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6月4号发射升空,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次成功。嫦娥6号在月球背面的标志符号“中”和“我看中”的微博,体现了它独特的文化内涵。
欧阳自远院士,中国探月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对这次探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首先,在未来的技术战争中,月亮被看作是一个制高点,而占领了月亮,就等于拥有了对地球的控制权。其次,月球上蕴藏着大量的资源,这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耗竭而准备的一种战略储备。另外,月球上没有磁场,没有温度,温度也很低,这是专门用来检测技术产品的好地方。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对天文观测也有很大的好处,它可以成为中国进行深空探测的一个踏脚石,从而降低其对航天器载荷的要求。从历史上看,中国曾经错过了一次重要的全球性探险机会,而现在,中国正努力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以便在未来的科学和技术上保持领先。
嫦娥6号的使命是利用机器人手臂和两米深的钻孔机,在艾特肯盆地的南极地区,对其进行快速、智能化的采集。在采集完毕之后,探测器将样品自动打包,并在六月二日到三日成功发射,然后返回地面。在这次飞行中,嫦娥6号也特别展出了一面代表中国在材料学上取得进展的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中国国旗”。
日前,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由“鹊桥 II”中继卫星拍摄的“嫦娥六号”登陆月球的高清图像。这一系列的成功,既显示出中国在深空探测上取得的成绩,也显示出中国科学家把古老的神话和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的独特角度。
嫦娥6号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正按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地完成了探月计划。自2004年度探月工程启动,至“嫦娥一号”成功升空,中国对探月工程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人们提出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人民生活中的时候,探月计划却显示出中国在世界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野心和潜在的前景。
关于是否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空间探测,意见分歧很大。人们相信,把珍贵的资源用于遥远的空间开发计划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社会不公。他们认为,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应该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投资放在第一位。
但是,对持续进行月球探测和空间探测的支持者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相信,空间探险不但可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革新,而且可以激励新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长期而言,对月球及其它天体的研究,将会为地球提供重要的资源,例如稀有金属及3 He,而这些都是未来洁净能源的重要来源。同时,空间开发还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为解决人类所面对的各种挑战搭建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平台。
事实上,空间科技的发展已经在地球上得到了切实的运用,比如改进了通讯,天气预报,灾难管理, GPS等,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所以,在空间开发上进行投资,其实就是在为人类的未来做一项投资,藉由科技的进步,促进经济成长与社会进步。
中国在推进空间开发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忽略本国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在教育、卫生、基建等方面不断加大投资,以求在科技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一双轨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各国在不落在世界科学和技术竞争中掉队或忽略本国根本需要的情况下,实现整体的发展。
总而言之,尽管月球探测与空间探测仍有许多挑战与争论,但却开启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方向。中国在此方面的不断投资与成果,不但显示出它的科学、技术力量与眼光,更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所以,在保持对地球资源的平衡的同时,持续进行空间探测也许是一个具有远见的选项。
别提伪专家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