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作为相邻的两个省区,虽然历史上曾短暂归属湖广,但是,对于湖南来说,广西不如同处洞庭湖的湖北那样一家亲,对于广西来说,湖南也不如同处岭南的广东那样亲如兄弟。
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广西和湖南的山水往事,总有些剪不断理还乱,不是单凭一腔西南官话就能说清楚的。
要说广西和湖南,总是绕不开五岭。
五岭,并不是一座山,而是指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由西到东地依次排列着,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这五条山岭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一直向东延伸至闽南。
也许在多山的中国算不上高大,但凭古时交通条件的确是难以逾越,而且五岭以北平原广阔,土地肥沃,一直都是鱼米之乡;而五岭以南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河流纵横交错,且山地较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天然的屏障不仅造就五岭南北截然不同的气候,而且将之与中原文明相隔离,在先秦就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众多部落,中原人称之为“百越”,由于他们过着封闭的原始生活,郦道元在《水经注》说:“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将之称为“蛮夷之地”。
虽然五岭的位置都在南岭山系一线之上,但其间层峰叠岭,大小山岭不计其数,史书单举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这五岭,并把这一地区称为五岭,这与秦军南征百越的进军路线有关。
因此,广西和湖南最初的缘分,就是从秦代开始的。
话说秦并六国、一统中原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派尉屠睢率50多万大军,兵分五路出击百越,其余两路从湖南入广西攻西瓯,一路由萌渚岭入今贺州,一路经越城岭入今桂林。
秦军进展顺利,出兵当年就平定了东瓯和闽越地区,设置了闽中郡。其余四路进攻岭南的秦军由于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之当地原住民的顽强抵抗,相持三年未能取胜,就连主帅尉屠睢也战死于西江畔。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人工运河,用于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又派任嚣与赵佗率援军出击,经过苦战,终于征服了南粤和西瓯(广东、广西)。“南取百越之地”后,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从此,东至海南,北至向户,南至越南中部,皆归于秦朝版图。
秦始皇能够征服岭南,而最大的功劳当属灵渠!
灵渠,也称为秦凿渠、零渠、陡河,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巧妙地联接起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亦被汩汩清流所化解。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民国《广西省》第四编兴安县:湘桂运河“古称灵渠,又名漓水。俗以其三十六陡,又名陡河。东起兴安县东南四里之分水塘,西南至文家村入大溶江,长约六十里。肇凿于秦监史禄,继疏于汉将马援,以利灌运,湘桂二省水路交通亦于是乎赖焉。历代疏修,共达二十余次,东则遮湘水之故道而改趋花桥以至大西门,后入于湘。西南凿渠五十余里,以通大溶江”。
自秦以来,从中原进入广西的主要通道就是湘桂走廊,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翻过萌渚岭的潇贺古道,另一条就是灵渠。
显然,灵渠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西汉所置的零陵郡曾辖7县4侯国,范围基本覆盖今天的湘桂边界地区,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城西南39公里处),东汉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后来才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
而桂林呢,正是依靠着灵渠这一南北通道,自西汉置始安县、东汉置始安郡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边小镇,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要城市。
整个灵渠水系,由北南两渠组成。
北渠俗称湘江新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大致与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畴间,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引流后,约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与湘江故道相会,全长3.25公里,最大引流量为12立方米/秒。
南渠自南陡口起,过严关,流至溶江镇老街的灵河口入漓江,全长约33.15公里,南渠引湘江水约3分,最大引流量为6立方米/秒。
由于受当地社会技术所限,人工开凿的灵渠宽只有8~15米,水深也不过1~1.8米,秦后两千余年的时间里,虽然历经多次修凿,但灵渠还是没能赶上工业社会发展的脚步,灵渠的运输作用逐渐被随之而来的公路、铁路代替,更多地成为了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如今,作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已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第五批),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成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游黄金圣地。
近年来,随着河运经济的兴起和航道开凿及船舶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湘桂运河。
经过多年的调研、评估,形成了湘桂运河东西方案,其中尤以东线方案呼声较高——
东线方案,由湖南省永州市萍岛经潇水至道县入永明河,在江永县城关附近的白岭岗开挖人工运河跨越分水岭,至桃川镇螺丝岭入桂江支流恭城河,经恭城河至平乐汇入桂江,桂江从平乐至梧州进西江干线,全长1260公里。其中湖南境内958公里,广西境内302公里。萍岛至平乐332.2公里,其中人工运河42.3公里,需改建、新建11座梯级,总投资估算260亿元。
而西线方案呢,由萍岛沿湘江而上经广西全州至灵渠下游4公里处的贺家塘,开挖人工运河,经田洞至太史庙穿越分水岭,再经铁路村与灵渠汇合,再沿灵渠稍作裁弯取直,至榕江镇汇入桂江。自湘江萍岛至桂江平乐长369公里,其中开挖人工运河长32公里,需建设32座梯级,总投资估算550亿元。
东西方案相较,东线在投资上的优势显而易见。此外,西线涉及灵渠和漓江,广西也出于对保护旅游资源而更倾向东线方案,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前期调研专家组也原则同意东线方案。
目前,湘桂运河开发已列入广西、湖南两省区的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国家《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也已经将湘桂运河项目列入规划。在今年的广西两会上,广西明确提出“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湘桂运河……项目前期工作”。
我们看到对于湘桂运河,两省区已有共识,且已有行动,比如湖南湘江干流航道8个梯级枢纽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广西梧州至平乐段也开始建设提升航道运航能力……
所以,建设湘桂运河,应该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用户96xxx82
今时不同往日,湖南人敢想、敢做。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湖南湘江山水也不懒。在十四五期间挖通、竣工湘桂运河后,湖南人会带着广西人闯五湖四海,所以广西桂林人要与湖南人携手合作建设好湘桂运河--湖南人是老大哥!
用户96xxx82 回复 03-01 13:58
本人也是广西人,一贯主张建成湘桂运河,这对广西有利,也对湖南有利。现在湖南和广西都申请建湘桂运河,已荣获国家批准立项,说明湖南人与广西人不但心连心,也与国家心连心,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情,而作为湖南人和广西人应该热烈高兴才是--你有同感吗?
用户96xxx82 回复 03-01 13:42
哈哈,本人脸皮厚,常常喜欢别人打脸。小心,在打别人脸的同时,自己的手会被震痛、脸会被震破--想破局也要看对手,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