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韩多家企业相继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加速了该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日本丰田、京都大学开发全固态电池新技术1月26日,日本京都大学与丰田汽车等研究团队宣布,他们成功提升了全固态氟化物离子电池正极的体积当量容量,使其达到锂离子电池的三倍以上。
这种新型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预计将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两倍多,研究人员计划在2035年后将其应用于电动汽车。
京都大学等机构研发的正极材料“氮化铜”能够使氮原子与氟化物离子反应,每个氮原子能提取三个电子,因此其体积当量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三倍,重量当量容量则为两倍。
此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支持数十次充放电。如果成功应用该电极组装全固态氟化物离子电池,预计其体积能量密度将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以上,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从当前的约600公里提升至1200公里左右。研究团队正着手进行负极和固体电解质的进一步开发。
日本GS YUASA开发全固态电池原型日本经济新闻网2月5日报道,GS Yuasa Corporation开发了一款全固态电池原型。
与传统的汽车锂离子电池相比,这款全固态电池的单位体积存储容量提高了1.5倍。其充放电循环可达到300次,预计将在2030年投入实际应用。该电池的能量密度为750Wh/L,显著高于典型锂离子电池的400-500Wh/L。
GS Yuasa计划在2027财年推出一个新原型,将能量密度提升到875Wh/L,充放电次数超过1,000次。虽然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能支持数千次充放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仍是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GS Yuasa正在开发具有出色防水性的高安全性固态电池。
为加速技术进展,GS Yuasa将在2022财年至2027财年期间投入72亿日元用于研发,其中43.9亿日元将来自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补贴。该公司计划在2030年启动固态电池的试生产线,并实现实际应用。
资料显示,GS Yuasa Corporation(汤浅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全球领先电池制造商,成立于2004年,主要提供各种类型的电池产品,包括汽车电池、工业电池以及储能系统等。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通信、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
韩国SK Nexilis开发出用于全固态电池的集流体2月4日,SKC的子公司SK Nexilis宣布成功开发出专为全固态电池设计的集流体,这一突破性技术有助于解决电池组件长期存在的腐蚀问题。全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减少了泄漏和火灾的风险,因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SK Nexilis开发的集流体包括镍(Ni)箔、镀镍(Ni)箔和镍合金箔,这些材料专为满足全固态电池的需求而设计。该技术在提升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
为了确保新集电器的有效性,SK Nexilis计划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及电池制造商合作,验证新组件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并确保其与现有生产工艺的兼容性。此外,SK Nexilis还在加速锂金属电池集流体的开发,计划到2026年完成该项技术的研发。
资料显示,SK Nexilis 是一家专注于生产高性能铜箔的全球领先企业,隶属于韩国的SK集团。公司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为电池、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SK Nexilis主要通过提供铜箔来满足电池制造商对电动汽车(EV)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的需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f84b63f2617527555a17b9a2085b03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