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从保肛到控便,我们科有直肠癌患者的“一站式服务”

黄金昶的记事本 2024-02-08 07:00:14

2021年3月张某确诊为“直肠腺癌”,病理分期为T3N1 Ⅲ期,病灶距离肛门口只有3.3cm。于当地医院进行了25次放疗,同时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治疗后得到的答复仍然是“保肛几率不大,如果强行保肛,病灶很有可能切除不干净,到时复发或转移风险极高”。

患者怀着强烈的保肛需求找到我们,于我科经过2周期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同时配合针刺、刺血拔罐、火针和中药口服等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最终顺利接受了保肛手术。

但保肛并不是治疗的终点。

患者术后出现了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控便难等一系列问题。手术医院的医生告诉他,这是保肛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并为其开了易蒙停、蒙脱石散等止泻药,但收效甚微。频繁的排便和控便问题导致患者根本不敢出门,生活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黄金昶主任很早就关注到了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控便需求。2022年我科杨鸣博士成功申报“针刺治疗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一项探索性混合方法研究”的课题,正式开始招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

2023年3月,患者再次寻求我们的帮助,希望能解决控便的问题。经过28天的针刺治疗,患者的排便次数由原来每天5~6次减少为1~2次,控便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科长期致力于为低位直肠癌患者争取保肛机会。然而,70~80%接受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直肠功能障碍,表现为便急、便频、排空障碍和大便失禁等,这一系列症候群被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LARS)。

LARS的症状在术后早期最为显著,之后逐渐缓解并在术后1~2年进入稳定期。约有40%的患者属重度LARS,症状可持续终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无法忽视的影响。

此外,新辅助放疗也增加LARS的发生风险。放疗会引起直肠及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局部神经病变、肛管括约肌的形态学改变及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即使放疗靶区未包括直肠肛管感觉区域,但术后LARS的发生率仍然显著升高。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呢?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

针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5个重要临床症状,回答相应问题并对赋分进行计算。根据总得分情况,将低位前切综合征分为无LARS(0-20分)、轻度LARS(21-29分)及重度LARS(30-42分)。

骶神经刺激是目前治疗LARS的一种微创方式,采用皮下埋置发生器经导线低电流刺激骶神经,可以起到改善直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总体有效率可超过90%。但其成本较高且侵入性大,而且患者接受度较低。

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别入于肛”,为骶骨上的4对骶后孔。电针针刺八髎穴可协助盆底肌收缩,刺激骶神经,促进肛门直肠功能的恢复,与“骶神经刺激疗法”相比,具有创伤小、成本低的优势,初步观察疗效显优。

在针灸微创肿瘤科,我们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从保肛到控便的“一站式服务”,希望越来越多的直肠癌患者能重获高质量生活,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控便患者还一个蓝天。

张巧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针灸微创肿瘤科

0 阅读:0

黄金昶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