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11月15日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而印度则始终拒绝加入。印媒称,印度不会加入与中国缔结的自贸协定。
《印度时报》11月17日报道,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不是所有的协定都有利于印度,外部世界并非全都是自由和公平的贸易,而是“充满了非关税壁垒和国家资本主义”。苏杰生的上述言论表明,即使RCEP为印度加入预设了补充条款,印度近期都不会考虑加入。
印度《经济时报》17日引述不具名官员的话称,印度不会加入实际上将导致与中国缔结自贸协定的协定,而将聚焦欧盟和美国。
苏杰生16日出席“德干对话”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此前的贸易协定造成印度某些行业的去工业化,“我们以开放的名义允许来自国外的补贴产品和不公平的生产优势占上风”,后果是“使我们深陷诸多于己不利的承诺”。
苏杰生称,印度未来将立足于“自力更生”的政策并巩固“综合国力”,“印度要进入全球舞台,而不仅仅是为他人提供市场”。
与此同时, 印度《经济时报》称,如果签署RCEP,实际意味着是在与其背后的中国进行交易。此前,印度因贸易逆差、原产地规则、关税基本税率等问题未能与RCEP成员国谈拢,导致最终退出该协定。
印度拒绝加剧RCEP的做法也遭到了媒体的批评。印度《金融快报》17日在题为《增强竞争力,而不是怪RCEP:为什么印度的出口增长没有中国或越南那么快》的文章中称,真正的问题是印度产品的竞争力差,而与自贸协定无关。印度与日本、韩国的贸易逆差在双方签署贸易协定后均出现下降,“但有趣的是,印度最大的贸易逆差来自没有缔结自贸协定的中国”。
印度政府2019年底正式决定退出RCEP谈判。当时许多报道认为,印度在最后阶段加入RCEP尚存转圜可能。然而,随后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印边境对峙接踵而来,印度采取了一系列对华经济报复措施。
2020年9月,苏杰生再次提及印度对RCEP的立场时明显强硬,声称印度近20年来实际并未从全球化和各种自贸协定中受益,认为印度的发展路径应是首先建立“内生动力”,而后成为“经济增长型国家”,最后实现“大国崛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