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到过去,试着抱你在怀里——GsoundCloudyBay云雾之湾动圈耳塞

耳机林sir 2024-06-06 21:00:56

B站有些账号,专门分享当年的一些老动画,各种精细的手绘画面,飘过的弹幕里一句句都是:“现在才知道,我们才是吃细糠长大的”“这糠太细了,细得让人想哭”诸如此类的话语。

虽然毫无疑问有着玩笑话的成分,不过我由此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在那个家乡小城里,能买到的正版磁带种类并不算多,但反过来说这些专辑都会足够棒,可能你随手挑一盘没事儿听一听,过些年才明白这乐队在世界范围内已属大拿,这张也是公认的经典——不经典的正版磁带,是无法大量制作引进版并卖不到那个小城市去的。

故而,明明是物质享受匮乏的年代,所接触到的产物事后证明却都是真正的“细糠”,都属于那会儿不懂没关系,它已经影响了你,将来懂得意义了你会感谢的存在。书影音方面皆如此的情况下,相关审美想很差都难——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互联网时代时,我已经是塑形完毕的成年人了。

拿这些扯闲篇来做开头,是因为前阵子老朋友基哥跑来找我,他说他要做一个自己的耳机品牌,东西已经弄差不多了。这件事本身并不值得意外,自从几年前他南下去了广深我就懂,他早晚会自己做品牌的。意外之处在于,他所选择的产品道路,十分的有自己主张,十分的跟别人不重样,近乎逆流而上的做法:他是要把自己对声音的审美传递出来,而他的这个审美,用一首周杰伦的老歌名来形容的话,就是《回到过去》。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副耳机的外在吧,品牌名叫做Gsound(基音声学) ,产品英文名叫做Cloudy Bay,中文名云雾之湾(有朋友戏称为“连云港”),型号为GD-01(同样被起了外号叫做“基塞一号”,外号多很多时候是人缘不错的体现), 是一副很传统的标配3.5线材的动圈耳塞。

说是传统吧,从包装到面板装饰这些外在部分,又透出一股子“不正经”的俏皮劲儿,萌萌小猫侧躺的外包图案+腔体上的几何小猫头,视觉上你没法说这是什么“大厂范儿”的作品,倒是很有一股子“欸你别管那么多好玩就行嘛”的意思……仔细想想,这塞子很像是当年僵尸那种品牌的感觉,发烧友自己做耳塞,声音部分很认真,其余环节不妨随心一些。所不同的是现在的供应链比那时候发达了太多,可做的成熟选择多了太多。故而从配件到收纳包、从线材选用到腔体工艺再到佩戴,都整合得非常完善,基哥之前也在别家做了好几年耳塞了,经验值是肯定攒够了的。

双色树脂一体成型

纯手工多层滴胶面盖

精密CNC内腔结构

10mm LCP球顶复合振膜动圈

铝合金喷砂声导管

四股无氧铜线材

标配Deep Blue双硅胶耳套

牛津布硬壳收纳包

以上卖点是我从产品资料里复制的——是的,哪怕是发烧友自创的品牌,也会搞一份资料归纳一下卖点的,毕竟已经是2024年了,这些进化,是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这个表面工艺,实际上怪费劲的,手工做的类似滴胶手工艺品的壳子,双层拼色浇注+表面洒金粉+低致敏性光油封层,每一批腔体都需要好几个人忙活一周以上,CNC内腔工艺和铝合金喷砂声导管都属于良心配置,振膜和线材实际上限于定位没有配得太疯狂,而是尽可能服务于想要的听感。

最终Gsound Cloudy Bay的定价则落在了334元这个比较奇怪的数字上,我也不知道有啥特别含义,但……他做耳塞的话,如果不折腾出一些奇怪的点,倒是更反常。

同时,基哥还做了个售价99的配件箱,箱子里最主要是一条4.4平衡线,除此之外有一块手感很棒的擦镜布、一个转插头、一盒蓝色硅胶套,其实那个箱子还怪实用的,已经有认识的朋友把它内部挖成奇怪形状拿来收纳各种音频设备了,这个叫做TK-01的配件箱跟耳机一起买套餐价419元。

好啦,让我们来说声音,本身作为一款耳塞,声音就是重中之重,Gsound Cloudy Bay这种烧友创业的塞子就更是如此了,尽管它的卖相、佩戴舒适度也都很不错,但大家最终好奇的依然只会是它的声音。

从风格来说,这是一款复古到令人有些猝不及防的耳塞,说实话我听了两耳朵我就去翻抽屉找僵尸PR200MKII了,就它那个老流行塞的味儿使得我必须明明白白比较一下这两个横跨十几年的耳塞,然后一耳朵下来后者自然素质声场三频是远不如的,可更要命的是连“老”劲儿它都不如,仿佛基哥这个云雾之湾才是更老的那副——味道上来说云雾之湾低频更从容舒缓、当然也更凝实更给弹性,中频更自然润泽饱满有密度,包括拿PR672来对比也会觉得GD-01相对而言味道更“老”更模拟流。

这让我想起来那些年,大家会去收爱华的老平头塞,包括去怀念几大厂商更古早的头戴型号。因为耳机这种音乐回放设备的发展,都是随着时代前进而越来越强调素质流的,这里自然包含了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也包含了主流音乐审美的迭代变迁,故而老东西大多数在速度感上都更缓,这种缓使得它们更容易在瞬态和动态表现上丢分,反过来则会给出更多的情绪和更具渲染力的范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你拍照越用滤镜,细节越弱化,而色彩氛围反过来越强烈,这是类似的道理。

Gsound Cloudy Bay以单元素质而论,实际上限蛮高,然而听起来它在横向声场上表现并不优秀,分离度也不出挑,这是基哥为了平衡中频密度和驱动性故意为之,如果前腔阻尼做小点哪很容易就更开阔也更清晰,这也是很多大厂会选择的线路,无论如何得让消费者一耳朵觉得素质挺高不然咋跟别人竞争啊?但基哥要的是相反的——他觉得塞子嘛,声场的大和小是相对的,再大也没法跟头戴和音箱比大啊,他又觉得素质虽然重要,却绝对没有味道重要,最终他的决定是:保味道。

于是,他做了这么个味道非常模拟、复古、乃至可以被称之有些古老的,返璞归真味道的这么一副耳塞,当然了,我刚也说了这单元的素质是蛮好的,故而听下来就会发现其对于细节的回放呈现是优秀的,只是它的诠释方式并非强调分离度的流派,而是更倾向于对乐器和人声进行“形体、密度、韵味”三者并重的表达,尤其关于密度这件事,虽然能让你想起老塞子,然而零几年那些老动圈也的确不可能拥有这么优秀的密度,会比那些老同志给的能量更实在更直接,同时不侵略很舒服。且由于泛音柔缓故而乐器间的遮蔽在所难免,我不能说这个塞子多么多么的现场——相对于现场或者监听,它则更能给人“老器材”的昨日重现感,它的低频一点都不凶,它重心都是放在中频的。

以及,换上TK-01配件箱里的那条平衡线之后,声场层次感分离度这几个点会被加强,顺滑柔和的体验则相应缩水一丢丢,真的只有一丢丢,不光是说这个平衡线还不错,主要原因是这副塞子的声音调得太有主张了,以至于我又胡乱换了几根手头的线材,除了证明它的单元素质有更高上限以外,都没有拧走它本身的味道,这个倔强而复古的调音,港真我自己是蛮喜欢的——起码说它跟我手头别的塞子一下子就区分开了嘛,其它那些小家伙有些很现代有些很均衡,还没有一个这副味道的。

那么,Gsound Cloudy Bay这么一副特征很鲜明的耳塞,适合什么人买呢?

1、想听老味道的,你可以买,这个东西真的不可多得,跟教科书曲线流逆向而行,模拟味儿给足。它复现了一种好久不见的音乐审美,或者说延续这种“Old School”审美的塞子在断档多年后终于有人续上了,并且附送了新时代的完善度、佩戴舒适度、包括配件都属于很放心很有诚意的。

2、爱听老歌的,你可以买,哪怕你对耳塞了解不多也无所谓,只要你知道这个塞子它是听起来很舒服很耐听的就行,而且它不难推不挑前端,你不用担心它难伺候。

3、但如果说你对分离度和声场很看重,或者习惯于新派调音,那它的确不适合你,它很明确了选择了相反的一条路,它不适合对瞬态、透明度、微动态很看重的人群,这个价位自然有别的塞子更擅长这些,实际上以目前的市场形态,中低端价位擅长素质的远比重视味道的多。

4、纯属好奇买着玩的,可以入,因为好奇心这件事图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特点够好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Gsound Cloudy Bay包括它那个TK-01的配件箱,都比较好玩,可以一起入。

文末,我觉得现阶段市场的主要矛盾,早已不是耳机种类不够丰富性能不够完善这些事儿了,更要紧的是“部分品牌无法引领乃至跟不上人民日益丰富的音乐欣赏需求”,再讲白一些就是现在以互联网原住民为主体的这一代人,其中爱听音乐的那部分人,他听的可比当年要杂得太多太多了,他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到了最后一定程度上就会演变成“哪个牌子的耳机我觉得他跟我审美趋同度高,我就喜欢他”,那么品牌传递自己对声音审美的理解,就变得越发重要,你可以很奇怪,但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张。

啥?你说你们全公司的人都不听歌?只有展会前才往播放器里拷两张试音碟?

那行吧……那大家,开心就好……

OK,就写到这里~

Gsound Cloudy Bay,连云港基塞一号,有情怀有特点有意思,我喜欢这样的产品。

0 阅读:0

耳机林sir

简介: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