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欣作客湘图开讲:禅心剑气相思骨,是谭嗣同诗旅人生的写照

阿山的诗和远方 2023-03-25 12:18:56
近日,青年学者、《谭嗣同年谱长编》作者张维欣应湖南图书馆邀请,作客湘图讲坛,以《禅心剑气相思骨——谭嗣同的诗旅人生》为题举办讲座,在谭嗣同作品所呈现的“真历史”中还原了一个“真性情”的谭嗣同。

讲座中,张维欣从谭嗣同存世的200余首“诗、词、铭、赞”中选取40余首进行赏析,从诗作文本、读书笔记、士人日记与回忆录等史料出发,以诗词证史,亦以史料来诠释诗词,试图将谭嗣同的才情与悲喜通过其人生经历浮沉来呈现。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人物、诗人。

当代著名诗词家徐晋如曾以谭诗“禅心剑气相思骨”来比喻诗词创作的三要素。张维欣认为,谭嗣同的性格具有三个特点,恰如其诗句“禅心剑气相思骨”:禅心,即心中有“道”;剑气即气带侠义;相思骨即性情中人。

这位在清末诗坛独树一帜的青年诗人,是当时诗界之翘楚。诗如其人,他的诗风狂宕恣意、奔放奇崛、浪漫瑰丽、蕴籍雅琢。在他生前,他所著的诗集就已在南京出版刻印,“生平诗文犹脍炙人口”。

唐·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中认为,传统诗词创作具有四个要点: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就是说,感情是诗词的根本,语言是诗词的苗叶,声音是诗词的花朵,思想是诗词的果实。白居易以树的各部分来比喻诗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张维欣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把谭嗣同的诗旅人生分为少年时期、西北十年时期、湖北随宦时期、候补江苏时期、维新时期五个阶段,并介绍了谭嗣同的亲属、师长、好友情况。

谭嗣同的少年时期即1岁—13岁(北京、浏阳、赴西北途中)。在他13岁时,写了人生第一首作品,唯一一首非唐宋诗人的作品,唯一一首少年诗人的作品《潼关》: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诗中,流、入二字都是动词(活虚字);犹、不是副词(死虚字)。此诗豪气充溢、壮思横飞,有颠转乾坤之志。作者用山形险峻、雄关耸峙、河流湍急的阔大壮观的气象来隐喻自身不甘束缚、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

谭嗣同13岁那年还写了《雪夜》和《道吾山》两首五言律诗,张维欣重点提示了《雪夜》中每一句诗中间一字的用意。她说,《道吾山》诗中首联“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为语序错综,颔联颈联采用了十字格,每联十字只描述一重意思。

雪夜

雪夜独行役,北风吹短莎。冻云侵路断,疲马怯山多。

大地白成晓,长溪寒不波。澄清杳难问,关塞屡经过。

道吾山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古寺云依鹤,空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谭嗣同的西北十年时期即14岁—24岁(西安、兰州、天水、新疆等地)。

15岁时写了《送别仲兄泗生赴秦陇省父时年十有五》一诗。

18岁时写下《甘肃布政使署联》:“云声雁天夕,雨梦蚁堂秋”。同年,还撰写了

词《望海潮·自题小影》: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

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

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

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

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

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

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此词抒发了壮志消磨,事业难成的感慨,表现了词人虽从小存雄心壮志,后来却壮志难酬的抑塞之感。

谭嗣同21岁时写下《武关七绝》《蓝桥七绝》《怪石歌》《秦岭韩文公祠七绝》,23岁时写下《西域引》,24岁时写下《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篇》,表达其深切的悼念、怀人、追忆之情,同年还写下《三鸳鸯篇》《秦岭》。

湖北随宦时期,即25岁—29岁(武昌周边),跟随在湖北为官的父亲身边。

他一生酷爱弹奏古琴,并制作了崩霆琴和残雷琴,经常借琴抒怀。

25岁时写下《崆峒》《卢沟桥》《自平凉柳湖至泾州道中》。26岁时写下《览武汉形势》《谈艺六绝》《安庆大观亭》《残魂曲》,27岁时写下《画像赞》,28时写下《鹦鹉洲吊祢正平》。

候补江苏时期即30岁—32岁(南京、上海、杭州等地):

30岁时写下《和仙槎除夕感怀四篇并序》《金陵听佛法诗》。32岁时写下《似曾诗》四首。

谭嗣同新学诗用典分为古典、经典、佛典、西学。这是诗界革命的前奏,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

北京时期即33岁-34岁。谭嗣同33岁时写下《题江建霞东邻巧笑图诗》。34岁身陷囹圄,写下后世颇有争议的《狱中题壁》,在牺牲前写下《戊戌北上留别内子》等诗。

张维欣还分析了谭嗣同唯一的骚体诗作及《城南思旧铭并序》。

谭嗣同,这位生于北京、长于湖湘的天纵英杰,其诗词亦成就斐然,然而却鲜为人知。世人所知唯有一句难以郑笺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却远远不够。

谭嗣同性格任侠桀骜,却又多愁易感。这决定了他诗歌创作风格的多元。在青年时期的西北十年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边塞诗作;求学交游期间,又不乏富有思想与细腻感情的诗作;三十之后,又引领“诗界革命”,运用大量西学、佛学典故入诗,开拓近代诗歌新疆界。

讲座结束后,张维欣还回答了现场热心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为大家签名赠书。

这次讲座,张维欣通过对谭嗣同诗词代表作品的赏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血肉丰满、铁骨柔情的谭嗣同,也使大家增长了诗词创作方面的创作技巧和清末民初的历史知识。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