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无锡景,太湖鱼米乡”。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无锡,古称梁溪、金匮,有“太湖明珠”的美誉。
日本侵华时期,这座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难逃日寇的魔爪,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进攻无锡
1937年11月16日,侵华日军兵分三路向无锡进发。图为正在准备攻城的日本敢死队。11月25号,无锡沦陷。
日本兵
站在木筏上的一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旁边是一座建在运河中的吊脚茅草屋。根图片注释说,这是一名日本的侦察兵,正准备渡河到对岸刺探情报。
南门
无锡沦陷后,坐船从无锡南门进城的日本士兵。远处遭受日军炮击的建筑还在冒着滚滚的浓烟。
军马
正在废墟中行进的日军战马。在当时,日本人不但武器装备远远优于中国军队,其配备的军马也非常优秀。这些马都是从欧洲引进后经过改良的产物,体型比中国本土马要大,也因此被老百姓称为“东洋大马”。
西成门
1937年11月26日,日军在无锡举行了入城式,这是每次日军攻占一座城市后必玩的把戏。图为从无锡的西成门入城的日本人,走在最前面是两名骑着高头大马的日本军官。
入城
跟在后面列队鱼贯而入的日本士兵 。城门头上还保留着“不嫖不赌不吃鸦片烟”的新生活运动宣传口号,上方被日军火炮击穿的大洞赫然在目。
百姓
这是第二年夏天拍摄的西成门,和日本人刚入侵的时候差不多,甚至连广告牌都没有变化,只是在城门上方多了遮阳用的凉棚 。西城门并不是无锡的老城门,而是一座1928年才开辟的新城门。
街道
入城后的日本兵耀武扬威的走在无锡的街道上。因为恐惧,无锡的居民都闭门不出,街道上空荡荡的不见一个百姓,当时的无锡几乎成了一座死城。
祭祀
日本人举行的祭祀仪式,一名挎着军刀的日本军官正弯腰撅腚向攻城中被打死的日本人灵牌鞠躬。 小孩子不知道害怕,还站在一旁看热闹。
无锡全景
沦陷之后的无锡城,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近景中的商铺建筑的屋顶已经在炮火中全部坍塌,只剩下了一个框架。
街头
曾经繁华的街头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变得一片狼藉。民国时期的无锡是苏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地和商品集散地,有“小上海”之誉,从街头林立的招牌可见一斑。
火车站
侵华日军占领无锡火车站后,站在站台上挥舞着武器和双臂狂呼“万岁”。无锡火车站始建于1905年, 1906年7月18日,沪宁铁路上海至无锡段正式通车。
天桥
无锡火车站内的景象。这里也曾经人声鼎沸,人来人往,如今也成为一片荒凉之地。天桥孤零零地横跨在铁路之上,不远处有一座房屋依旧在燃烧。
站牌
一名女子站在无锡火车站的站牌前留影,身后的车厢上喷有日本华中株式会社的标志。女子穿着皮鞋,夹着皮包,穿着十分时尚,其身份不得而知。
两女子
在日本人的镜头中,还出现两名身穿旗袍的年轻女子。图左的女子戴着墨镜和腕表,图右的女子偏襟上插着一支钢笔,可能是两名女大学生,在当时充当的角色同样无法知晓。
电线杆
停靠在无锡火车站附近的一列火车。在画面中,可以看到成排的木头电线杆,足以说明当时无锡地区的发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