战争绵延春秋两季,使得匈奴粮草下一个冬季储备不足,牲畜会大批量的草料不足,二是春天出兵,短期内士兵对温度适应比较好,只要秋天撤回来,不会出现适应不了草原大漠冬天的极寒天气,暴风雪,三是,主动出击,汉朝的春耕秋收可以保证,冬天只要防备匈奴南下抢劫就可以!四是,经过春夏鏖战,匈奴犯边粮草不足。如果强来失败,损失更大![点赞]
watch
汉武帝有多高明?专挑春季出兵,导致无数汉人女子和牲畜因此流产,汉人人口被消灭一半!
快到碗里来 回复 07-18 18:56
不是少了一半人,好多人跑到豪强下面混了,可以少缴税罢了
饮忘川 回复 快到碗里来 07-19 01:55
同化了,把匈奴帝国搞的半死不活
坚果
主动出击,消除隐患,利国利民,非腐儒可比。不是汉武帝,当年中原的发展早被匈奴人侵蚀殆尽
居士很忙
春季出兵,春耕荒废,汉人也得饿死一半。
山水 回复 07-18 15:24
种下农作物就出兵,老人妇女照料。打完回家收割,有问题吗?以为个个都像你一样脑壳
风中年华 回复 07-18 15:15
到唐朝府兵制之前基本没有什么职业军人
为你点赞
匈奴女子仅仅春天才和动物一样发情吗?[呲牙笑]
就是这一生 回复 07-17 20:01
冬天干事啊,春天正好怀三四个月,跑路容易流产[得瑟][得瑟][得瑟]
加钱哥 回复 07-18 10:30
大单于会让你不分时间地点的发情?士兵们都和女人鬼混,那还搞什么军队?
用户10xxx35
闲的蛋痛来这里满嘴跑火车
落雪无尘
反人类罪
雷电治疗总院院长 回复 08-07 07:11
汉建?
watch 回复 07-19 02:31
汉人被汉武帝消灭一半,你咋不出来叫唤!
君剑
赞一个
安盈
打胜仗有这么简单?不怕冷天下大雨受苦受累?
加钱哥 回复 07-18 10:31
你以为很难?很多事其实很简单
无言
乱讲!
凌晨
游牧民族太多,匈奴跑了,中亚和西伯利亚牧民又来蒙古大草原。[鼓掌][鼓掌][鼓掌]
用户10xxx50
汉宣帝更聪明,冬季出兵,一战解决匈奴。
装饰无锡
霍去病率800骑兵横扫匈奴大后方,屠杀了无数匈奴女人孩子,一举瓦解了前方匈奴战士的士气,历史并无详细描述,霍去病对待匈奴女人孩子近乎变态的孽杀史书不好意思记载,但有因必有果,霍去病英年早逝,其实是其应得的报应。中国数千年历史要说最心狠手辣,霍去病数第一。
天晓得
因为有个开挂的天才霍去病,
魔鬼 回复 08-26 13:36
当然是卫青历害,霍去病二十几岁就死了
在途中
该家伙不讲武德
用户10xxx52
一派胡言!选择春季出兵,是因为匈奴马匹牲畜冬季千里冰封缺草料。开春时马最瘦弱战斗力最差。而秋季马匹最骠肥体壮。
最爱
是不是可以说,匈奴多聪明,会选择秋季进兵[得瑟]
请搜寻
汉朝能赢匈奴在于花大价钱养骑兵,后面宋朝对游牧民族屡战屡败就是因为丢了河西走廊,没有优质的骑兵
一一
匈奴准备好牧草,深秋时,到中原烧杀抢略,正是天狼星从东南起之时,主战。所谓,西北王射天狼。
用户14xxx29
作者是个意淫狂
用户72xxx37
这才是英雄!对待敌人必须要狠!
KG
配图有病吧,就算你不配陈宝国,你配个黄晓明我都认,你配的什么玩意?
明
汉朝时代跟现在美国一样水平
蜜桑3ure
匈奴是现在中国哪里的人?
watch 回复 07-18 08:36
匈牙利。[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备忘号 回复 08-07 09:04
陕西人[笑着哭]
〆花环少女
汉武帝雄才大略,建立起来汉族人的民族自信心!
阿杜特
还有一点,只有吃秋天富含草籽的军马,才因为蛋白质摄入多而耐力高适合打仗,春天不行。反之,汉军春天进攻是,骑手每个人有一个大袋子装满晒干的豌豆,战前喂给马吃,打仗就有耐力。匈奴没有大量晒豆子的习惯,只能等秋天草籽多时入侵中原。光吃草,马的耐力很差,不能打仗。
阿白
按照冬季北方无所事事的理论,不应该是秋季出兵吗?
备忘号 回复 08-07 09:06
放屁,肯定是春节出兵,大家都放假了[笑着哭]
用户75xxx44 回复 07-17 14:44
农耕社会是秋季出兵,农耕秋季丰收,匈奴不一样,匈奴是牧民,靠放牧生活。春季是万物复苏繁衍的季节,人和牛羊动物一样春季多交配,所以说汉武帝春季出兵匈奴很高明
宁静致远
真缺德[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3xxx20
中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出兵自古是兵家大忌,只能防守。匈奴也是看到这点每年我们秋收他们就过来劫掠……
夏目
是因为有布病,导致的流产。
加钱哥
烧草原,搞恐怖偷袭,搞几次就没法放羊了
5678999
高明
书剑笑
汉武帝能战胜匈奴,最大的因素是天才将领卫青与霍去病横空出世。
李峰金 回复 07-17 16:23
没有文景的休养蓄备行吗?
胖青的猹 回复 07-18 18:01
没前面两代人的修生养息卫霍连马都凑不齐
阿离呀阿离
李广没有被俘过,是李广的孙子后来投降了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