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古诗词,展现了上元夜的热闹气氛,暖意在灯火阑珊处延续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2-13 05:42:51

元宵节既标志着新春佳节的尾声,也开启了新年的首个月圆之夜。当万家灯火次第亮起,街头巷尾被装点得如同白昼,仿佛空气中都融入了一派团圆与喜悦。

夜幕慢慢降临,一家人分工和面、包馅、搓圆,在欢声笑语中,就诞生了许多圆滚滚的汤圆。轻轻地咬上一口,一股醇香在舌尖弥漫,也透出了幸福的味道。

古代的上元之夜,街头巷尾花灯绚烂,宛如繁星落入人间。男女老幼穿梭于熙攘人群,在烟火盛景里寻一抹团圆的暖、岁月的安。下面一起读诗,四首古诗词,展现了上元夜的热闹气氛,暖意在灯火阑珊处延续。

上元夜

初唐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人劝漏壶不要催促时间流逝,表达了对上元夜的不舍之情,更希望欢乐能持久。整个夜晚城门一直大开,展现了元宵节解除宵禁,人们自由游乐的景象。

后两句采用反问句式,抒写了人们纷纷出门赏月观灯,从侧面烘托出节日的盛大气氛。全诗语言明快,节奏流畅,洋溢着喜悦之情,更是极具感染力。

南乡子·宿州上元

北宋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上阕开篇勾勒出春雨初歇、众人出游的清新画面。自称“江东归老客”的苏轼,也被欢乐的人群吸引,悠然自得,流连忘返。“白酒无声滑泻油”,这一句借美酒倾倒之态,映衬了宴饮的欢快。

下阕换头先写烟花绚烂,再描绘佳人山水,尽显热闹美好。宿州的热闹气氛,与过往任职之地的清冷,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出先生对宿州的喜爱,结尾更是由衷地盛赞宿州山水和百姓。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新,以乐景抒写乐情,充满了婉约情怀。

元夜

南宋 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朱淑真的这首七律通过描写元宵夜的热闹气氛,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内心世界。起首两句描绘出元夜灯火辉煌、鼓乐喧天的景象,渲染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颔联笔锋一转,将欢乐置于愁忙之中,同时也勾起才女对过往的回忆,新旧情感交织,体现出内心的矛盾。颈联表达出对美好的珍惜,并希望能尽情享受当下的温柔时光,即便月色朦胧也无碍欣悦之情。

结尾抒情,诗人在赏灯时清醒地意识到相聚无常,明年未必能如此相聚,从而使得欢乐中添加了一丝忧虑。作者以乐景写哀情,情感细腻深沉,展现出才女内心深处难以排遣愁情。

元夕

元末明初 · 德祥

上国当元夜,金吾不禁行。

笙歌喧甲第,灯火灿王城。

万户春同色,千门月共明。

举头天路近,不敢纵歌声。

德祥的这首五律描绘了元夕的繁华,流露出诗人的复杂心境。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以及解除宵禁的事件。

颔联具体描绘富贵人家笙歌阵阵,王城内外灯火辉煌,尽显节日的热闹景象。颈联展现出千家万户沉浸在节日氛围,并以“月共明”三字,营造出一幅祥和、团圆的画面。

结尾陡然一转,诗人抬头仰望,想到自己游赏之处离皇宫很近,即便满心欢喜,却不敢纵情高歌,体现出一种极其谨慎的心情,也让整首诗在热闹的表象下,隐藏着一丝压抑与克制。

0 阅读:22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