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除了五常外,还有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是,不管世界局势如何的变化,甚至是大规模战争这样糟糕的场景里,除了美国在二战末期投到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外,在后来的战争中,核武器再也没有能够投入实战。
这并不是因为那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仁慈,因为他们已经多次威胁甚至已经到了使用核武器的边缘,但最终还是没有使用这种终极武器。
究其原因,除了核武器爆炸产生的核污染太过骇人外,就在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基本上都具有确保互相毁灭的能力。也就是说,你可以使用核武器灭了对手,但对手在死亡之前,也是有能力确保二次反击把你同样毁灭的。
就是这个确保互相毁灭的机制,让核武器成了既有用但又是摆设的存在,以至于谁也不敢轻启核战端。
核武器的相互毁灭太可怕了,如果发明一种杀伤效果和核武器类似,但又没有核武器那样核污染后遗症的武器,就是大国追求的目标了。
后来出现的中子弹,就是这种尝试之一。虽然中子弹产生的核污染很小,但终究还是核武器,核污染依然还是存在的,所以中子弹并不是最终的清洁核武器。
要想制造出完全清洁的类核武器那样的武器,其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不能携带核元素。
这要求太高了,真的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
很难解决,并不是不能解决,中国现在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据《南华早报》在4月20日的报道中称,根据中文期刊《弹箭与制导学报》3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一枚由中国科研人员研发制造的重达2KG的炸弹,在野外进行的一次可控爆炸试验中,在不使用任何核材料的前提下,实现了化学链式反应。
这枚炸弹在爆炸时,产生了超过1000摄氏度的火球。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火球持续的时间超过了2秒!
2秒?是不是感觉时间很短?如果你知道同等的TNT爆炸产生的火球持续时间仅存在约0.13秒,大约只有这个2秒的15分之一的话,你就能够理解持续时间2秒的真正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整个爆炸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核材料,而爆炸的过程和核武器爆炸类似!
换句话说,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类核武器的清洁武器!
这枚爆炸装置是由中国船舶集团第705研究所开发的,使用的是一种基于镁的固态储氢材料氢化镁。氢化镁的存在形态为银色粉末,其储存的氢气量远高于传统加压气罐。
这种氢化镁材料非常特殊,可以被常规炸药引爆。在爆炸时,会迅速发生热分解,释放出氢气。随后氢气会被点燃,并形成持续燃烧的火焰。
氢气的爆炸点是很低的,但一旦爆炸,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
这种新型的氢化镁炸弹,被称为“非核氢弹”,具备核武器的爆炸效能,却没有核武器的核污染,而且还能够精确控制爆炸的范围。
一旦武器化试验成功,这种“非核氢弹”就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群打击或者用于区域封锁。
更特别的是,由于其能够被精确控制爆炸范围,在实战中完全可以被用来进行“定点清除”。
比如说,对于那些赖在台岛的顽固分子,到时候给他来一颗这种“非核氢弹”,被“定点清除”的对象瞬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赖清德看到这篇文章,不知道晚上睡觉会不会噩梦连连?笑一下,哈哈。
至于这篇报道的真实性,还有待官方证实,但我宁愿相信其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