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兵:高速公路想止损,需要降本增效和市场竞争

律媒先锋 2020-06-01 16:50:12

作者:金仲兵

一、感谢高速为疫情做出巨大牺牲

交通运输部19日表示,经国务院同意,今年春节期间的收费公路三次延长了免费通行的政策,其中从2月17日到5月5日,共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多亿元,全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华网:交通运输部:春节免费通行三次延长,免收高速通行费1590多亿)

关于收费公路的盈亏话题,网上文章极多,挞伐者不在少数。就本次5月6日恢复收费,其实是对免费至6月底承诺的提前和食言。

多年经验积累,人们发现一个规律:当需要表达贡献时,一定会如本次说少收1590亿;如需要表现困难时,又会说天量亏损,但是,基本不提行业垄断和团队之庞大、成本之高企。

如《中国新闻网》:公路收费一本万利?想多了,全国收费公路每天光利息就要还7个多亿!

有网友称,1590亿是社会休克状态下车流量极其不足的疫情标准。据此计算:1590亿/79天=20亿/天,那么反之,20亿*365天=7346亿/年。如果再按正常车流量计,起码是疫情期期间的三倍,算下来一年约有2.2万亿元的收费额。

据正常情况计算年利息:按7亿/天*365天=2555亿。

按年收入2.2万亿-年利息2555亿=近2万亿。

也即,利息开支几乎占10%的零头---剩下的近2万亿,花在哪里了?

亏损说的表象下,问题有七:

1、“老基建”和“新基建”持续上马,是财务压力的主因。其中多数是中长期投资,对应的是中长期收益。若将中长期利息计入当期财务列支,记账方式是否合适?

2、一些战备功能的交通项目属国防财务开支,计入民生项下是否合适?

3、行政主导、密集投资诸多见效周期过长的超大型项目属计划经济行为,除了“主导”意义,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过快,长期拉动效益不明。非市场决策,让市场买单是否合适?

4、部门众多,冗员沉积,效率低下,此成本让市场买单是否合适?

5、科技创新力极差,自动化程度低,拖累效率,让市场买单是否合适?

6、垄断经营,少数得利,消费者买单,是否合适?

7、是否亏损,前提是公开账本,让第三方审计判定,允许舆论监督,不能自我判定。

二、乌龙改仍未远去

降费增效议题,将目光再次拉回到2020年初高速公路的乌龙改和套路改事件当中(见:金仲兵:ETC的套路改和乌龙改,不改也罢)。可惜的是,我当时因为另一件糟心事:北京限制外地车牌进京,一年只给12次指标一事,为了节省指标备用而错过了亲历体验。也因对未来缺乏信心,给通行卡少量充值,以观其变。

至事过近半年的5月中旬,参加河北大午集团老友茶话会,仍然没“好意思”使用进京指标而选择绕行首都环线,从香河出站时,却无意间亲历了乌龙改的威力:提示余额不足,需人工办理。但系统不给力,改由工作人员到财务室办理。约一个小时过去,仍不行。再被叫到收费亭,换了操作员,用现金支付,才算办妥。

中间我提出手机支付,不行;提出卡上是否有记忆,等下次充值一起扣除,不行,必须现金结清。其间与一位车主交流,他们进高速时正常通过,但出高速时却显示没有记录,查来查去,最后不知怎样也办理了。

与一位亲和的工作人员交流很有意思。我称:你们得内部提意见。他笑笑说:没办法。---你看看我们的操作键盘,就知道了。

凑过去看了一下,键盘上面分别贴满了各种不同字符的功能键贴纸,覆盖了原键盘。因为系统改造,原操作键功能全错乱了。他说:只能根据“实践经验”,在不同的功能键上标志“新功能”。操作时只能临时查找,导致效率降低,通过率大减。

我表示了同情:你们也不容易……

心中暗想:ETC改革即将半年,疫情期间交通没有压力,为什么没借此机会抓紧升级,完成压力测试?何时才能恢复正常?高速收费效率照此下去,会否对经济恢复造成拖累?

三、以市场竞争促降费增效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张嘉极提出:实施高速公路不收费。

这当然是一个好建议,但鉴于每年的两会提案形形色色,能否当作利好消息,能否转化成实施方案,尚在十万八千里,但不妨权当谈资以飨读者诸君。

《证券日报》5月23日“降本增效再加力 高速公路通行降费意见有望出台”文章:5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表示将加快推进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清理规范地方性通行费减免政策等具体实施意见,并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是社会一直热切期盼的事情,对减轻企业、个人交通运输成本和提高过站通关效率将有明显作用 。

在市场竞争缺失的经营模式下,能否降费增效尚待观察。

另外,在各行业的经营大盘中,“以盈补亏”是实现财务总体平衡的基本思路。

试想,如果收费公路剥离了非当期利息、非民生行业建设成本、非必要的中长期项目,并提升科技水平、裁撤多余人员和部门之后,想必亏损可能性已失,并有巨盈。

假设,完成上述动作后仍然亏损,那么即应壮士断腕:像原国企改革一样,将这个拖累国计民生的行业彻底“甩锅”给市场,进行彻底的民营化改革,通过竞争来消化行业沉疴。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角度看,从国有垄断到市场和民营为主,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不存在因为绝对的国家战略性行业而永久置于垄断之下。如美国的航天飞行项目:“北京时间 5 月 31 日凌晨 3:23 ,SpaceX 最新的载人龙飞船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发射台成功发射,在全球观众的注视下,载着两名宇航员还有一只恐龙玩偶前往国际空间站。”

网友警惕地说:美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史,就是不断拆分行业托拉斯的过程,或是在萌芽阶段就以制度化来杜绝托拉斯的过程!相信因为市场的开放和多元,还会有诸多资本进入民营航天领域。

在作者稍前的“收费公路和三桶油巨亏,何不民营化?”文中,提到过日本的铁路和邮政从国有到民营化改革的例子,扭亏为盈水到渠成。

市场化的四个优点:经济自主、财务自担、供给多元、品质提升。以此标准衡量中国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家电、互联网、电子等行业的成功改革经验,也能得出未来收费公路改革的重要启示:通过市场化打破“铁卷丹书”式的免死金牌,行业才能更具生存能力和活力。

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三日星期六

0 阅读:1
律媒先锋

律媒先锋

法律案例,政策解讯,财经分析,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