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国藩16岁以前,那时候的曾国藩跟着父亲这曾麟书读书,如今很多人知道曾麟书这个名字,说到底还是因为曾国藩有名,才会有人认识了曾国藩的父亲叫做曾麟书。
如果曾国藩是无名小卒,那么,就没有人会认识他父亲,这就是大孝尊亲的道理,一个人出名了,让家族也跟着争光了,这种属于一种大孝,看看如今的社会上的许多“红人”、“网红”,你要问问自己,自己出名了以后,是一种好的名声,还是一种不好的名声,给家里人有带来什么影响呢?
在曾国藩16岁的时候,他去参加了沙府童子试考,曾国藩原本以为自己考的不怎么样,没想到他竟然考了个第七名的好成绩。
看如今的很多家长,只想着让孩子考第一名,孩子考了第二名以后,回家还要挨骂,这样的家庭教育确实要改善。
曾国藩的父亲看到儿子考了个第七名的成绩,他觉得曾国藩不错,是个读书的料,就找了一个老师好好教曾国藩读书。
曾国藩之后也表现不错,23岁的时候就考了秀才,24岁进入岳麓书院读书,考中了举人,虽然名次都不是在前面,却也算是优秀了,到了26岁的时候,曾国藩考进士,但是,没有考中。
曾国藩没有考中进士,有点失望,父亲就跟他说,没有考中没有关系,因为大器往往是晚成的,看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物,诸葛亮就是这样默默地潜了27年,后来下山以后才有了了不起的表现,曾国藩也是这样的人,他就是大器晚成的人。
相反,看那些还没有准备好,就身居高位的人,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危险的,只有那些静静的,认真在沉淀的人,才懂得大器晚成的道理,凡事不要操之过急,慢慢就会得到结果。
Goodbye。
有啥可愁的,我们就不能犯错?言论确实偏激了一点,思想是武装大脑的工具,用于塑造人心,代表了对世界的认识思索总结向往,它是美好的,指导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让我们内心有所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