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案例回顾】
张军和虎子是多年的好友,关系特别好,经常在一起聚会。
有一天,他们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酒,气氛那叫一个热烈。

喝到一半,虎子酒劲儿上头了,突然脑子一热,提出了一个特别离谱的要求:“嘿,阿军,我赌你不敢喝我家马桶里的水,你要敢喝,我给你10000块钱!”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不过,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都起哄:“喝啊,喝啊,虎子都说了,输了就给钱!”
张军咋听之下觉得很荒唐,但看虎子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再有旁边其他人的起哄,他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
虎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开玩笑,还当场掏出口袋里的10000块钱现金放到桌上。
虎子还让其他朋友作见证:“要是阿军喝了马桶水,这钱直接拿走。”
这下,张军更来劲了,他真的拿起水瓢,舀了一杯马桶水,一仰脖,就喝了下去。
周围的人一下子都呆住了,接下来大家纷纷发出惊叹声。
虎子一下子就酒醒了,心里暗暗叫苦,但脸上也不敢显露出来,要是反悔,这下面子可丢大了。
但是虎子之后越想越不得劲,几个月后,他还是反悔了,他觉得自己是当时喝多了,脑子不清楚,才会开这种不靠谱的玩笑。
于是,他找到张军:“阿军,我上次是闹着玩呢,不是真要你喝马桶水,我最近手头紧,你把钱还我呗。”
可张军不吃他这套:“哥们儿,说话得算数啊,我喝了马桶水,你输了,这钱就是我的。”
虎子拿张军没办法,最后一气之下,以张军是不当得利为由把张军告上了法庭。
02 案例分析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但从法律角度看,其实还挺复杂的。
这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民事合同的有效性,另一个是不当得利。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一个人没有法律依据就得到了好处,那这个好处就属于不当得利。
虎子觉得,张军喝马桶水赢的钱就是不当得利,应该还给他。
但是,《民法典》也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要想有效,得满足几个条件:行为人得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得真实,还得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这赌局确实是比较儿戏,法院也觉得违背了公序良俗,所以赌局本身是无效的。
不过,法院考虑到赌局是虎子提出的,虎子也要付一部分责任。
最后,法院判决张军返还5000元给虎子。
03 案例看法
如果你是张军,你愿意为了5000块钱喝马桶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