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霞:教学方式变革,教师需要思维支架
原创 赵桂霞 新校长传媒
2025年01月02日 07:01 重庆
作者 | 赵桂霞
蒲公英教育智库实验盟校总校长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都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明确提出“聚焦核心素养”并倡导“素养导向的教学”。核心素养也是所有课标的统领性观念作为“纲”贯穿于课标的各部分。这为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提供了根本依据。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双基”到“三维目标”,更多停留在学科本位上,教师尚可以讲授,但教师讲授的外在的知识无法支撑起人的素养。
核心素养一定“长”在人的身上,素养导向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亲历和体验,通过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有结构的经验”,并建立起知识与经验的关联,建构起知识的个人意义和价值。
因此,素养导向的教学就必须改变原本以“课”为基本单位:聚焦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提升教学站位,走向知识结构化的大单元教学。
但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一线教师遇到了困难:
能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但没有工具支架的支持,不会操作;
大单元教学是个新生事物,教师设计能力有限,举步维艰;
教学变革需要案例引领,当下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变革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但因为各种原因,目前的培训远远不够;
个别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教师,对于如何确立大概念、怎样设计核心问题等始终存疑……
知识结构化的大单元教学如何实施?新课程迫切需要建构新的教学,新的教学需要工具的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吴金闪老师的《教的更少,学得更多——概念地图用于理解型学习》提供了能推动教师改革实践的思维支架。
“概念地图”:
走向“知识结构化”
“概念地图”是基于对认知过程的理解而提出来的认知工具。知识是由概念和命题组成的,而素养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学科“概念地图”是指把所需要教和学的每个学科的主要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整理出来,使知识脉络显性化,解决了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当然,学科“概念地图”不是教师整理出来以后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有结构的知识和依赖结构的学习方法,会帮助学生在点亮认知结构中的某些部分之后,更容易点亮其他地方”。
如果长期使用“概念地图”,学生学习任何新的概念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把新学习的概念联系到已经学会的完全可靠的概念上,并且找到新旧概念之间最可靠的联系。知识结构化就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表达方式,而且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学科大图景”:
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
大单元教学从单课走向整体,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很多老师存在困惑。吴金闪老师认为,学习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所以然”,也就是关注知识、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习和教授这部分知识的动机和意义。以“然,所以然,所以所以然”构建教学系统,带动学生的深度理解和经验的深度建构,而“学科大图景”便是构建这一教学系统的载体。
所谓“学科大图景”,即一个学科大概是什么,学科的典型研究对象、典型研究问题、典型思维方式、典型分析方法是什么,和世界以及其他学科的关系又是什么。
以小学语文为例。小学语文大概是什么?我们平常会说就是“输入”和“输出”,其学科大图景就是“教会学生有情感、思想和思考可以表达,能够表达,愿意表达;能够听懂其他人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思考,愿意去搞懂”。
从这个角度说,语文不是教学生语言知识,不是教写作本身,而是通过教授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写作,实现意义的解构和表达、意义的重构和阅读这一根本目标。
为此,吴金闪老师又提供了 WHWM 这一思维工具。以阅读为例:
W:文章说了什么(what)
H:文章怎么说的(how)
W:文章为什么这么说(why)
M:文章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meaningful)
“理解型学习”:
实现学生经验结构化整合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站位,将单元视为学习经验的基本组织单位,并根据素养形成发展的需求,整合学生的经验,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而综合学习的路径便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事件”。
崔允漷老师认为,所谓“完整的学习事件”,一是指知识体系的完整,二是指所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整合,三是指学习过程的完整。
吴金闪老师提出并建构的“理解型学习”,就是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关注知识内在整合和知识与学生个体经验的整合,指向学生学习经验的结构化,并最终指向素养的达成。
“理解型学习”,是以学科大图景和成长型思维为目标、以批判性思维和系联性思考为指导、以概念地图为技术基础的学习。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先要确定这个学科的大图景是什么,即主要研究什么对象什么问题,典型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是什么如何服务于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然后确定学科大概念地图,并把大概念地图分解和细化为小问题、小项目,即解决了这个问题和项目就能建构相应的概念理解;最后,在小项目小问题的具体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系联性思考,坚持批判性思考,传递教师对学科的热爱。
概念地图、学科大图景、理解型学习,实现了这样的结果:学生在问题、任务、项目中进行整体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探究,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概念地图。素养需要认识(概念地图)的支撑,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的认识才真正具备素养发展的价值。
相关概念解读
关于学习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和运用知识,而达成这个目的的关键是理解知识,而不是收集知识。
我们教学和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这样的人:具有内化了的、人能够理解的知识网络,并且能够通过学习来构建这个网络,更进一步能够把这个知识网络用于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这也就是人的智能。
学习的目的不是习得知识,不能求所传授的知识的全面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知识和创造性地使用知识,以及下一步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
关于教学在教和学的细节方面的层面,要强调系统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要做理解型学习,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和责任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要喜欢去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用最少的具体知识,帮助学生体会学科大图景,帮助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和意愿。这就是“教的最少,学得最多”的含义。
一个好的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让学生能够享受到理解型学习的过程的快乐,然后体会到理解型学习远远优于机械性学习的成果。
关于概念地图以概念地图为技术基础的理解型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两张概念地图:学科的核心知识的地图,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构地图。
概念地图是有效的工具,但是最根本的是学会理解型学习永远要思考意义的获得,而不满足于表面的形式的理解。
如何进行以概念地图为技术基础的理解型学习,原则只有一条:多想,不限制地想,相当于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尤其是长程连接。
关于学科大图景一个学科的学科大图景就是这个学科的研究者的典型研究对象、典型研究问题、典型思维方式、典型分析方法、和世界以及其他学科的关系。
在学习每一个具体问题和具体知识的时候,尽量提炼出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的学科大图景;针对每一个你已经提炼出来的学科大背景,找到最适合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知识当例子。
教和学的内容是用最少量最核心的概念和研究的例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让学习者体会这个学科的学科大图景而所用的方法就是关注概念、研究工作、学科大图景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者自己来构建所学知识的概念地图,来体会学科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