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的实质,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张金形意 2024-07-26 03:50:45

我们知道丹田的训练分为“顺式呼吸和逆式呼吸”,顺式为养,逆式为用,顺式是吸气入肺,而后实“丹田”,逆式是吸气入肺,同时提住“横隔膜”,使内脏下砸至胯,令“丹田”充实,可使重心稳固,合住身劲。

无论是“顺式呼吸”还是“逆式呼吸”,其实质就是“横隔膜”升降带动内脏运动,从而改变身体的“重心”。我们吸气入肺,肺部会如同气球般膨胀,然后推动“横隔膜”下行,内脏下行至腹部,使得腹部充实。“逆式呼吸”,需要用力把“隔肌”提住,在肺部达到一定气压以后瞬间释放。“横隔膜”崩弹式下行,带动内脏冲击胯部,带动一身之劲力。

在发劲瞬间,主动呼气会使得肺部气压减小,膈肌获得的对抗压力相对减小,内脏向下产生的冲击力自然会减小。正确的做法是,在吸气进肺,达到一定气压以后,“膈肌”发放瞬间有个“咬气”动作,此时会加速内脏向下的冲击力,产生更大的冲击力。这种方式可以带动整个身体的体重快速下砸,形成的劲力称之为“千斤坠”。我们在与对方对抗时,用的就是这种劲力,打击到对方的一刹那,身体的重量随之也到了,产生透劲,我们称这种方式为“将身体挂在手上进行打击”,对功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很多武术爱好者可能会觉得一切都是“气”的作用,但实际上“气”是为“横隔膜”服务,“横隔膜”摧动内脏,“内脏”带动人体起落,过于强调“气”,反而不能形成整体劲力。特别是在打连续劲力的时候,如果用气去驱动,是无法形成快速的连续打击的,气的交换需要时间,没有办法衔接好肢体的速度。同时“气”对肌肉的影响比较大,会使肌肉紧绷,而此时如果通过“意”来控制,可以使身体的“筋骨”崩弹,既有速度也有劲力,能够形成更好的效果。

我们看到形意拳谱中的记载,打崩拳时,气是自动往里走的,不需要去管呼吸,可能大家会感觉到不可思议,但确实是这样的。出拳时,“横隔膜”是崩弹式往下运动的,它就像风箱一样,使肺部快速进气。所谓在“在气则滞,在意则灵”,用气打拳,趋于呆板,用意打拳,表现灵活,且能够形成“灵劲”,也就是“颤劲”,所谓“灵劲上身天地翻”,可见这种劲力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丹田的训练分为“顺式呼吸和逆式呼吸”,顺式为养,逆式为用,顺式是吸气入肺,而后实“丹田”,逆式是吸气入肺,同时提住“横隔膜”,使内脏下砸至胯,令“丹田”充实,可使重心稳固,合住身劲。

无论是“顺式呼吸”还是“逆式呼吸”,其实质就是“横隔膜”升降带动内脏运动,从而改变身体的“重心”。我们吸气入肺,肺部会如同气球般膨胀,然后推动“横隔膜”下行,内脏下行至腹部,使得腹部充实。“逆式呼吸”,需要用力把“隔肌”提住,在肺部达到一定气压以后瞬间释放。“横隔膜”崩弹式下行,带动内脏冲击胯部,带动一身之劲力。

在发劲瞬间,主动呼气会使得肺部气压减小,膈肌获得的对抗压力相对减小,内脏向下产生的冲击力自然会减小。正确的做法是,在吸气进肺,达到一定气压以后,“膈肌”发放瞬间有个“咬气”动作,此时会加速内脏向下的冲击力,产生更大的冲击力。这种方式可以带动整个身体的体重快速下砸,形成的劲力称之为“千斤坠”。我们在与对方对抗时,用的就是这种劲力,打击到对方的一刹那,身体的重量随之也到了,产生透劲,我们称这种方式为“将身体挂在手上进行打击”,对功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很多武术爱好者可能会觉得一切都是“气”的作用,但实际上“气”是为“横隔膜”服务,“横隔膜”摧动内脏,“内脏”带动人体起落,过于强调“气”,反而不能形成整体劲力。特别是在打连续劲力的时候,如果用气去驱动,是无法形成快速的连续打击的,气的交换需要时间,没有办法衔接好肢体的速度。同时“气”对肌肉的影响比较大,会使肌肉紧绷,而此时如果通过“意”来控制,可以使身体的“筋骨”崩弹,既有速度也有劲力,能够形成更好的效果。

45 阅读:3928
评论列表
  • 2024-08-21 11:53

    练的是炁,不是气

  • 2024-08-22 00:44

    懂个屁

  • 2024-08-23 17:38

    写了一大篇,其实就是一个运动解剖学的膈式呼吸,说的那么玄干啥[笑着哭]古代不懂人体结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感觉摸索,所以说的玄乎得很,悟性不高真的搞不懂,现代运动解剖学已经发展很快了,对于这些理论解释浅显易懂,所以传武没落那是必然[呲牙笑]

  • 2024-08-22 22:21

    丹田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是前后旋转还是左右旋转?

  • 2024-08-23 12:28

    有道理!

  • 2024-08-18 23:57

    中国武术都与“气”有关,这是气在形意上的运用,受教[点赞][点赞][点赞]

张金形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