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切的一切.......都要从9世纪的基辅罗斯讲起。
“斯拉夫人”是生活在古代中欧和东欧的一个民族,起源于喀尔巴阡山脉以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波兰境内。在公元7世纪左右,古斯拉夫部落有三批人收拾包袱离开了这片故乡,分别向西,南,东三个方向迁移。分裂后的斯拉夫各个部族,也演化出了今天欧洲的很多民族,比如属于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属于西斯拉夫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属于“东斯拉夫”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斯拉夫人的三个分支
公元9世纪的大维京时代,维京贵族留里克的军队占领了东斯拉夫人的部落,建立了罗斯汗国,上层是维京贵族,下层则是东斯拉夫人,经过几百年的融合,维京贵族逐渐斯拉夫化。9世纪末,以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东斯拉夫人建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基辅罗斯。988 年,基辅罗斯大公迎娶拜占庭帝国公主,并宣布东正教为国教。公元11世纪,在大公雅罗斯拉夫执政时期,基辅罗斯进入全盛时期,不管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成了欧洲大陆的强国。领土包含了今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南部的领土。基辅罗斯,也是现代三个东斯拉夫民族国家,乌克兰、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共同祖先。
12世纪盛极一时的基辅罗斯,爆发内战,东斯拉夫人分裂成了三个民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从此俄罗斯与乌克兰,这一对有共同祖先的兄弟,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揭开了数百年的恩怨。现在罗斯这个祖先的招牌,已经被实力最强大的俄罗斯继承,罗斯与俄罗斯在俄语中是同一个词,只不过在中文上为了区分,才有两种翻译。但从历史脉络,文化继承,地理位置来看,乌克兰才是罗斯的正统。
13世纪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蒙古大军占了基辅,并建立了金帐汗国。东北罗斯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并逐渐演变成俄罗斯民族。这些诸侯国中间,有一个国家叫作“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老国王死后,把国家分封给了几个儿子,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做“莫斯科大公国”,也就是现在俄罗斯的小祖宗。俄罗斯人透过大笔的贿赂,避免了亡国,但也成为了蒙古人的附庸。不久蒙古的金账汗国建立,俄罗斯人更成为了税收代理人,在蒙古的统治下逐渐茁壮。而西南部罗斯(日后的乌克兰人)因地处偏远,蒙古大汗鞭长莫及,则沦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殖民地。波兰立陶宛联邦是西斯拉夫人建立的,信仰的是天主教,所以强迫信仰东正教的东斯拉夫人,改信天主教,西部的乌克兰反抗无效下只能妥协。而东部的乌克兰则坚信东正教。这也成了东乌克兰和西乌克兰分裂的根源。
13-14世纪的金账汗国
14世纪末期,金帐汗国逐渐衰落。莫斯科大公国趁机脱离了蒙古的控制,还吞并了周边的几个诸侯国。从此,莫斯科大公国开始不断地对外扩张,慢慢地形成了沙皇俄国,也就是日后俄罗斯的前身。金帐汗国衰败之后,乌克兰人也准备独立建国,但都被强大的波立联邦给压制了。乌克兰人被波立联邦奴役了近200年。
17世纪,东乌克兰人起兵反抗,双方交战了六年,东乌克兰人开始力不能支,于是,1654年起义军和俄罗斯沙皇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尔条约》,加入了沙皇俄国。之后沙俄与波立联邦进行了长达13年的血战,最终俄罗斯获胜。乌克兰被一分为二,沙皇俄国获得了东乌克兰,波兰则继续领有西乌克兰的统治权,而黑海沿岸包含克里米亚,还是由土耳其掌控。自此,俄罗斯和东乌克兰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国家。之后的300多年,俄罗斯在东乌大力推行俄罗斯文化,以及价值观的输出,东乌就这样逐渐与俄罗斯帝国融合,与西乌克兰人的差异就越来越大。
18世纪后半,走向衰落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被沙皇俄国、普鲁士与奥地利联手瓜分了三次。至此西乌克兰与俄罗斯完成了统一,原本基辅罗斯的领土,终于又回到了东斯拉夫人的手上。不过最西侧的加利西亚,直到1939年才并入版图,因此与俄罗斯关系淡薄。一方面,由于乌克兰的地理位置特殊,直接关系着俄罗斯西南方的安全,也关系着俄罗斯能不能掌控黑海。 因此,俄罗斯始终没有放弃对乌克兰的争夺。另一方面,俄罗斯认为乌克兰人就是俄罗斯人,只不过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让两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今天祖国强大了,自然要把乌克兰拉回来,好好的做俄罗斯人。直到今天,许多俄罗斯的人仍秉持着:乌克兰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固有领土的观念。
之后的300年,俄罗斯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在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与黑海,前后进行了12次的血腥战争,最终沙俄把土耳其人打趴,又吞并了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但由于西乌克兰人在波立联邦的影响下,信仰了天主教,东乌克兰人则和俄罗斯人一样信仰东正教。所以,东、西乌克兰虽然都并入了俄罗斯,但却摩擦不断,这就为今天乌克兰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17-18世纪的东欧
俄乌在摩擦中共度100多年后,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成功的列宁,又把西乌克兰给割了出去。直到一战结束后,西部的乌克兰又被重新崛起的波兰拿走,而俄罗斯与当时的东乌克兰,都成为了苏联的创始成员国。
1932年到1933年,苏联爆发了大饥荒,饿死了几百万人,当时发生饥荒的地区包括俄罗斯南部还有哈萨克斯坦等地,是一场失败的农业经济改革以及天灾引起的灾难,并非针对乌克兰人的种族屠杀,而许多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将此次饥荒视为俄罗斯人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事件。因此许多人把俄乌关系的决裂归结为大饥荒,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个时候,西乌克兰还是波兰的领土,直到1939年德国与苏联再度瓜分波兰,苏联才夺回西乌克兰的领土。而现在支持俄罗斯的,是当年爆发饥荒的东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是没有爆发饥荒的西乌克兰。
1941年二战期间,在乌克兰首都,爆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基辅战役,将近200万苏德大军在基辅,进行了两个半月的激烈的争夺战,为了保卫基辅,20万乌克兰青年舍生忘死,拿起长枪加入了苏联红军。这其中就包括了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爷爷——谢苗·伊万诺维奇·泽连斯基。基辅战争结束,苏联红军被俘66.5万,死伤10余万,仅2万多名官兵冲出重围。在随后的2年时间里,德军对乌克兰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被杀害者高达20万人,而乌克兰现任总统泽连斯基就是犹太人。
泽连斯基拜祭他的爷爷
1943年在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苏联红军发动了二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反攻战。鏖战4个多月,苏德双方以死伤200多万人为惨烈代价,结束了战斗。苏军解放基辅,朱可夫元帅成为了乌克兰人心中最伟大的英雄。二战结束后,乌克兰恢复了版图,仍是苏联的加盟国之一。苏联为重建乌克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乌克兰建立了发达的重工业和农业,乌克兰经济得经快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
1954年,赫鲁晓夫为了庆祝和乌克兰结盟了300年,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从此克里米亚变成了乌克兰的领土。但当时引起了不少克里米亚人的反对。可以说,俄乌虽然结盟了300年,不过却无法完全融合,尤其是乌克兰西部,在文化和价值观上都无法认同俄罗斯。
朱可夫元帅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与俄罗斯各自独立,乌克兰人在诞生了一千年以后,第一次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刚刚独立的乌克兰,国内却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由于乌克兰西部长期,没有受到俄罗斯的统治,有大量的天主教徒,讲的是乌克兰语,乌克兰西部,成为了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发源地,独立后不断向西方靠拢,想加入的是欧盟与北约,与俄罗斯越走越远。而历史上乌克兰东部较早被征服,俄罗斯化较深,讲的是俄语,在苏联时期也是重工业区,被称为俄罗斯的心脏,许多俄罗斯人移居到此,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常密切。从2010年乌克兰总统大选的投票分布,可以看出,亲俄罗斯的候选人亚努科维奇,票仓就在乌克兰东部,尤其以顿巴斯与克里米亚最为死忠,而亲西方的季莫申科,支持者主要在乌克兰西部,加利西亚更是大本营,在政治上两方势力反复争夺政权,加速了国家走上分裂,也埋下了克里米亚危机的伏笔。
2004年桔色革命后,乌克兰亲西方势力掌权,强行推动了去俄化措施,并终止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这就让亲俄的东乌克兰非常的不满,此外乌克兰希望可以加入北约或是欧盟,但如果乌克兰加入了北约,这意味着北约可以在乌克兰部署军队,在俄罗斯看来就是把北约军队插进了自家的后院,因此俄罗斯希望西方保证乌克兰永远不会加入北约,但西方并不打算做这个承诺。
2014年的2月,亲俄的乌克兰总统被罢免,反对派上台组建了临时政府。一个月后,隐忍很久的克里米亚,趁乱举行了脱乌公投,并与加入了俄罗斯联邦。另外一个亲俄的顿巴斯,也在暴乱后宣布独立。乌克兰政府直到5月总统大选后,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并称为反恐行动。之后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势力全面开打,让乌俄两国陷入了敌对的关系。这八年来战争打打停停,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这个就是顿巴斯战争,战争的诉求是,乌克兰希望能维护主权,还有领土的完整。而俄罗斯则希望基辅当局,给予乌克兰东部更大的自治权或是特殊的地位。
所以综上所述:历史恩怨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