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西域求法之旅

丽旭聊文化 2023-11-22 13:15:01

《西游记》这部作品广受赞誉,历经数百年仍保持其影响力。其中,孙悟空、唐僧等主要角色为大众所熟知。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是基于唐朝贞观年间的玄奘法师塑造的。玄奘法师曾孤身前往西域取经,为中国及世界佛教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602~664),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氏,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他的父亲陈慧曾任江陵县令,后辞官归乡。当时隋朝全国在隋炀帝的大力倡导下,举国上下都沉浸在笃信佛教的氛围中。玄奘的哥哥是一位得道高僧,因家境贫寒,他带着玄奘一起住在东都洛阳净土寺内。幼年的玄奘每天在净土寺内专心学习佛经并研习辩论技巧。

剃度为僧

公元614年,大理寺卿郑善果奉命前往洛阳为僧人剃度。当时,玄奘仅13岁,由于年龄过小,他未能如愿。尽管如此,玄奘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恳求,最终感动了郑善果,得到了破例的机会,成功剃度出家为僧。自此,他放弃了俗家姓名,取名“玄奘”。

出家后的玄奘仍留在洛阳的净土寺,专注于研究佛经。当时,洛阳的慧日道场经常举办关于《摄大乘论》和《涅槃经》的讲座,玄奘常去听法师的演讲,在回到净土寺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玄奘特别喜欢《摄大乘论》,这是一部强调理性思维的佛经。尽管当时他只有15岁,但同寺的僧人对他的学识和气度都表示敬佩,他的名声已经与哥哥一样在净土寺传开。

四处求学

至大业十四年(618年),全国陷入动荡,中原的东都洛阳更是战乱的中心。民众为躲避战乱,对佛法失去关注。玄奘得知道基法师在四川弘扬佛法,决定前往。他先到长安,暂居庄严寺,再向西南行至成都。在道基法师的法席上,玄奘展示了卓越的记忆力和对佛经的深入理解。道基法师自叹从小游学四方,从未见过如玄奘这般少年时对佛经有如此深刻理解的人。

玄奘后来辗转到过荆州、扬州、苏州、相州等地,经过长达八年的时间,他遍访名师。凭借谦虚的态度和精湛的学识,他赢得了全国各地得道高僧的一致赞扬。最终,在唐武德八年(625),玄奘回到了长安城。此时,他已经跻身于当世高僧的行列。

西域求法

经过八年的全国讲筵,玄奘逐渐意识到汉文佛经版本的差异导致的教义矛盾和混乱。特别是当时摄论与地论两家关于法相的学说存在显著差异,这经常使佛教信徒感到困惑。为了解决这些疑问,玄奘产生了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寻求佛经真实解释的想法。为此,他努力学习梵文,克服语言障碍,并愿意放弃长安城内庄严寺方丈的地位。

贞观元年(627),玄奘向唐太宗提出西行求法的请求,但未获批准。尽管如此,他仍坚定地决定私自前往天竺。

漫漫西行路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克服重重阻力,秘密越过国境,前往遥远的天竺。虽然西行取经并非始于玄奘,早在东晋时期已有高僧法显成功取得真经的先例,但玄奘所面临的困难仍然巨大。《西游记》中描绘了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才抵达目的地,而玄奘同样长途跋涉五万余里,途经众多国家,历时三年才踏上天竺的土地。

这时的天竺并非统一的国家,玄奘在天竺的岁月里,他的足迹遍布了天竺的各个地区。其中,他在被佛界尊崇为圣地的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度过了五年的时间。此外,玄奘还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高僧之一,得到了天竺佛界的认可。

在曲女城(今印度邦卡瑙季),玄奘参加了戒日王为他举办的佛法辩论大会。在十八位国王、三千余名大乘和小乘佛教学者面前,玄奘结合多年的见闻,以独特的方式阐释佛经和佛法。令人惊讶的是,全场无人能驳倒他的观点,引发了听众的热烈掌声。大乘派教徒尊称玄奘为“大乘天”,而小乘派教徒则尊称他为“解脱天”。

戒日王对玄奘的出色表现感到惊讶,他邀请玄奘留在国内,但被婉拒。因此,他坚持请玄奘参加为期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会后,戒日王亲自派兵护送玄奘回国,并请求沿途各国接力护送,最终将玄奘安全送至唐朝边境。

回国译经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重返长安,这座他久违的城市。据史书记载,当时长安城内,无论僧俗,人们都聚集在街道两旁,热烈欢迎玄奘归来。史书中的“倾都罢市”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盛况。

玄奘婉拒了唐太宗劝其还俗出仕的建议,原计划前往嵩山少林寺,但最终留在长安弘福寺译解经文。同年九月,他完成了20卷的《大菩萨藏经》。随后,他又陆续完成了《显扬圣教论》(20卷)、《解深密经》、《因明入正理论》、《瑜伽师地论》(100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文。同时,他的弟子辩机协助撰写了记录玄奘所到之处风土人情的《大唐西域记》。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在慈恩寺内兴建石塔,用以安置玄奘从印度带回的经文佛像。玄奘亲自参与了砖石的搬运工作。这座塔建成后,其壮观的景象成为了长安的一大景观,被后人称为大雁塔。

在龙朔三年(663年),玄奘译完了《大般若经》这部伟大的著作,随后在大慈恩寺中渐感心力交瘁。麟德元年(664),他完成了《咒五首》的第一卷翻译后,便溘然辞世。玄奘一生共翻译了75部经论,总计1335卷,这些经文被后人称为“新译”。

0 阅读:3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