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都不敢这么写——来自奥地利声学的完美旗舰大耳TheComposer

耳机林sir 2024-05-31 18:05:39

有的时候,翻看那些史书,代入一下古人的生活,会觉得祖先们挺不容易的——生产力进步缓慢的几千年里,百姓们面对税收和徭役辛苦耕作,所图不过一时安稳,纵然某一世投胎成了个帝王贵胄,同样要面临鬼神莫测的天灾和疾病问题,饮食娱乐如今看起来也算不得丰富。

相比之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若说与古人们听,他们是绝不敢信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路狂奔,吃的普遍比皇亲国戚更丰富更健康,医疗条件的提升使得平均寿命达到了史官们想都不敢想的地步,再加上作为一个中国人承平日久治安极佳,改开四十多年就达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国成就……

真的,稍微琢磨琢磨就明白,这剧情在历史上属实是有些夸张了,古人写爽文都不敢这么写,这一切太魔幻太奇幻——就像一个射击运动员蒙着眼睛转着圈随手开枪,完后摘掉眼罩一看枪枪正中十环一样,已经不是你打得准不准的问题了,而是说怎么打靶子都接着住,怎一个神奇了得?

之所以开篇扯这么远,是我最近又发现一件靶子接子弹的神奇事情,这件事使得我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论者,再次觉得这世界总还是存在着一些超现实的诡异……

这件诡异的事情,请容我以尽量简短的文字叙述给大家听:

众所周知,我对于AKG这个品牌,那是相当有感情的,那么前些年我会自然而然的设想过——森海有HD800系列和更高定位的奥菲斯系统,拜雅有T1系列也还是镇得住场面的,然而AKG这边呢,K240、K271这些它虽然拿来听歌也不错但毕竟只是个千元级选手,K501/K601/K701/Q701这一票两千级别的选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不太好被称之为旗舰级产品了对吧,大手办漂亮归漂亮可它咋说也只是上个时代的风骚选手,更贵的K812自然素质上了一层楼,然而在我看来K812身上有着一种“前期设计时候团队内部有明显分歧、于是导致后期再努力弥补声音也充满遗憾”的感觉,它,也远不是我认为完美的AKG旗舰大耳。

正当我漫无边际想着这些事儿的时候,不妙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AKG这个品牌开始了它多舛的命运历程,虽然现如今你还能在三星的真无线上看到这个LOGO,乃至可以在凯迪拉克的车里见到AKG品牌的音响系统(这个其实稍微有点扯,毕竟AKG从来不是个做箱子的品牌啊),但是关于其HiFi路线的大耳机,就基本没了下文……有感情不代表考虑问题感情用事,那之后其实大多数人也都明白,关于该品牌很多遐想,也许只能当做生命中的遗憾美来对待了。

但是,你能想象么?完美的AKG旗舰大耳这件事,明明看着已经没影儿了,然后你垂头丧气的对着天上乱开一枪,忽然又一次,一个靶子不知道从哪儿飞了过来接住了子弹,这一次,又是十环!

诡异吗?神奇吗?惊喜吗?

事情起源于2017年,原AKG奥地利工厂的22位核心成员联合创建了一个叫做Austrian Audio,中文名“奥地利声学”的新品牌,并且宣传这个品牌旗下的所有产品都会坚持在奥地利设计、研发、以及制造,原汁原味Made in Austria——我知道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设想了,是不是这22位老师傅觉得当时的AKG已经过于商业化,使得他们原始的抱负与想法越来越难以被落实,又或者说在AKG K812的设计过程中他们已经与资本家们就各种问题闹过不少矛盾,最终干脆老哥几个自己干,只要咱们还在,《三大队》就还在?

你别说,还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故事,那之后他们推出过Hi-X15/Hi-X50/Hi-X55/Hi-X60/Hi-X65以及Hi-X25BT等各款产品,只是由于这些产品的定位都没那么旗舰,所以暂时跟咱们前面铺垫的那个故事没有彻底呼应起来。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家Austrian Audio不是不打算做旗舰大耳,相反人家可能是因为太想做一款自己理想中的旗舰大耳,才埋头研发了很多年,现如今,这款产品终于来了,它叫做——奥地利声学(Austrian Audio)The Composer!

奥地利声学Austrian Audio的这款The Composer,开箱起来很有仪式感,木箱子很容易让人想起AKG的得意之作KK,耳机本体的设计又经典又不乏结构上的新颖,颜色较为低调,两侧点缀的小红点又会使人联想到Thinkpad——还真是,这种低调灰里一点红的搞法,蛮经典的,兼顾了大气与耐看。

其主菜采用了直径为49mm动圈单元(是的,还是动圈,至于为啥不去搞平板或者静电,我估摸着奥地利声学的老师傅们,可能骨子里都觉得耳机还得是动圈的对劲,这个下文详细说),辅以Austrian Audio最新的Hi-X技术以及强大的N52钕磁铁,频响范围达到了惊人的5Hz-44kHz,阻抗22欧姆灵敏度112,由数据你就看得出这耳机的驱动门槛绝对不高,当然有些朋友也会因此而担忧:它会不会像有些AKG大耳一样,数据看着怪好推,实际上搭配起来却祖传的麻烦呢?

佩戴设计得非!常!棒!无论横梁、耳罩、还是可供调节的部分,都做到了极其的科学舒适且不会自己跑位,保证你随时拿起来戴上去就刚刚好很舒服,然后连戴几个小时都不重不压不闷。这个设计水平和用料都是又顶级又足够与时俱进、且绝对禁得起岁月考验的,光戴不听你都能明白这耳机为什么是旗舰级。

耳机线很贴心的送了三根,分别是3.5、4.4和XLR长线,等于把大家所有的使用场景都一步到位给配齐了,不会存在说买了耳机之后你还要辛苦去找三方线材这种困扰,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线材是直接插在腔体外侧的,这额外带来了一个好处——绝大多数头戴耳机的线材接驳在腔体底部,于是佩戴之后线材会贴着你的脖子自然下垂,这种“贴脖感”有些人会不喜欢,有些人甚至因此导致脖子处皮肤过敏,更常见的现象则是你头部的汗水在流经脖子时会沾浸线材时间久了会腐蚀线材外皮……这些事情在奥地利声学The Composer这里就都不存在了,一个堪称精妙的设计!

声音方面,开声的第一印象,我会觉得它的声音相当霸气,那种声场和气势先给你打满十分的劲头,宛如电影里真正大BOSS的登场般,上来就让谁都没法小瞧,于是眼睛一亮,于是慢慢细品并且煲机,于是换了很多不同前端,于是在听了足够久之后,关于奥地利声学(Austrian Audio)The Composer的声音,我差不多能做出一个自认为有把握的评价了:

首先,这是一副拥有绝对意义上旗舰级声音素质的动圈大耳。声场刚刚说过它很大,相对于封闭式旗舰那种再大都还会担心一点内反射效应,担心一些边际感的情况而言,The Composer能提供的是那种真正的开放式旗舰大耳能给予的辽阔宽广,以及非常自然渐止的边际效应,这使得你在聆听大编制交响乐时,仿佛置身一个高水平高规格,且位置又紧靠前排的音乐大厅,墙壁带来的反射效应会被合理的物理设计和声学装修很高明的消弭,虽是室内体验亦如同旷野。以形状而言它的横向未见得是我听过的头戴里最大的,纵向却很惊人,私以为奥地利声学的设计师们,可能是参考了前些年的一些头戴耳机过于强调横向而使得纵向对比起来更加短板的状况,刻意去加强了纵向,加之其设计也更新颖更科学,故而得出的是一个浑圆度更佳,立体感也更加漂亮的声场。在这里乐器们的层次感绝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左右排布,而会在纵向和远近上更为错落,听起来明显更为拟真,框架也十分井然。

低频作为这副耳机的根基,砸得那叫一结实,就不跟你虚头巴脑的,有优异的量感丰满的结象和旗舰级的形体反馈,低频乐器的凝实和澎湃都能做到直接、猛烈而细腻生动,下潜深度也很赞。更秒的是它的低频绝不死板,反而在冲击力和聚焦都很优秀的前提下又能给你很鲜活的弹性和气息度,听起来乐感足律动佳;中频方面饱满而富于生机,不瘦不碎,健康密实有韧性,无论是歌手还是乐器都能在有血有肉,还给磁性,还给你许多细微的震颤和舒服的余韵——可能从风格分划而论,这个中频是倾向丰腴一些的,再延伸一些说它是更倾向于“欣赏”而非干活味道的,简单理解就是要好听,在好听的同时它的分寸感也拿捏得很高级,绝不混乱乃至HUFI,相反它的中频在分离度、揭示力和微动态刻画方面也是一个动圈旗舰才做得到的程度;高频有着明媚而不至刺耳的亮度和优异的空气感,整个一股子我很强但我不显摆我有多强同时我还一定要让你听起来心旷神怡才行的架势,给不错的透明度,给很好的细腻度,给一点点仙气,再给不少的弹性,妈的,舒服极了。

其次,它十分的和谐自然,十分的宽松平和。老烧都知道,每个品牌对声音的审美经验、审美路线都是有天然差异的,有些品牌可能会更加强调中正严谨,有些品牌又过于执着于洒脱不羁,当年的AKG给很多人的印象则是——这个来自奥地利的品牌既不落中正,又在大方明朗之余很不喜欢太端着,其代表作无一例外都会提供很高的自然度,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鲜活感和空气感。The Composer正是如此,它一点都不拧巴(是的,这里基本是在点名批评K812了),相反有一种初心如此于是浑然天成如此的从容感,它的整体立意和最后量产出来的声音走向,一定是高度契合的,一定是完美符合了制作团队的心意的。如果你想要听听又工整又自然的声音是怎么回事,想要体会下又严谨又松弛的氛围是怎么个搞法,想要欣赏又正确又不拘谨匠气的音色是什么样的气质,你一定要试试这款耳机,一句话形容就是“正宗老奥地利味儿!”

最后,它对于驱动力的要求真的很让人惊喜,就真的是一点都不难搞你知道么?像样点的小尾巴能凑合撑起框架,万元级的国砖就给整得蛮好(甚至不到万元的一些型号,比如凯音N3U也会非常好听,而且搭配起来很契合),上台式机可以发挥出不小的潜力,却绝不会存在说在电流电压音色风格上挑剔的情况,也就是说它可比什么AKG K701之类的型号好对付多了,你完全可以秉承有啥用啥的思路来对付它,这还真就是个好推不出恶声的旗舰大耳。

以及,可能有朋友会好奇它跟那些平板类、静电类的大耳比,孰优孰劣,毕竟两万多块钱,无论什么换能原理,作为消费者来说选择空间都挺大的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平板和静电换能原理在当下很新锐,在分离度信息量速度感这些方面,通常意义上都是具备着不小的优势的,但是这些优势相对于传统动圈大耳而言,它并非是全方位的,就像圈静铁耳塞之于类似价位的动圈耳塞也做不到全方位优势一样,这事儿,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消费者自身的喜好。

比如,你要是听完一个动圈大耳,再去试听另一款类似价位的平板大耳,然后你觉得后者精细度明显占优,各种更犀利,各种给细节,你更喜欢后者,那这很正常。

反过来,假设你先听的是那个平板大耳,完后再来听The Composer,听完你说卧槽比起来这个低频才是有能量的这个中频才是扎实的,这个结象感和形体感才是更饱满丰润且有力度的,比起来前面那个耳机就显得气虚了,我更喜欢动圈这个,那这,也很正常。

不正常的事情其实是,我真的以为这子弹打空了,完美的AKG味道的旗舰大耳怎么可能还等得到?这世界上的事儿哪儿是你想就能有的?结果没曾想,这子弹在天上就这么转转悠悠飞了好几年,忽然出现了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叫做奥地利声学(Austrian Audio)The Composer的靶纸,正中间接了个结结实实,十环!完美的奥地利旗舰动圈大耳机,真的就出现了!

这世界的太多惊喜,爽文都不敢这么写啦~

0 阅读:27

耳机林sir

简介: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