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我党在延安召开会议,夜晚载有朱德的卡车上突然攀登上几个身影,这一幕可吓到了警卫员。
出于担心朱老总的安全,警卫员大声喝令让他们下去,没想到朱德却反过来批评了警卫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好大的官威一天夜晚,一束灯光照亮了街道,一辆军用卡车从远方驶来,警卫员小心驾驶着车辆,谨慎的观察着周边的情况。
为什么警卫员如此小心,原来他身边坐着的正是朱德,要知道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朱德和党中央的领导们都被敌军视为头号敌对人物,经常会遭遇敌军的刺杀。
而朱德的对于我党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警卫员一路都是格外的小心,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就在卡车快要驶出这条道路时,几个身影摸黑扒上了车辆,这一突发情况可是要把警卫员吓住了,他立即警觉的朝几人看去。
他没有看清对方是什么人,只看见了对方的军装,虽然过一阵子是党中央召开七大会议的日子,最近延安是有很多八路军的中高级将领到来,可是谁也保不准会不会有敌军安插的特务或者再发生刺杀事件。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警卫员并没有让几人继续“搭车”,警卫员当即大声呵责:“快点下去,这是你们能上的车么?”
几人被警卫员这么一吼,内心也有点不服气,心想大家都是革命战友怎么就不能上车了。其中一位将领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朝车内看了过去,发现车内坐的正是朱德,他连忙说道:“都下车。”
几人随即从车上跳下,这位将领在刚刚就意识到自己几人的做法欠考虑了,现在条件艰苦,能用卡车的一定是什么重要人物,自己随意扒车确实是莽撞了。
加上车里坐的是朱老总,朱老总平时政务繁忙,如果因为他们几个人的行为而耽误了朱老总的事情的话,岂不是因小失大。
几人没走几步就发现卡车停在了前方,刚刚让他们下车的的警卫员,此刻又喊着让他们上车。几人也不敢耽误,立即上前,只听见朱老总说:“大家都是革命同志,没有什么不能坐的,赶紧上车吧。”
原来是朱老总认出了刚刚扒车的其中一名将领,此人正是王宗槐。
朱老总对待战士们从来都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一名领袖,朱德从来不摆架子、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平等相处,真正的将战士们看作自己的亲人。
而作为自己身边的警卫员,他刚刚的行径让朱德很是恼怒,等几人上车后,还听见朱老总在训斥这位警卫员,说道:“你真是好的官威啊!”
王宗槐等人听到警卫员因为他们几个被训斥也很是自责,立马向朱德表示到都是他们几个太莽撞了,警卫员也只是出于对朱老总的安全考虑才会如此。
朱德也知道是警卫员太紧张他的安全了,便不再说什么,转头又询问起几人这么晚了干什么去。
这才知道几人因为到达延安后,对于这里感到很新奇,正好趁着会议延迟,他们几人便出来到新市场去逛逛,没想到回来的有点晚了。他们几个人着急赶回党校,步行速度有点慢,这才想着搭顺风车回去。
一路上,朱德与王宗槐几人亲切的交流,询问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对他们的关心无微不至,这些都让王宗槐十分感动。
正是因为有许多像朱老总这样平易近人、待人接物都十分亲近的领导人,才会有这么多的战士们愿意相信他们,愿意死心塌地的与他们一起。
同时王宗槐也再次感受到朱老总的的高尚品质,这些都让他们自愧不如,内心对于朱老总的敬佩又增加了一分。
不一样的朱德王宗槐对于朱老总还有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是在冬天的一个清晨,王宗槐和几个战友一起前往党校学习,几人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说着玩笑。
突然王宗槐站在原地不动了,只见他朝着路口的方向呆呆地愣着,几人看着他的模样也有些好奇,纷纷扭头朝路口看去,这一看大家仿佛被定住了一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随着他们的目光看去,就能看见朱德和身边的警卫员一人背着一个竹筐,手上还拿着一个粪耙,两人时不时的弯下腰去捡着什么。仔细一看,朱德把路边的牛粪、羊粪捡起来,然后驾轻就熟的放进了身后的筐里。
几人没有想到朱老总居然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亲自捡粪、挑粪施肥,要知道朱老总平常工作十分的忙碌,有时候忙起来经常是来不及吃饭,一直处理工作到深夜才堪堪入睡。
看着不一样的朱德,王宗槐内心深受触动,而这一幕也深深的留在了王宗槐的脑海里,并对王宗槐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朱德的日常作风朱老总对待战士们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对于子女的要求却是严格的,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子女仗着他的身份背景去搞特殊。
在延安的时候,中央举办了一个晚会,很多中央的领导和将领首长们都受邀前去观看,朱琦跟随父亲朱德也一起去了晚会。
在晚会结束时,天色已经不早了,首领们都坐着卡车回到各自的住处,由于当时卡车数量并不多,首长们也就坐不下了。这时朱德便让朱琦下车步行回家,朱琦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父亲一直都是严格要求自己。
没想到朱德刚到居住的地方时,就看见朱琦快步追了上来,这让朱德很是不解,自己坐车也是刚刚到家,朱琦怎么后脚就也到了,再快也不能赶上汽车的速度吧。
看到父亲盯着自己,朱琦也心虚了起来,原来是朱德和其他首长坐车离开后,后边一辆车的警卫员不放心让朱琦走这么远回去,便自己下车,推着朱琦站在车外的脚踏板上跟随车辆一起回去。
朱德得知后很是生气,冲着朱琦喊道:“你知道脚踏板是干什么用的么,那是警卫员的岗位,他下车了,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办。以后你绝对不能再搞特殊了。”
自此之后朱德经常会对他的孩子说:“你们要接班,接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班,而不是接官,更不要靠我去当官。”
朱老总就是这样,做什么事情都是优先考虑战士、考虑大局,同样他也是公私分明的,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去麻烦政府麻烦党中央。
有一次,朱德发现自己家中电话机的记录有些异常,自己平常在家打电话的次数有限,一般也就是工作往来的那几个电话。
那这些多出来的通话记录是谁打的,而且这些记录都是同一个地方,对于这个地方的工作往来自己并没有什么印象,于是将家中的孩子都问了一遍,并没有人往这个地方打过电话。
事后才查出来是自己家的一个亲戚每次借用来串门的理由,用自家的电话给远在外地的女友通电话,就是为了省一些电话费。
当初那么艰难的时候军民齐心协力都挺过来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如今的生活,现在日子好起来了反而要损害国家的利益了,这些是朱德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他将这个亲戚叫到家中,丝毫不留情面的将对方的所作所为指了出来,清楚明了的把这些通话记录说了出来,让对方按照平常打电话收取的价格,把所有费用全部去交给公家。
总结:正是党中央领导们的日常作风才影响了许许多多的战士们,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一批批的战士,而这些都为最后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