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蛇年开工,锂电产业便迎来了三件大事,预示着 2025 年锂电产业的竞争将迈向新高度。这三件大事分别是特斯拉开年挑起价格战、美国再次加征 10% 关税以及科技迭代加速。无论是价格的高低、市场份额的多寡,还是未来的胜负走向,背后归根结底都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所谓祸福难料,实则唯有技不如人才会陷入困境。
特斯拉率先打响价格战,宣布 Model 3 推出优惠套餐。特斯拉官网信息显示,在今年 2 月 5 日至 28 日期间,Model 3 全系可享受限时保险补贴 8000 元,同时还能叠加购车 5 年 0 息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各项补贴与权益叠加后,购车最高优惠接近 5 万元。此外,特斯拉在中国推出升级版 Model Y,起售价为 26.35 万元,预计 3 月开始交付,并放话 “尽管对比”,展现出十足的底气。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也纷纷跟进,释放出降价信号。小鹏汽车在春节假期开工首日推出 “5 年 0 息 0 首付” 政策;蔚来和乐道提供 0 首付 3 年 0 息限时金融优惠。年前,比亚迪也曾宣布,自 2024 年 12 月 27 日起至 2025 年 1 月 26 日,第二代宋 Pro DM-i 和秦 PLUS EV 荣耀版两款车型最大优惠幅度超过 11%。
部分车企还相继制定了 2025 年的销量目标,相较于 2024 年普遍提高了 10% - 30%。吉利乘用车将 2025 年的目标设定为 271 万辆和新能源汽车销售 150 万辆,增长率分别接近 25% 和 70%;广汽集团 2025 年的目标为 230 万辆,增长率为 15%;长安汽车的 2025 年度目标是 300 万辆,增长率为 12%。
关税加码,加速海外布局蛇年刚一开年面临的第二大挑战就是美国关税的提高。据新华社报道,2月1日美国已宣布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美国作为我国锂电池第一大出口市场,其关税壁垒的提高势必对锂电池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据海关数据显示,由于在此前,美国就已经启动了中国锂电新能源出口的限制,其中电动汽车关税税率已经提高至100%,动力锂电池、电池部件及关键矿物关税税率也提高至25%。这导致了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锂电池数量下降了约16%。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838293f1ca36c5d2dd5aacbac37a34.jpg)
尽管,在出口金额上中国对美锂电池出口依然保持13%的增速(为了对冲关税上涨影响和美元贬值风险,锂电池出口单价平均上涨接近34.5%),但是更高的价格也显然阻碍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推广。
从锂电出口结构上来看,由于政策限制,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出口美国的比例均非常小,仅占总出口量的1%左右。我国对于美国的锂电池出口依然只是以储能电池为主。目前,美国至少有50%的储能电芯需要从中国进口。
科技迭代加速,巨头转身产业重塑蛇年锂电企业需要攀登的第三层楼是科技迭代。AI 的加速发展,Deep Seek 打开大模型封印,让锂电企业借助 AI 竞逐智能赛道的门槛越来越低。
宁德时代已将目标定位在 “储能 + AI” 的 “零碳电网” 方案组合,储能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电池售卖,而是朝着储能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方向发展。面对锂电池价格和利润率逐年走低、单纯储能报价 “内卷” 的现状,宁德时代更多地从系统层面入手,以 “电动化 + 智能化” 为核心进行集成创新,试图跳出 “价格战” 的泥沼。
同样,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化,并官宣投资 1000 亿元推进智能驾驶。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内部讲话中表示,既要守住电动化的基本盘,又要努力发展最先进的智能化,核心重点是在 10 万 - 20 万元的车型上实现高阶智驾的量产落地,比亚迪已喊出 “智能平权” 的口号。此外,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多家新势力车企也正在聚焦端到端的智能驾驶,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
而刚刚崭露头角的 Deep Seek,则以另一种方式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的算力门槛。建立一个人工智能模型和智驾系统的成本和时间或将被缩减近百倍。更关键的是,Deep Seek 是中国自主构建的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它的成功证明了,在面对特斯拉 FSD、Open AI、英伟达时,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的未来产业制高点上,不仅能够后来居上,而且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9a910e6b642a31f41fdbd011ee24c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