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行动:二战美军一场飞蛾扑火的亡命轰炸

战史威锋 2024-01-20 10:43:08

1943年,盟军为了打击德国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决定对德国当时最重要的石油产区,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进行一次战略轰炸。

其实早在之前几年,包括苏联和美国等盟军都对这个地方进行过轰炸,但是规模不大,效果不好,没有彻底摧毁它的生产能力,德国的战争机器依然毫无阻碍的运转。因此,盟军决定来一波大的,期望彻底摧毁普罗耶什蒂的炼油厂。

因为英国距离普罗耶什蒂很远,部署在英国的轰炸机航程不够,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只能选择盟军在利比亚的B24轰炸机,跨过地中海对该地进行轰炸。这项任务最后就交给了美国部署在利比亚的第9联队的两个轰炸机大队,以及第8联队的三个轰炸机大队,总共177架轰炸机来完成,由美国陆航的雅各布.斯玛特担任任务的总指挥。在确定行动代号的时候比较有意思,代号最初叫“肥皂泡行动”,因为炸弹落下爆炸后很像肥皂泡,密密麻麻的一个圆泡泡,最后全部破掉了,很应景很写实啊。不过后来高层觉得肥皂泡这个东西也代表着飞机和飞行员有死无回,转瞬即逝,很不吉利,还是叫潮汐吧,一个浪就把炼油厂洗白白了。因此,最终敲定行动代号为“潮汐行动”。但是事后证明,这次行动就应该叫肥皂泡,因为不光是地面的炼油厂炸了,美军的飞机也几乎有去无回。

B24

为了保证攻击行动的成功,美军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准备。首先,因为参加行动的轰炸机数量较少,行动的总指挥雅各布.斯玛特,为了保证这177架轰炸机对普罗耶什蒂周边大面积炼油厂的攻击效果最大化,因此确定了密集编队的超低空轰炸方式,在60米的高度对目标进行轰炸。另外,为了保证攻击的突然性,在轰炸机编队飞行的过程中要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并且,参加行动的轰炸机编队在攻击行动开始前的一个月,就开始进行了模拟轰炸训练。然而,这些看似无懈可击的攻击计划和准备工作,最终让美军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

1943年8月1日,这一天正好是美国陆航创建的纪念日,“潮汐行动”正式开始了,177架轰炸机飞往这次行动的目标:普罗耶什蒂。这次行动刚开始的时候就挺不顺的,飞行编队在飞越地中海时一架飞机因为故障坠海,编队中的一架飞机脱离编队,随即贴海飞行搜寻幸存者。于是,还没有开打,两架飞机就没了。当然不顺的还在后面,负责在最前面领航的是376大队,后面是依次93、98、44、389大队。

此时,376大队的指挥官康普顿上校认为应该飞快点,早点打完早点回家,于是康普顿上校的376大队,人均一脚地板油,开始高速飞行,后面的93大队也跟着376大队飞走了。但是98大队的指挥官凯恩上校认为还是按照原计划的速度飞行,以节省更多的燃料。98大队依然不动如山,领着后面的44、389大队慢速飞行。因为都是处于无线电静默,所以也没有任何联系和沟通,反正就是这么内讧了。这场内讧最终导致一个大编队变成了两个小编队,后面的编队在前面的编队进入罗马尼亚的20分钟后才赶到,本来的重拳出击也就变成了葫芦娃救爷爷的添油战术。

康普顿上校

凯恩上校(右)

再说说德军这边,之前因为普罗耶什蒂就遭到过盟军的空袭,所以很明白这里就是对面要攻击的重心,于是在炼油厂及周边部署了200多门防空炮,还有更多的高射机枪,最重要的是,还部署了足足5个战斗机中队。对此,美军几乎是一无所知,仅仅是模拟了怎么炸,没有模拟怎么挨打,不然也不会搞什么超低空轰炸了。而且美军在飞越地中海的时候,德军的雷达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编队,并一直在德军严密的监控中,可以说美军的无线电静默实在是静了个寂寞,反而阻碍了各个大队之间的联系。万事俱备,只等美军了。

德军防空阵地

在康普顿上校领着376大队和93大队进入罗马尼亚后,德军算准了时间,70架战机升空,打算拦截这两个大队。但是德军到达了预定的区域后没有发现任何美军的飞机。这两队美军去哪了呢?这两个大队的飞机迷路了!原计划美军进入罗马尼亚后,要通过三个转向点,然后向南到达普罗耶什蒂。但因为是超低空飞行,很多地面的标识点容易混淆,这样这两个大队在到达第三个转向点弗洛雷什蒂之前就认错目标开始转向往南飞了,一直飞到了布加勒斯特。这时,跟在后面的93大队的指挥官巴克尔中校发现了问题,直接打破无线电静默告诉康普顿走错路了,但是康普顿的376大队压根没开无线电。93大队只能自己带队往北继续寻找目标。康普顿直到发现这会已经在布加勒斯特上空后,才开始往北飞寻找普罗耶什蒂。原本的突袭彻底成了一场敲锣打鼓的巡回表演。

另外三个和康普顿脱离的大队,还是按照原计划各自飞向目标上空,389大队此时脱离集群,飞向了东北方向的既定目标,坎皮纳炼油厂。剩余的两个大队继续飞向普罗耶什蒂。至此,5个大队,从四个方向对目标开始进行攻击。

第一批开始攻击的是93大队,因为之前走错路,分配给自己的目标已经很难到达了,这时刚好发现了斯特拉罗马那炼油厂,这个目标其实是98、44大队的目标,但是巴克尔本来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决定对这个炼油厂实施攻击。在轰炸的过程中,巴克尔的座机被击中起火,但是他并没有寻求迫降,依然勇敢地带领93大队对目标进行轰炸,最后随着座机的坠毁牺牲。在德军密集的火力下,整个93大队全军覆没,迫降的飞行员也最终被俘。

98、44大队在半路与一辆防空列车进行1分多钟的对决,在损失了几架飞机后,到达了目标上空,就是刚刚被93大队攻击的斯特拉罗马那炼油厂。于是两个大队对这个目标进行了第二次的洗地。在三个大队的轮番轰炸下,整个炼油厂被彻底摧毁了。但是这两个大队也承受了很大的损失,根据陆航官方战史中的描述,“B-24轰炸机像保龄球瓶一样纷纷坠落”。

康普顿上校的376大队这时赶到了战场,但此时整个天空到处是浓烟,自己的目标已经找不到了,康普顿决定找个就近的目标随便炸一下然后返航。于是对巴克尔93大队的目标,康迪克亚维嘉炼油厂进行了轰炸。

最后,389大队对预定目标坎皮纳炼油厂进行了轰炸,这是这次行动中最成功的,也没有出任何状况的一次攻击。炸得很彻底,这个炼油厂一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恢复生产。随着389大队攻击任务的结束,整个行动也宣告结束。

被洗地后的炼油厂

在整个行动的攻击持续了27分钟,54架飞机被防空火力击落,返航的途中被追击的德军飞机击落了34架,只有88架飞机顺利返航,其中仅33架飞机还能修一修。总计310名飞行员阵亡,130人受伤,108人被俘。参战的每一位飞行员都获得了“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共有5人获得了“荣誉勋章”,其中就包括英勇的巴克尔中校。

与巨大的牺牲相对应,这次行动的战果也是很巨大的,普罗耶什蒂在这次轰炸中有60%的产能被摧毁,只是德国在数周后就恢复了除坎皮纳以外大部分被摧毁的产能。

B24机腹迫降

这次的行动虽然总体来说取得了应有的战果,但是和付出的代价是极其不成比例的。主要的责任在行动的负责人雅各布.斯玛特,急于取得战果的他,在制定的作战计划几乎没有考虑到目标区域内德军部署了强大的防空火力和战斗机中队。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超低空轰炸的确是能起到很好的攻击效果,但是也将自己的轰炸机暴露在防空火力下,导致生存能力直线下降,将宝贵的飞行员作为任务的一次性工具进行消耗,纯粹靠着飞行员的勇气才惨烈的完成任务。如果使用高空轰炸,虽然单次的轰炸效果很有限,但是能有效保证轰炸机和飞行员的安全,这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依然可以持续对目标进行攻击。

整场行动的指挥官:雅各布.斯玛特

正是指挥官的错误计划,导致了第8和第9两个航空联队彻底被打残,这些飞行员原本能发挥更大作用。

21 阅读:2966
评论列表
  • SS 8
    2024-01-21 09:38

    美国人在二战中的表现,靠的就是雄厚资源辗压对手。除了诺曼底登陆,真没几个像样的战例,都是粗枝大叶地干,计划不周,火力来凑![哭笑不得]

    闪闪亮 回复: 用户10xxx26
    抗战来之不易,英雄吾之先辈
    用户10xxx26 回复:
    有苏联十分之一家底都不悚日本
  • 2024-01-22 09:17

    指挥官是笨蛋,康普顿上校不服从计划安排,擅自行动,更应是罪人。

    闪闪亮 回复: 战史威锋
    有道理
    战史威锋 回复:
    其实从之后康普顿和凯恩的轨迹来说,美军是倾向于康普顿的,康普顿最后官至中将退役,凯恩一直到退役都是上校再也没有升过官。这个也好理解,康普顿是领航的,后面的人无论如何都要跟着他,是凯恩导致后面的机群都脱离大部队,机群都脱节了,是负有直接责任的
    战史威锋 回复:
    确实,很可惜!康普顿和凯恩都是小问题,这个最大的锅还是得行动指挥官斯玛特背
  • 2024-03-22 05:30

    B24是二战最好的重型轰炸机,比B17都好

  • 2024-02-27 08:21

    录像带时期看过的纪录片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