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的回目名是“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宁荣两府同时被抄家,张华的事也被翻了出来。
对于抄家的描写,我一直都很期待,想看看作者如何描述“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惨状。
对于文字,我一直深含敬畏,总觉得文字的力量非常强大,再优秀的导演都无法将它具象化。
小时候读金庸,很多场景的描述都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后来有了影视剧,刻意去寻找记忆中的那些场景,却都大失所望,一点感觉都没有。
贾府是百年贵族,大家都是温室里长大的,也习惯了安富尊荣。即使悲凉之雾已经遍布华林,但真正能感受到的只有极少的几个。
所以,当抄家那一刻到来时,从天堂突然跌落地狱的贾府上下人等,其反应必定千姿百态,带给我们的冲击力也是非同寻常的。
然而,这一章回对于抄家的描述,实在令人失望。
感觉续作者又是有意在模仿前文,以为这样才是接近原著。
之前元春突然封妃,是在贾政生日大办宴席之时,这里,抄家的人突然进府,也是贾政回京正在大宴宾客。
回目名写的是“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然而正面写的却是查抄荣国府,对于宁国府的查抄,只是通过焦大之口说出来的。
奇怪的是,抄了贾赦贾珍两个世袭将军,连贾琏都带走了,却独独放过了贾政。
荣国府确实是贾赦袭了爵位,但当家人却是贾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从来不是秘密。如果荣国府真有什么事,贾政怎么可能脱得了干系呢?
当抄出盘剥百姓的借券,贾政马上说自己不管事,不清楚,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贾琏也马上主动将责任揽了过来。
读到这里,我特别好奇续作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接二连三帮贾政甩锅,莫非他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甩锅高手?
上一章回中,贾政故意装瞎,纵容下属胡作非为,到了这里,又以自己不管事为由逃避责任。
这不是提倡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懒政作风吗?
当家人不理家务还有理了,真是天下奇闻!
这里抄家的风波刚刚平息,薛蝌又跑过来报信,告知贾政东府抄家的事,主要是因为鲍二媳妇和张华。
然后又听说平安州被弹劾,牵扯到贾赦,还有一些贾府本家人说风凉话,此刻的薛蝌,成了一个包打听。
我感兴趣的还是贾政的态度,每听到一个坏消息,要么“跺脚”,要么“顿足”,然后说一些事后诸葛亮的话:
“都是我们大爷忒糊涂,东府也忒不成事体。”
根据原著作者的设定,贾政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所接受的教育是修齐治平。
身为荣国府的当家人,虽然贾赦是他哥哥,但他也有劝勉之责。东府的贾珍更是他的侄儿,他可以对其进行约束。
贾政虽然也是贾府安富尊荣中的一员,能力才干没多少,但他在修身上还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修身而后齐家,正因为修身做得不错,行事风格符合当时的主流,他才取代了贾赦成为了荣国府的当家人。
也就是说,贾政承袭了祖上传下来的家风,即如林如海所说的“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
在前八十回中,我们很少看到贾政管事,具体事务都是贾琏在做。如果因此就认为贾政对家事不闻不问,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贾政是新儒学的坚决执行者,儒家提倡的管理方式是垂拱而治。贾府的管理,早就形成了一套流程,也就是书中常常提到的旧例,凡事只要循旧例执行即可。
贾琏这个执行总经理,凡事都要向贾政汇报的,这一点,在第七十二回有所体现。
林之孝考虑到财政困难,建议贾琏裁员,贾琏是这样回复的:
我也这样想着,只是老爷才回家来,多少大事未回,那里议到这个上头。
“多少大事未回”,说明贾琏凡事都会跟贾政汇报,那么也就不存在贾政“不理家务”了。
所以,贾政此回的表现,怎么看都是在甩锅,堪称甩锅大师。
用户10xxx70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