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焦虑》最有力量的3句话,读完你就不焦虑了

诺来看健康 2024-12-18 05:26:38

什么是好的生活?很多哲学家、文学家都问过这个问题,也回答过,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的确好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千人心目中可能有一千种好生活。电影《完美的日子》却提供了一种好生活的模板。

这部豆瓣8.5分、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高分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年清洁工的平凡“日常”,但每个细节里都透露出生活的美好:认真做事的踏实,真诚友善地对人对事对物。一花一树,一本书一首歌、一个梦一缕阳光都包含着小而确定的幸福。

正如我最近在读的《战胜焦虑》这本书中所说:“在生活中经历痛苦与磨难时,只要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个念头,不再使之纠缠、打结,保持一颗平等心、平常心,岂不日日是好日?”

和《完美的日子》一样,《战胜焦虑》这本书,也是在谈怎么过好每一天,什么才是不焦虑的好生活。那么,怎么能放下焦虑,过好生活呢?

01.面对不确定性,活好当下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不确定的时代,以为一直不会降价的房子降价了,工作失业,公司倒闭,降职降薪……工作中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无论是未来的工作还是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好当下,有工作的时候,认真对待。危机来了,勇敢面对”。

好的工作也没有标准,只要是能做好的,再普通的工作,也可以带来成就感。

就像《完美的日子》里的主角,中年大叔即使做着最底层的公共厕所清洁工的工作,依然认真努力,没有觉得低人一等,也不会敷衍了事。像我每天遛狗都会见到的街道清洁工一样,他把那条普通的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成了我最喜欢走的梧桐小道,秋风一阵阵扫下树上的叶子,他一遍遍扫干净街道上的落叶。他身上黄色的环卫工的服装,在我看来,和蜘蛛侠拯救世界时穿的蜘蛛服一样发着光。那些外卖员也是如此,他们用最平凡的劳动换取着生存资本,同时也为他人带来便利,他们的价值,一样值得被尊重和认可。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活出自己的价值。

02.与周围的人、事、物产生真正的链接

《完美的日子》里的大叔,面对工作,认真努力。面对周围的人,更是充满善意。对待走失的小孩,去给予帮助,即使小孩的妈妈对待他一句感谢也没有,但是孩子善意的挥手告别,却瞬间治愈了他;对待身边做事潦草同事,即使偷拿了他的磁带送给自己的女友,他也不甚在意,最后收获了同事女友感激的一个吻;侄女离家出走找到他,他温柔以待,两人度过的日子充满了亲情的温馨;对得了绝症的“情敌”,两个人玩起了儿时的游戏……

即使住在几平米的小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是种幸福,把一棵小树移植到房间里也是快乐,拿一本书阅读,即使读到一半就睡着了,也是所得……

《战胜焦虑》里也引用了汉代贾谊的《新书》里的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好像是对这部电影的印证:你用爱来对别人,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即使不是此刻,不是现在。播撒了爱的种子,终究会开出花结上果。起码心灵安定,也是回报。

03.掌握情绪,摆脱失控感

现代人最大的焦虑就是欲望过多,并且容易被外界裹挟。

车子、房子、票子,成为大众主流的价值追求,仿佛只有坐拥豪宅豪车,卡里有亿万存款才是人生赢家。其实,这种想法会给普通人带来更多焦虑感。

“掌控情绪,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盲目从众。”看到别人买了新车,就羡慕,也想着要换一台来彰显自己,即使并不需要。看到别人住进了大房子,也会感到沮丧。但是却没细想想,是否这些和自己的“幸福”——完美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联?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我们,是否还在为银行卡里的数字奔波,忽视了唾手可得的幸福?

《战胜焦虑》里举了一个法布尔做过的松毛虫的试验:让一群毛虫围着花盆一个接一个走,他们就不停地转着圈……

《完美的日子》里的主角无疑是从这种“圈套”里走出来的人,他实现了自己的自在,不把大众的规训当作自己的标准,尊重自己的感受,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愿我们都有这种觉悟,勇敢地活出自己完美的日子,不管风雨,活出自己的小确幸,焦虑也会少很多,烦恼自然遁去很多。

一本书和一个电影,虽是不同的介质,却传达了一样幸福生活的理念,异曲同工,所以,我把它们一起推荐给大家,希望也能帮助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战胜焦虑,走出生活的迷雾。

0 阅读:8
诺来看健康

诺来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